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折叠拿放的汽车厢内遮阳板。
背景技术
汽车遮阳板主要用于遮挡白天强烈的阳光对车内的照射,避免车内温度迅速上升,用的时候可以翻上去不用的时候可以翻下来,这样车主在再次进入车内时不会被高温侵袭,如果在高温阳光强烈的天气,车内处于密闭状态,不采用遮阳板进行遮挡,车内温度会迅速上升至70℃以上,车主上车时会产生明显不适,也会增加空调使用的负担,耗能严重,另外还会造成车内设施老化加快,减少汽车使用寿命,所以在高温阳光强烈的天气,车主对遮阳板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现在通常使用的遮阳板是采用软性材质制作,如pu发泡,橡胶等,外表面设置铝箔涂层,能够发射阳光,其质软,具备一定厚度,由于幅面较大,不使用时,一般需要折叠放置,但是因为具备一定厚度,折叠后容易膨开,给折叠放置带来不便,有必要进行针对化设计或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折叠拿放的汽车厢内遮阳板,包括遮阳板本体,所述遮阳板本体内部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软性材质制作,如海绵或者橡胶垫等,其外部包裹有薄膜,所述薄膜的外表面设置有铝箔涂层,能够有效反射太阳光线,起到遮阳隔热的作用,所述遮阳板本体上下排列设置有横向折叠带区一与横向折叠带区二,所述横向折叠带区一部位设置有两道横向排布的缝线带,所述缝线带为缝线来回穿透遮阳板本体使得遮阳板本体该部位的填充物发生挤压,并且上下位置的薄膜相互贴近,则缝线带对该部位的遮阳板本体形成压缩作用,使得该部位更便于折叠,相当于预留设置的折痕,所述横向折叠带区一位置设置的两道缝线带之间的间距等于遮阳板本体的厚度,实际上,由于遮阳板本体的厚度是易于变化的,缝线带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遮阳板本体的可压缩程度决定,若遮阳板本体的可压缩程度一般,则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方式(缝线带之间的间距等于遮阳板本体的厚度),若遮阳板本体的可压缩程度偏高,则缝线带之间的间距可以适当缩小,下面的设置类同,所述横向折叠带区二部位设置有三道横向排布的缝线带,并且该三道缝线带之间的间距均等于遮阳板本体的厚度。
另外,所述遮阳板本体左右排列设置有纵向折叠带区一与纵向折叠带区二,所述纵向折叠带区一部位设置有六道纵向排布的缝线带,并且该六道缝线带之间的间距均等于遮阳板本体的厚度,所述纵向折叠带区二部位设置有九道纵向排布的缝线带,并且该九道缝线带之间的间距均等于遮阳板本体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利优势是方便遮阳板本体的折叠,因为遮阳板遮光的同时还需要起到一定隔热作用,因此遮阳板需要具备一定厚度,一般在1cm左右,但是需要折叠收起时,经过多次折叠厚度成倍增加,则会难以折叠得整齐方正,本实用新型则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折叠,各个折叠区设置的缝线带的数量也与折叠后形成的层次数对应,即折叠区的宽度与折叠后形成的厚度对应,方便折叠。
为了便于折叠后的遮阳板进行收纳,所述遮阳板本体的中部位置的最右侧的后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条,其中部位置靠近纵向折叠带区一的右侧的后侧面上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条与连接片可以采用布料材质,所述连接条的前端表面与连接片的外表面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魔术贴的应用较多,一面采用带钩的刺毛,另一面采用柔软的纤维,两者之间可以重复粘贴撕开,则连接条的前端即可粘贴到连接片上,使得折叠后的遮阳板不会膨开,方便携带拿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部位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B部位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一种便于折叠拿放的汽车厢内遮阳板,如图1所示,包括遮阳板本体1,如图2所示,所述遮阳板本体1内部填充有填充物11,所述填充物为软性材质制作,如海绵或者橡胶垫等,其外部包裹有薄膜12,所述薄膜12的外表面设置有铝箔涂层,能够有效反射太阳光线,起到遮阳隔热的作用,所述遮阳板本体1上下排列设置有横向折叠带区一21与横向折叠带区二22,如图1所示,所述横向折叠带区一21部位设置有两道横向排布的缝线带3,所述缝线带3为缝线来回穿透遮阳板本体1使得遮阳板本体1该部位的填充物11发生挤压,并且上下位置的薄膜12相互贴近,则缝线带3对该部位的遮阳板本体1形成压缩作用,如图2所示,使得该部位更便于折叠,相当于预留设置的折痕,所述横向折叠带区一21位置设置的两道缝线带3之间的间距等于遮阳板本体1的厚度,实际上,由于遮阳板本体1的厚度是易于变化的,缝线带3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遮阳板本体1的可压缩程度决定,若遮阳板本体1的可压缩程度一般,则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方式(缝线带3之间的间距等于遮阳板本体1的厚度),若遮阳板本体1的可压缩程度偏高,则缝线带3之间的间距可以适当缩小,下面的设置类同,所述横向折叠带区二22部位设置有三道横向排布的缝线带3,并且该三道缝线带3之间的间距均等于遮阳板本体1的厚度。
另外,所述遮阳板本体1左右排列设置有纵向折叠带区一41与纵向折叠带区二42,如图1所示,所述纵向折叠带区一41部位设置有六道纵向排布的缝线带3,如图3所示,并且该六道缝线带3之间的间距均等于遮阳板本体1的厚度,所述纵向折叠带区二42部位设置有九道纵向排布的缝线带3,并且该九道缝线带3之间的间距均等于遮阳板本体1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利优势是方便遮阳板本体1的折叠,因为遮阳板遮光的同时还需要起到一定隔热作用,因此遮阳板需要具备一定厚度,一般在1cm左右,但是需要折叠收起时,经过多次折叠厚度成倍增加,则会难以折叠得整齐方正,本实用新型则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折叠,如图1所示,首先经过第Ⅰ步操作折叠横向折叠带区一21的位置,使得图中①②③区统一折叠到④⑤⑥区上,再经过第Ⅱ步操作折叠横向折叠带区二22,使得图中⑦⑧⑨区统一折叠覆盖到①②③区上,这样被折叠为三层,后从左往右进行折叠,继续经过第Ⅲ步折叠纵向折叠带区一41,对应折叠为六层,后经过第Ⅳ步折叠纵向折叠带区二42,对应形成九层,各个折叠区设置的缝线带3的数量也与折叠后形成的层次数对应,即折叠区的宽度与折叠后形成的厚度对应,方便折叠。
为了便于折叠后的遮阳板进行收纳,所述遮阳板本体1的中部位置的最右侧的后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条51,如图1所示,其中部位置靠近纵向折叠带区一41的右侧的后侧面上设置有连接片52,所述连接条51与连接片52可以采用布料材质,所述连接条51的前端表面与连接片52的外表面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6,如图1及图3所示,魔术贴的应用较多,一面采用带钩的刺毛,另一面采用柔软的纤维,两者之间可以重复粘贴撕开,则连接条51的前端即可粘贴到连接片52上,使得折叠后的遮阳板不会膨开,方便携带拿放。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