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车门的驱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乘客门是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乘客上下车的通道,对客车的整体造型也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它不仅与客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客车外形的美观与动感。目前客车多采用内摆门与外摆门两种乘客门,现在国内的客车外摆门又称外开平移式乘客门。外摆门在关闭时,其外侧与车身外侧平齐,密封效果、美观性好,近年来不仅在中、高档城间客车上普遍应用,且在城市公共交通上也得以推广应用,外摆门具有单摆和双摆两种形式。采用电动折叠门或塞拉门,电动折叠门的美观性不及内摆门,且门开度小。塞拉门的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安装周期长,相比之下气动的外摆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装便捷。现有的外摆门驱动机构,没有缓冲装置,在开关门的过程中难免发生刚性接触。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气缸,所述气缸一侧且位于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滑块一侧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内套设有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摆臂,两所述摆臂之间设置有车门,所述摆臂远离所述主轴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一,所述活动轴一上设置有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对称固定于所述车门的两端,所述车门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活动轴二,所述活动轴二上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活动轴二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三,且所述活动轴三固定于车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滑槽内可以安装所述滑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开设有滑槽。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滑槽限制了所述滑块的自由度,使之只能沿所述滑槽滑动,并且紧密贴合所述齿轮,保证了转动效率与精确性,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顶端设置有齿条一。
进一步的,为了使使所述气缸带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往复运动,进而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所述齿轮带动所述主轴转动,所述主轴带动所述摆臂转动,所述摆臂带动所述车门运动,以完成开关门的动作,所述齿条与齿轮相配合。
进一步的,为了使所述摆臂在转到极限位置时接触所述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与所述导柱及所述弹簧相配合,吸收所述摆臂的动能,进而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避免了所述车门在外摆打开至最大时与车体发生刚性接触,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的导套,所述导套内设置在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为客车外摆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气动驱动机构。
(2)通过设置气缸与滑块及齿轮相配合,从而使气缸带动滑块在滑槽内往复运动,进而齿条带动齿轮,齿轮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摆臂转动,摆臂带动车门运动,以正确有效的将外摆乘客门打开或关闭,进而使外摆乘客门开关更加顺畅。
(3)通过设置缓冲装置,从而使摆臂在转到极限位置时接触橡胶块,橡胶块与导柱及弹簧相配合,吸收摆臂的动能,进而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避免了车门在外摆打开至最大时与车体发生刚性接触,为乘客上下车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块;101、滑槽;2、气缸;3、滑块;301、齿条;4、缓冲装置;401、导套;402、弹簧;403、导柱;404、橡胶块;5、齿轮;6、主轴;7、摆臂;8、车门;9、活动轴一;10、固定架;11、活动轴二;12、拉杆;13、活动轴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车体上的固定块1,所述固定块1上设置气缸2,所述气缸2的活塞上设置有滑块3,所述滑块3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固定块1的一侧设置有缓冲装置4,所述滑块3一侧设置有齿轮5,所述齿轮5内套设有主轴6,所述主轴6的两端均设置有摆臂7,两所述摆臂7之间设置有车门8,所述摆臂7远离所述主轴6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一9,所述活动轴一9上设置有固定架10,且所述固定架10对称固定于所述车门8的两端,所述车门8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活动轴二11,所述活动轴二11上设置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远离所述活动轴二11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三13,且所述活动轴三13固定于车体的底部,所述气缸2的电力来源于客车的气源。
借助于上述方案,从而使结构设计合理,为客车外摆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气动驱动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1的顶端开设有滑槽101,从而使所述滑槽101内可以安装所述滑块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01与所述滑块3相配合,从而使所述滑槽101限制了所述滑块3的自由度,使之只能沿所述滑槽101滑动,并且紧密贴合所述齿轮5,保证了转动效率与精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3的顶端设置有齿条30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条301与齿轮5相配合,从而使所述气缸2带动所述滑块3在所述滑槽101内往复运动,进而所述齿条301带动所述齿轮5,所述齿轮5带动所述主轴6转动,所述主轴6带动所述摆臂7转动,所述摆臂7带动所述车门8运动,以完成开关门的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4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块1上的导套401,所述导套401内设置在有弹簧402,所述弹簧402的一端设置有导柱403,所述导柱403远离所述弹簧402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块404,从而使所述摆臂7在转到极限位置时接触所述橡胶块404,所述橡胶块404与所述导柱403及所述弹簧402相配合,吸收所述摆臂7的动能,进而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避免了所述车门8在外摆打开至最大时与车体发生刚性接触。
工作原理:使用时客车司机通过总控台控制乘客门开关,所述气缸2带动所述滑块3在所述滑槽101内往复运动,进而所述齿条301带动所述齿轮5,所述齿轮5带动所述主轴6转动,所述主轴6带动所述摆臂7转动,所述摆臂7带动所述车门8运动,将外摆乘客门打开或关闭,届时所述摆臂7在转到极限位置时接触所述橡胶块404,所述橡胶块404与所述导柱403及所述弹簧402相配合,吸收所述摆臂7的动能,进而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避免了所述车门8在外摆打开至最大时与车体发生刚性接触,同时所述拉杆12与所述活动轴二11及所述活动轴三13相配合,在所述车门8打开或关闭时,始终与车体平行。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气缸2与所述滑块3及所述齿轮5相配合,从而使所述气缸2带动所述滑块3在所述滑槽101内往复运动,进而所述齿条301带动所述齿轮5,所述齿轮5带动所述主轴6转动,所述主轴6带动所述摆臂7转动,所述摆臂7带动所述车门8运动,以正确有效的将外摆乘客门打开或关闭。通过设置所述缓冲装置4,从而使所述摆臂7在转到极限位置时接触所述橡胶块404,所述橡胶块404与所述导柱403及所述弹簧402相配合,吸收所述摆臂7的动能,进而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避免了所述车门8在外摆打开至最大时与车体发生刚性接触,为乘客上下车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从而使结构设计合理,为客车外摆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气动驱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