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放置手机的插座。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家庭、办公及公共场所固定在墙壁等立面上使用的插座为我们连接电器产品提供了方便。这些电器中,手机无疑成为我们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产品。手机充电也自然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及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我们使用设置在墙壁等立面上的插座为手机充电时,常常会无耐地发现,受电源线长度的限制,手机有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放置,这时只能将手机放置于地面上或者悬空放置。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7199953U公开了一种可放置手机及收纳充电线的插座,包括第一翻盖边框、第二翻盖边框、翻盖、翻盖转轴、插座面板、插孔、挂钩;所述插孔设置于所述插座面板内部,所述第一翻盖边框围绕所述插座面板周边设置,所述第二翻盖边框围绕所述翻盖周边设置,所述第一翻盖边框下端和所述第二翻盖边框下端通过一翻盖转轴连接,所述第二翻盖边框能够围绕所述翻盖转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一翻盖边框垂直的位置,所述第一翻盖边框上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固定充电线。由于该插座需要进行边框的翻转后才能放置手机,一方面,翻转后水平的边框承载力有限,稳定性差;另一方面:翻转后的边框占用面积大,凸出墙壁的距离较长,人们路过时容易触碰边框导致手机滑落地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插座占用面积大、凸出墙壁距离长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放置手机的插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放置手机的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插孔,还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上且与插座本体匹配的壳体和连接装置,所述壳体上对应第一插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壳体可相对于插座本体滑动,插座本体通过连接装置与壳体链接。由于壳体上对应第一插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孔,在未使用手机充电时,本插座与普通插座无异;在使用手机进行充电时,将壳体通过连接装置相对于插座本体滑动进行定位,插座本体、墙壁和壳体形成一个放置手机的空腔,将手机放置在空腔内并通过充电线连接第一插孔即可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占用面积小,放置手机的空腔没有突出墙壁,能有效避免人为的触碰导致手机的滑落,安全性较高,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本体上的螺柱、壳体上对应位置设置的滑槽和螺母,插座本体通过螺柱和滑槽可相对壳体滑动。插座本体通过螺柱可在滑槽内滑动,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壳体上对应第一插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孔,在未使用手机充电时,本插座与普通插座无异;在使用手机进行充电时,将壳体通过连接装置相对于插座本体滑动进行定位,插座本体、墙壁和壳体形成一个放置手机的空腔,将手机放置在空腔内并通过充电线连接第一插孔即可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占用面积小,放置手机的空腔没有突出墙壁,能有效避免人为的触碰导致手机的滑落,安全性较高,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本体和壳体滑动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本体和壳体滑动后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图中标记为:1、插座本体;2、第一插孔;3、壳体;4、第二插孔;5、螺柱;6、滑槽;7、螺母;8、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放置手机的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插座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插孔2,还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1上且与插座本体1匹配的壳体3和连接装置,所述壳体3上对应第一插孔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插孔4,所述壳体3可相对于插座本体1滑动,插座本体1通过连接装置与壳体3链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插座本体1上的螺柱5、壳体3上对应位置设置的滑槽6和螺母7,插座本体1通过螺柱5和滑槽6可相对壳体3滑动。
如图1所示,在未使用手机进行充电时,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与普通的插座无异,可对电器进行正常通电。如图2所示,在使用手机进行充电时,先将壳体3相对于插座本体1滑动进行定位,插座本体1、墙壁和壳体3形成一个放置手机的空腔,将手机8放置在空腔内并通过充电线连接第一插孔2即可进行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