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使用范围的插排。
背景技术
插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气设备。目前,市场上的插排多为一体式的,该插排包括电源插头、电源线和插排主体,插排主体上设有若干插口。随着家用电器的日益普及和增多,插排的使用量日益攀升。现有的插排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电源线较短的情况,使用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提高使用范围的插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高使用范围的插排,包括外壳体和内隐藏槽,所述外壳体的正表面开口设置有内隐藏槽,所述外壳体内部的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外壳体内部的上下端均嵌入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嵌套环,所述连杆靠近外壳体中部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和底端均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按压柱,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右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外壁缠绕设置有电源连接线,所述转动环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线,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右下方固定安装有卷尺轴,所述内隐藏槽中嵌入设置有拆卸板,所述拆卸板的顶部和底端均开口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拆卸板的正表面开口设置有插孔,所述内隐藏槽的正表面中部开口设置有推动槽,所述推动槽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小型弹簧,所述小型弹簧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转动环的上方嵌入设置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内隐藏槽的中空体积与拆卸板的体积大小一致,所述拆卸板的安装孔与连杆的限位块处在同一竖向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嵌套环与固定柱相契合,所述连杆的嵌套环围绕固定柱上下60°旋转。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一侧紧贴按压柱的内壁,所述连杆靠近外壳体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收卷线的另一端与卷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拆卸板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板在推动槽中呈水平方向前后滑动,所述小型弹簧处于初始未压缩拉伸状态时,推板从推动槽中伸出。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正好位于转动环的中部上方,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嵌入在转动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电源连接线的右侧与外壳体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使用范围的插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可提高使用范围的插排通过设置有拆卸板,使得当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电源线较短的情况时,通过拉动拆卸板的电源连接线,使得缠绕在转动环上的电源连接线随着转动环转动而伸出,实现对电源连接线的延长,使用更加便捷。
2、该种可提高使用范围的插排通过设置有内隐藏槽,使得当装置在携带时,通过将拆卸板嵌入至外壳体的内隐藏槽中,这时卷尺轴恢复原位,拉动转动环上的收卷线恢复原位,使得收卷线拉动转动环转动,让电源连接线缠绕在转动环的外侧,实现对电源连接线的收卷,使得装置更加便于搬运携带。
3、该种可提高使用范围的插排通过设置有限位块和安装孔,在按住按压柱时,按压柱推动连杆上的限位块隐藏至外壳体的内部,并挤压连杆另一侧的弹簧,在将拆卸板嵌入在内隐藏槽中时,松开按压柱,弹簧进可通过连杆推动限位块嵌入至拆卸板的安装孔中,实现对拆卸板的固定,使得外壳体和拆卸板可组装在一起,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正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槽局部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图3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外壳体,2-内隐藏槽,3-固定柱,301-连杆,302-嵌套环,303-限位块,304-按压柱,4-转动环,5-电源连接线,6-收卷线,7-卷尺轴,8-拆卸板,801-安装孔,802-插孔,9-推动槽,901-小型弹簧,902-推板,1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一种可提高使用范围的插排,包括外壳体1和内隐藏槽2,外壳体1的正表面开口设置有内隐藏槽2,外壳体1内部的上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3,外壳体1内部的上下端均嵌入设置有连杆301,连杆301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嵌套环302,连杆301靠近外壳体1中部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303,外壳体1的顶部和底端均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按压柱304,外壳体1内部的右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动环4,转动环4的外壁缠绕设置有电源连接线5,转动环4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收卷线6,外壳体1内部的右下方固定安装有卷尺轴7,内隐藏槽2中嵌入设置有拆卸板8,拆卸板8的顶部和底端均开口设置有安装孔801,拆卸板8的正表面开口设置有插孔802,内隐藏槽2的正表面中部开口设置有推动槽9,推动槽9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小型弹簧901,小型弹簧90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板902,转动环4的上方嵌入设置有固定板10。
本实施例中,内隐藏槽2的中空体积与拆卸板8的体积大小一致,拆卸板8的安装孔801与连杆301的限位块303处在同一竖向水平面上,使得当拆卸板8在嵌入至内隐藏槽2中时,实现对拆卸板8的隐藏,使得装置更加便于搬运携带。
本实施例中,连杆301的嵌套环302与固定柱3相契合,连杆301的嵌套环302围绕固定柱3上下60°旋转,使得在按住按压柱304时,按压柱304推动连杆301的嵌套环302围绕固定柱3转动,这时连杆301限位块303隐藏至外壳体1的内部,并挤压连杆301另一侧的弹簧,在松开按压柱301时,弹簧进可通过连杆301的嵌套环302围绕固定柱3转动,推动限位块303嵌入拆卸板8的安装孔801中,实现对拆卸板8的解锁和锁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连杆301的一侧紧贴按压柱304的内壁,连杆301靠近外壳体1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使得在按住按压柱304时,按压柱304推动连杆301上的限位块303隐藏至外壳体1的内部,并挤压连杆301另一侧的弹簧,在松开按压柱301时,弹簧进可通过连杆301推动限位块303嵌入至外壳体1的内隐藏槽2中。
本实施例中,收卷线6的另一端与卷尺轴7的顶部固定连接,电源连接线5的另一端与拆卸板8之间固定连接,在拉动电源连接线5时,缠绕在转动环4上的电源连接线5随着转动环4转动而伸出,实现对电源连接线5的延长,转动环4转动的过程中收卷线6收卷缠绕在转动环4的正表面,拉动卷尺轴7延伸,而卷尺轴7恢复原位时,卷尺轴7通过收卷线6拉动转动环4转动恢复原位,这时收卷线6拉动转动环4转动,让电源连接线5缠绕在转动环4的外侧,实现对电源连接线4的收卷隐藏。
本实施例中,推板902在推动槽9中呈水平方向前后滑动,小型弹簧901处于初始未压缩拉伸状态时,推板902从推动槽9中伸出,使得当连杆301的限位块303从拆卸板8的安装孔801中移出时,小型弹簧901通过推板902推动拆卸板8从内隐藏槽2中快速弹出。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0正好位于转动环4的中部上方,固定板10的底端嵌入在转动环4的内部,使得电源连接线在伸出时,通过按动固定板10,让固定板10的底端紧贴转动环4的电源连接线5上方,对电源连接线5进行固定,防止使用过程中卷尺轴7对电源连接线5进行收卷。
本实施例中,电源连接线5的右侧与外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使得当电源连接线5在伸出的过程中,电源连接线5的另一端不会被拉动嵌入至插排内部。
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电源连接线不够长的情况时,按住按压柱304,按压柱304推动连杆301围绕固定柱3转动,这时连杆301上的限位块303隐藏至外壳体1的内部,这时小型弹簧901通过推板902推动拆卸板8弹出,之后通过拉动拆卸板8的电源连接线5,使得缠绕在转动环4上的电源连接线5随着转动环4转动而伸出,实现对电源连接线5的延长,转动环4转动的过程中收卷线6收卷缠绕在转动环4的正表面,拉动卷尺轴7延伸,之后按动固定板10,使得固定板10的底端紧贴电源连接线5,便可正常使用,而在松开固定板10后,卷尺轴7恢复原位,通过收卷线6拉动转动环4转动恢复原位,这时收卷线6拉动转动环4转动,让电源连接线5缠绕在转动环4的外侧,实现对电源连接线4的收卷隐藏,通过按动按压柱304将拆卸板8嵌入在内隐藏槽2中后,再松开按压柱304,使得连杆301推动限位块303嵌入至拆卸板8的安装孔801中,实现对拆卸板8的固定,使得外壳体1和拆卸板8可组装在一起,使用更加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