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转运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大口径钢管出厂时需要大型货车进行远距离转运,钢管的装载方式通常采用吊车逐根进行吊放。
目前,在对钢管的吊放时,通常在大型货车上焊接多个立柱,然后采用吊车逐根堆叠放置,然后使用绑带进行捆绑;此种逐根吊放转运效率低下,而且吊放排列不整齐,导致装载量少;目前有一些在地上进行预先捆绑整体吊放的设备,但其采用大量的液压油缸驱动,而且不具有长度和宽度调节性,适应性差。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管转运约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大口径钢管采用吊车逐根转运吊放效率低下以及一些具有约束功能的钢管预制捆绑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具有调节性导致适应性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钢管转运约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管转运约束装置,包括管材约束机本体、电机一和电机二,所述管材约束机本体由底座部、两个设置在底座部上呈对称分布的约束部、设置在底座部上连接两个约束部的丝杠以及联动部构成,所述底座部上设有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相对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分布的卧式导向柱,所述约束部由卧式矩形板和在卧式矩形板上部长度方向同步滑动连接的两个立式限位板,所述卧式矩形板上长度方向分布的侧表壁贯穿开设有两个滑孔,所述约束部通过滑孔和卧式导向柱的配合与底座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电机一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立板上远离卧式导向柱的一侧,所述丝杠的两端贯穿旋合两个卧式矩形板的相对侧中部位置,且其中一端间隙贯穿其中一个立板并和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和另一个立板的一侧旋转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卧式矩形板的相对侧开设有长度方向分布的矩形沉槽,所述卧式矩形板的上端面开设有连通矩形沉槽的矩形滑道,所述立式限位板的底部和矩形滑道呈滑动配合,并延伸至矩形沉槽内,两个所述约束部通过联动部连接,所述电机二通过螺栓安装在其中一个卧式矩形板的一侧并和联动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联动部上设有与两个矩形沉槽相对侧中部位置旋转连接的伸缩杆和四个传导杆,两个传导杆相反的一端贯穿旋合位于矩形沉槽内两个立式限位板的相对侧并延伸至矩形沉槽的两侧壁呈旋转连接,两个所述传导杆的外表壁位于另一端固定套设有锥齿轮一,所述伸缩杆的外表壁靠近两端固定套设有和两个锥齿轮一啮合连接的锥齿轮二,所述伸缩杆的一端间隙贯穿矩形沉槽的一侧并和电机二上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伸缩杆由主套管和两个一端套设在主套管内的传动轴构成,所述传动轴通过花键配合和主套管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卧式矩形板的上端面靠近相反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平行分布的挡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底座部上的两个立板之间设有两个卧式导向柱,约束部的数量为两个,在卧式导向柱呈对称分布上滑动连接,约束部由和卧式导向柱滑动连接的卧式矩形板,和在卧式矩形板上滑动连接的两个立式限位板,两个立式限位板对向滑动和开启可控制钢管堆叠的宽度,两个约束部在卧式导向柱上周向相对或相反方向滑动可适合不同长度钢管的装载,此种结构可在地面预先捆绑钢管,整体吊放,同时具有调节性,效率高,适应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单个电机一通过丝杠旋转带动两个约束部上的卧式矩形板滑动,丝杠采用正旋和反旋螺纹设置,可控制两个约束部同步对向或反向滑动,单个电机二通过控制伸缩杆旋转,伸缩杆通过锥齿轮二和锥齿轮一的啮合带动四个传动杆旋转,传动杆通过和立式限位板的贯穿旋合作用,带动两个约束部上的两个立式限位板同步动作,整体传动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管转运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管转运约束装置的约束部位置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管转运约束装置的伸缩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电机一;2、电机二;3、底座部;4、约束部;5、丝杠;6、联动部;7、立板;8、卧式导向柱;9、卧式矩形板;10、矩形沉槽;11、矩形滑道;12、伸缩杆;121、主套管;122、传动轴;13、传导杆;14、锥齿轮一;15、锥齿轮二;16、挡板;17、立式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管转运约束装置,包括管材约束机本体、电机一1和电机二2,管材约束机本体由底座部3、两个设置在底座部3上呈对称分布的约束部4、设置在底座部3上连接两个约束部4的丝杠5以及联动部6构成,约束部4起到夹紧钢管侧壁的作用,底座部3上设有两个立板7,两个立板7相对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分布的卧式导向柱8,约束部4由卧式矩形板9和在卧式矩形板9上部长度方向同步滑动连接的两个立式限位板17,卧式矩形板9起到支撑钢管的作用,卧式矩形板9上长度方向分布的侧表壁贯穿开设有两个滑孔,约束部4通过滑孔和卧式导向柱8的配合与底座部3连接,卧式导向柱8起到导向滑动的作用。
具体的,如图1所示,电机一1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立板7上远离卧式导向柱8的一侧,丝杠5的两端贯穿旋合两个卧式矩形板9的相对侧中部位置,且其中一端间隙贯穿其中一个立板7并和电机一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杠5的另一端和另一个立板7的一侧旋转连接,丝杠5上可采用两段正旋和反旋螺纹控制两个卧式矩形板9对向和反向运动,可适合不同长度钢管的堆放。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两个卧式矩形板9的相对侧开设有长度方向分布的矩形沉槽10,卧式矩形板9的上端面开设有连通矩形沉槽10的矩形滑道11,立式限位板17的底部和矩形滑道11呈滑动配合,并延伸至矩形沉槽10内,两个约束部4通过联动部6连接,电机二2通过螺栓安装在其中一个卧式矩形板9的一侧并和联动部6连接,两个约束部4上的两个立式限位板17在卧式矩形板9上滑动连接,可打开也可闭合用来控制钢管对接后的宽度,适合不同宽度的车厢。
具体的,如图2所示,联动部6上设有与两个矩形沉槽10相对侧中部位置旋转连接的伸缩杆12和四个传导杆13,两个传导杆13相反的一端贯穿旋合位于矩形沉槽10内两个立式限位板17的相对侧并延伸至矩形沉槽10的两侧壁呈旋转连接,两个传导杆13的外表壁位于另一端固定套设有锥齿轮一14,伸缩杆12的外表壁靠近两端固定套设有和两个锥齿轮一14啮合连接的锥齿轮二15,伸缩杆12的一端间隙贯穿矩形沉槽10的一侧并和电机二2上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个伸缩杆12通过两端的两个锥齿轮二15和锥齿轮一14的啮合传动带动四个传导杆13旋转带动两个约束部4上通过旋合连接的两个立式限位板17对向或反向滑动,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伸缩杆12由主套管121和两个一端套设在主套管121内的传动轴122构成,传动轴122通过花键配合和主套管121连接,花键配合连接,具有伸缩补偿作用,同时可传递大扭矩。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卧式矩形板9的上端面靠近相反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平行分布的挡板16,挡板16可以控制大量钢管堆叠后两端的平整度。
工作原理:使用时,电机一1旋转带动丝杠5旋转,通过螺旋配合带动两个约束部4反向在卧式导向柱8上滑动,同时伸缩杆12上的两个传动轴122利用花键连接进行补偿,此时两个约束部4处于长度方向打开状态,然后电机二2旋转带动伸缩杆12旋转通过其上的两个锥齿轮二15和锥齿轮一14的啮合换向作用带动四个传导杆13旋转,通过和两个立式限位板17的旋合作用带动两个立式限位板17在卧式矩形板9呈宽度方向打开,此时可适用吊车进行吊放钢管,进行预先捆绑,然后进行整体装车,效率高,适应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