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交通路障。
背景技术
路障是在道路上设置的障碍物,以用于隔离道路。路障广泛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许多场合。通过对过往车辆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即主要设施和场所的安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路障多为路锥、隔离护栏等,其结构较为复杂,安装麻烦,且在车辆刹车晚时,会使得车辆及路障造成严重破坏,相对防护性能差,进一步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交通路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交通路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在路面上,所述底座顶面中央处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有方形挡块,所述方形挡块上滑动套有方形桶,所述方形桶与支撑杆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方形挡块顶面中央处嵌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与方形挡块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旋转块顶端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穿透方形桶内顶端固定有连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与方形桶顶端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上固定套有挡圈,所述挡圈外侧边缘处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导向环,所述挡圈与方形桶之间的支撑杆上套有防护筒,所述防护筒桶壁上竖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顶端和底端均为喇叭状,所述防护筒外侧固定贴附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外侧均匀固定贴附有若干个反光条,所述挡圈与底座之间的支撑杆上滑动套有第一挡圈,是第一挡圈与挡圈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挡圈顶面边缘处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固定环,且每个固定环与一个导向环相对应设置,每个导向环与一个穿线孔相对应设置,每个固定环上分别固定有钢丝绳一端,若干个钢丝绳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相对应设置的导向环和穿线孔并固定有第一固定环,且若干个第一固定环均匀分布固定在方形桶外壁底端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为方形杆。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支撑杆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防护筒、弹簧和钢丝绳的设置,弹簧先会通过防护筒和钢丝绳受到车辆的撞击力度,弹簧被挤压压缩过程中把弹力通过钢丝绳反馈到防护筒上,从而反馈到防护筒上的弹力会与车辆的撞击力度相互抵消,在车辆和本新型交通路障之间形成缓冲带,有效的起到了缓冲作用,进而本新型交通路障有效的达到了保护车辆以及保护自身的目的,而且由于反光条的设置,可以给予夜间行驶的驾驶员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结构图。
图中:底座1、螺钉2、支撑杆3、方形桶4、方形挡块5、旋转块6、螺纹杆7、把手8、挡圈9、导向环10、第一挡圈11、固定环12、弹簧13、防护筒14、穿线孔15、第一固定环16、钢丝绳17、橡胶层18、反光条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交通路障,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通过若干个螺钉2固定在路面上,所述底座1顶面中央处固定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顶端固定有方形挡块5,所述方形挡块5上滑动套有方形桶4,所述方形桶4与支撑杆3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方形挡块5顶面中央处嵌入有旋转块6,所述旋转块6与方形挡块5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旋转块6顶端固定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顶端穿透方形桶4内顶端固定有连接有把手8,所述螺纹杆7与方形桶4顶端接触处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3上固定套有挡圈9,所述挡圈9外侧边缘处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导向环10,所述挡圈9与方形桶4之间的支撑杆3上套有防护筒14,所述防护筒14桶壁上竖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穿线孔15,所述穿线孔15顶端和底端均为喇叭状,所述防护筒14外侧固定贴附有橡胶层18,所述橡胶层18外侧均匀固定贴附有若干个反光条19,所述挡圈9与底座1之间的支撑杆3上滑动套有第一挡圈11,是第一挡圈11与挡圈9之间固定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套在支撑杆3上,所述第一挡圈11顶面边缘处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固定环12,且每个固定环12与一个导向环10相对应设置,每个导向环10与一个穿线孔15相对应设置,每个固定环12上分别固定有钢丝绳17一端,若干个钢丝绳17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相对应设置的导向环10和穿线孔15并固定有第一固定环16,且若干个第一固定环16均匀分布固定在方形桶4外壁底端处。
所述支撑杆3为方形杆。
所述底座1和支撑杆3之间采用焊接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把本新型交通路障放置到所需要设立路障处,然后再通过螺钉2把本新型交通路障固定在路面上,随后再调节钢丝绳17的绷紧度,调节钢丝绳17的绷紧度时,要通过把手8来回拧动螺纹杆7,拧动螺纹杆7时方形桶4会在方形挡块5上上下滑动,当方形桶4向上移动时,会通过第一固定环拉动钢丝绳17,钢丝绳17被向上拉动时会在穿线孔15以及导向环10的导向作用下通过固定环12拉动第一挡圈11,第一挡圈11被拉动时弹簧13被挤压,进而在弹簧13的反作用力下钢丝绳17会被绷紧,并且随着方形桶4向上移动的距离越长弹簧13所受到的挤压力就越大,进而弹簧13反馈给钢丝绳17的绷紧力度越强,反之随着方形桶4向下移动的距离越长弹簧13所受到的挤压力就越小,进而弹簧13反馈给钢丝绳17的绷紧力度逐渐减小,而且无论方形桶4向上或向下移动到最大程度时,弹簧13仍会有足够的伸缩空间,通过上下滑动方形桶4可以有效的调控钢丝绳17的绷紧力度,钢丝绳17的绷紧力度越强防护筒14所能够承受的最大撞击力度越大,钢丝绳17的绷紧力度越弱防护筒14所能够承受的最大撞击力度越小,这样根据要求调节好钢丝绳17的绷紧度后,便可以完成本新型交通路障的安装工作。当车辆撞击到本新型交通路障时,车辆首先会与防护筒14外侧橡胶层18接触,橡胶层18可以有效的防止车辆受损,随后车辆会继续向侧端推动防护筒14移动,防护筒14向侧端移动时,防护筒14另一侧端处的几个钢丝绳17受到拉扯力度,进而会拉通过固定环12向上拉动第一挡圈11,进而弹簧13受到挤压,因此弹簧13会受到车辆的撞击力度,弹簧13被挤压压缩过程中把弹力通过钢丝绳17反馈到防护筒14上,从而反馈到防护筒14上的弹力会与车辆的撞击力度相互抵消,在车辆和本新型交通路障之间形成缓冲带,有效的起到了缓冲作用,进而本新型交通路障有效的达到了保护车辆以及保护自身的目的,而且由于反光条19的设置,可以给予夜间行驶的驾驶员警示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