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乘用车上的座椅一般都采用皮革制作而成,在汽车座椅里面塞入带有一定弹性的软垫材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乘客或者司机的疲劳,具有一定的舒适感。但是,我们知道乘客或者司机在长途乘坐或者长时间驾驶的过程中很容易疲劳,这时候想对全身尤其是背部做个按摩来缓解疲劳。而市售的车很少有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或者具有按摩功能,但是也不可调节按摩的部位。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汽车座椅不带有按摩功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所述靠背的两侧设有对称的两个侧挡边,所述靠背的下部通过螺钉连接设有座台,所述座台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两个扶手,所述座台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设有基台,两个所述扶手远离所述座台的一侧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对称设有两根滑轨,所述滑轨的远离所述靠背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设有挡块,两个所述滑轨均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滑轨的一侧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设有一个门字杆,所述个门字杆平行于所述座台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靠背远离所述侧挡边的一侧设有滑动槽,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滑动槽的内侧,所述支撑架长边两侧均自上而下设有等距均分的四个第二转轴,八个所述第二转轴远离对应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均通过焊接固定设有一个转盘,底端所述转盘的圆周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设有电机,所述转盘的圆周表面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有第一转轴,每个所述第一转轴沿圆周外侧均通过焊接固定设有等距均分的按摩凸轮,四个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焊接固定设有一个贯穿的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电机采用减速电机,所述电机与车载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按摩凸轮采用硅胶或者所料,所述按摩凸轮外部通过粘接设有按摩垫,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有若干个蜂窝吸引孔,所述支撑架采用特种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按摩凸轮的设置,能够调节多部位按摩身体的相关部位,可有效缓解疲劳,通过所述转盘的设置,去实现所述按摩凸轮的转动。通过所述滑轨和所述滑块设置,可以有效调节所述支撑架的位置,有效调节按摩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靠背1、侧挡边2、扶手3、座台4、挡块5、缓冲弹簧6、基台7、滑轨8、滑块9、门字杆10、电机11、转盘12、支撑架13、第一转轴14、第二转轴15、按摩凸轮16、滑动槽17、固定杆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1,靠背1的两侧设有对称的两个侧挡边2,靠背1的下部通过螺钉连接设有座台4,座台4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两个扶手3,座台4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设有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设有基台7,两个扶手3远离座台4的一侧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对称设有两根滑轨8,滑轨8的远离靠背1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设有挡块5,两个滑轨8均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块9,两个滑块9远离滑轨8的一侧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设有一个门字杆10,个门字杆10平行于座台4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有支撑架13,靠背1远离侧挡边2的一侧设有滑动槽17,支撑架13位于滑动槽17的内侧,支撑架13长边两侧均自上而下设有等距均分的四个第二转轴15,八个第二转轴15远离对应支撑架13的一端均通过焊接固定设有一个转盘12,底端转盘12的圆周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设有电机11,转盘12的圆周表面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设有第一转轴14,每个第一转轴14沿圆周外侧均通过焊接固定设有等距均分的按摩凸轮16,四个第一转轴14通过焊接固定设有一个贯穿的固定杆18。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11采用减速电机,电机11与车载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按摩凸轮16采用硅胶或者所料,按摩凸轮16外部通过粘接设有按摩垫,滑动槽的内部设有若干个蜂窝吸引孔,支撑架采用特种钢,通过按摩凸轮6的设置,能够调节多部位按摩身体的相关部位,可有效缓解疲劳,通过转盘12的设置,去实现按摩凸轮16的转动。通过滑轨8和滑块9设置,可以有效调节支撑架13的位置,有效调节按摩角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