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降噪铁路结构。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在运营过程中由于轨道不平顺等其它原因会产生噪音,噪音达到一定分贝,将影响铁路沿线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铁路降噪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产生了一些降噪的技术及产品,如吸音轨道板,降噪贴片等。然而上述技术及产品,要么成本过高;要么吸音降噪效果不是很明显,用较软的橡胶材料垫在轨道和轨枕之间可以降低振动噪声,但橡胶裸露于空气中,与外界粉尘、液体等相互作用,易老化。同时,橡胶过软会影响轨道的扭转刚度,带来行车隐患,过硬又无法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因此需要在现有铁路轨枕结构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吸音降噪的铁路轨枕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旨在于解决铁路轨道在运营过程中由于轨道不平顺等其它原因会产生噪音,会影响到铁路沿线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吸音降噪的铁路轨枕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吸音降噪的铁路轨枕结构,包括轨枕结构、减震结构和吸音结构,吸音结构固定于轨枕结构的表面,减震结构固定钉接于吸音结构和轨枕结构的上端;
减震结构包括膨胀螺栓、减震架、固定底座、固定孔洞、顶块、减震弹簧和固定块,固定底座焊接固定于减震架的两端对称设置,固定孔洞开设于固定底座表面,膨胀螺栓活动连接固定孔洞,顶块内置于减震架的内侧顶端,固定块焊接固定于减震架的内侧中间处,减震弹簧固定安装于固定块的内表面;
轨枕结构包括轨枕、固定沿、固定钉和轨道,固定沿固定设置于轨枕的边缘底部,固定钉贯通固定沿将轨枕固定,轨道安装于轨枕的表面两侧;
吸音结构包括吸音垫和吸引孔,吸音垫设置安装于轨枕的表面两侧,吸引孔设置于吸音垫的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座呈Z字形设置有上下层底座,且上下层固定底座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孔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座的内侧边缘与轨道的外边缘形状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膨胀螺栓对固定孔洞贯通后再贯通吸音垫,并且将固定底座固定于轨枕。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块为软木塞,且固定于减震架的内部一端延伸出减震架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音垫的底面设置有梯形形状的镂空吸引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弹簧的后端焊接连接固定块前端插接固定于顶块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固定底座,由于固定底座呈Z字形设置有上下层底座,且上下层固定底座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孔洞,使其在安装后可以在对轨道处进行固定的同时还能够在轨枕表面固定,固定的更全面将减震效果发挥的更好;
2.该种可吸音降噪的铁路轨枕结构的优点在于设置有吸音垫,通过在吸音垫的底面设置有梯形形状的镂空吸引孔,使得吸音垫与地面接触不完全,达到噪音的阻断,可以减弱其撞击声的声能起到较好的减噪效果;
3.该种可吸音降噪的铁路轨枕结构设置有减震弹簧,顶块固定于减震架的内部一端延伸出减震架前端,轨道受列车驶过产生的震动可以通过减震弹簧回弹力进行反向回弹,通过顶块可以起到轨道两侧的震动缓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音垫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轨枕,2-固定沿,3-吸音垫,4-固定钉,5-轨道,6-膨胀螺栓,7-减震架,8-固定底座,9-固定孔洞,10-顶块,11-减震弹簧,12-固定块,13-吸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吸音降噪的铁路轨枕结构,包括轨枕结构、减震结构和吸音结构,吸音结构固定于轨枕结构的表面,减震结构固定钉接于吸音结构和轨枕结构的上端;
减震结构包括膨胀螺栓6、减震架7、固定底座8、固定孔洞9、顶块10、减震弹簧11和固定块12,固定底座8焊接固定于减震架7的两端对称设置,由于固定底座8呈Z字形设置有上下层底座,且上下层固定底座8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孔洞9,使其在安装后可以在对轨道5处进行固定的同时还能够在轨枕1表面固定,固定的更全面将减震效果发挥的更好,固定孔洞9开设于固定底座8表面,膨胀螺栓6活动连接固定孔洞9,顶块10内置于减震架7的内侧顶端,固定块12焊接固定于减震架7的内侧中间处,减震弹簧11固定安装于固定块12的内表面,顶块10固定于减震架7的内部一端延伸出减震架7前端,轨道5受列车驶过产生的震动可以通过减震弹簧11回弹力进行反向回弹,通过顶块10可以起到轨道5两侧的震动缓冲;
轨枕结构包括轨枕1、固定沿2、固定钉4和轨道5,固定沿2固定设置于轨枕1的边缘底部,固定钉4贯通固定沿2将轨枕1固定,轨道5安装于轨枕1的表面两侧;
吸音结构包括吸音垫3和吸引孔13,吸音垫3设置安装于轨枕1的表面两侧,通过在吸音垫3的底面设置有梯形形状的镂空吸引孔13,使得吸音垫3与地面接触不完全,达到噪音的阻断,可以减弱其撞击声的声能起到较好的减噪效果,吸引孔13设置于吸音垫3的底面。
其中,固定底座8呈Z字形设置有上下层底座,且上下层固定底座8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孔洞9,可以在对轨道5处进行固定的同时还能够在轨枕1表面固定,使得固定效果更佳。
其中,固定底座8的内侧边缘与轨道5的外边缘形状一致,可以贴合于轨道5更好的进行减震缓冲。
其中,膨胀螺栓6对固定孔洞9贯通后再贯通吸音垫3,并且将固定底座8固定于轨枕1,使得吸音垫3能够良好作用于轨道5。
其中,顶块10为软木塞,且固定于减震架7的内部一端延伸出减震架7前端,顶块10可以起到轨道5两侧的震动缓冲。
其中,吸音垫3的底面设置有梯形形状的镂空吸引孔13,与地面接触不完全可以减弱其撞击声的声能起到较好的减噪效果。
其中,减震弹簧11的后端焊接连接固定块12前端插接固定于顶块10内部。
工作原理:首先将轨枕1整体通过固定钉4对固定沿2进行固定安装,使得轨枕1能够固定于铁轨路段,并且通过固定底座8对称套装于轨道5将其安装于轨枕1的两侧表面,两侧减震架7对轨道5两侧进行夹持,并且通过膨胀螺栓6连接固定孔洞9连接于轨枕1起到固定效果,在列车通过轨道5时,列车车轮在轨道5表面滚动发出的震动噪音由轨道两侧的减震架7顶块10进行振动的减缓,顶块10内部减震弹簧11由于一端焊接固定于内侧的固定块12表面,使其具有良好的减震回弹效果,减震弹簧11的缓冲力回弹至顶块10对轨道5的两侧进行减震,避免震动产生更大的噪音,且轨道5底部的吸音垫3通过底面设置的梯形形状吸引孔13并没有完全贴合地面使得形成浮筑结构,达到噪音的阻断,降低轨道5本身的振动,减弱其撞击声的声能起到较好的减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