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压大电流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会用到高压大电流线路,连接高压大电流线路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连接器进行连接,避免因连接器承受不住高电压、高电流而出现意外事故,传统的高压大电流连接器仅仅是用于将两端线路进行连接的作用,并不具备分线或并线的功能,传统的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均使用螺丝刀和螺丝进行压线,螺丝前端的旋转会对线缆造成一定的损伤,造成线缆性能降低,而且用于压线的螺丝前端会直接暴露在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也无法进行安装工作,非常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压大电流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包括主体、进线端、进线端压板、出线端、出线端压板、铜棒,所述进线端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主体前端的左右两侧,且两个进线端的末端均铰接有进线端压板,所述出线端共有四个,呈矩形等距排列在主体后端的上下两侧边缘位置,且每个出线端的末端均铰接有出线端压板,所述铜棒共有两个,呈重叠状嵌装在主体内,与主体一体成型注模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铜棒分为铜棒A和铜棒B,均为“h”型,其中铜棒A与主体后端的上层两个出线端相通,而铜棒B与主体后端的下层两个出线端相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进线端压板和出线端压板的尾端均设有一体成型的转轴通孔,可以使压板以转轴通孔为轴心旋转180°,压板的前端上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矩形突触,便于进行安装操作,压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半圆形突触,通过半圆形突触可以使压板固定在主体内,所述压板的底部中部设有五条等距排列的三角形突触,在压板闭合后,三角形突触会仅仅的将线缆卡住,防止线缆意外脱出,虽然进线端压板和出线端压板的结构相同,但是进线端压板的尺寸大于出线端压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体、进线端压板和出线端压板均为高强度耐高温绝缘材料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进线端和四个出线端,可用于分线或并线,并且进线端和出线端均铰接有可以快速固定的压板,在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线端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线端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铜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线端压板和出线端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1、进线端2、进线端压板3、出线端4、出线端压板5、铜棒6、铜棒A7、铜棒B8、转轴通孔9、矩形突触10、半圆形突触11、三角形突触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包括主体1、进线端2、进线端压板3、出线端4、出线端压板5、铜棒6,所述进线端2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主体1前端的左右两侧,且两个进线端2的末端均铰接有进线端压板3,所述出线端4共有四个,呈矩形等距排列在主体1后端的上下两侧边缘位置,且每个出线端4的末端均铰接有出线端压板5,所述铜棒6共有两个,呈重叠状嵌装在主体1内,与主体1一体成型注模而成。
如图3所示,所述铜棒6分为铜棒A7和铜棒B8,均为“h”型,其中铜棒A7与主体1后端的上层两个出线端4相通,而铜棒B8与主体1后端的下层两个出线端4相通。
如图4所示,所述进线端压板3和出线端压板5的尾端均设有一体成型的转轴通孔9,可以使压板以转轴通孔9为轴心旋转180°,压板的前端上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矩形突触10,便于进行安装操作,压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半圆形突触11,通过半圆形突触11可以使压板固定在主体1内,所述压板的底部中部设有五条等距排列的三角形突触12,在压板闭合后,三角形突触12会仅仅的将线缆卡住,防止线缆意外脱出,虽然进线端压板3和出线端压板5的结构相同,但是进线端压板3的尺寸大于出线端压板5。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体1、进线端压板3和出线端压板5均为高强度耐高温绝缘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进线端和四个出线端,可用于分线或并线,并且进线端和出线端均铰接有可以快速固定的压板,在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分。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