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已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电缆。
现有漏泄同轴电缆多用于隧道等无线传输受限的位置,而隧道环境多潮湿,且电缆的铺设安装限位麻烦,无法快捷的对电缆进行限位固定将降低电缆铺设效率,适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泄同轴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电缆主体以及限位支撑电缆主体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在电缆主体安装的隧道内等距设置有多组;
所述电缆主体包括内部的第一导电芯以及第一导电芯外围呈环形阵列缠绕的第二导电芯,所述第一导电芯外包覆有阻隔第二导电芯的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电芯外围包覆有增加抗压性的石棉层,所述石棉层外包覆有聚氯乙烯层;
所述限位架包括一组定位基板以及定位基板上端设置的两组呈圆环形结构的外包覆环,两组所述外包覆环的一侧开设有开口,且两组外包覆环内开设有供内包覆环安装的安装孔道,所述内包覆环为一侧开设有开口的圆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道的直径与内包覆环的外缘面直径一致,且外包覆环上开设的开口在外包覆环的外缘面斜向开设,所述内包覆环的内开设有供电缆主体安装的电缆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外包覆环的底端设置有一组连接定位基板的连接支柱,且两组所述外包覆环之间设置有调节空隙,所述定位基板的上端面四角开设有供螺栓配合的螺栓沉头孔。
优选的,所述内包覆环的外缘面远离内包覆环上开口的一侧居中设置有一组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的轴心与内包覆环的轴心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限位架还包括一组限位内包覆环的限位弧板,所述限位弧板为内缘面直径与外包覆环外缘面直径一致的弧形板状结构,且限位弧板的四角设置有与外包覆环外缘面配合定位的螺钉,所述限位弧板的中心开设有限位调节轴的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漏泄同轴电缆,电缆主体内填充石棉层增加电缆主体的抗压强度,且石棉层外包覆的聚氯乙烯层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造成的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限位架的加装便于电缆主体在隧道内的定位,限位架上外包覆环可为内包覆环提供安装位置,而内包覆环为电缆主体提供安装位置,当外包覆环和内包覆环的开口对齐时便于电缆主体的安装,翻转内包覆环即可实现外包覆环和内包覆环的开口错开,便于电缆主体的封闭,使得施工快捷方便;限位弧板的安装便于快速实现内包覆环上调节轴的限位,保证外包覆环和内包覆环对电缆主体的可靠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电缆主体在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覆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缆主体、101第一导电芯、102第二导电芯、103绝缘层、104石棉层、105聚氯乙烯层、2限位架、3外包覆环、301安装孔道、4内包覆环、401电缆安装孔、5限位弧板、501螺钉、6调节轴、601限位孔、7调节空隙、8连接支柱、9定位基板、901螺栓沉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电缆主体1以及限位支撑电缆主体1的限位架2,所述限位架2在电缆主体1安装的隧道内等距设置有多组,限位架2的加装便于电缆主体1在隧道内的定位;
所述电缆主体1包括内部的第一导电芯101以及第一导电芯101外围呈环形阵列缠绕的第二导电芯102,所述第一导电芯101外包覆有阻隔第二导电芯102的绝缘层103,所述第二导电芯102外围包覆有增加抗压性的石棉层104,所述石棉层104外包覆有聚氯乙烯层105,电缆主体1整体加工可为但不限于共挤加工,电缆主体1内填充石棉层104增加电缆主体1的抗压强度,且石棉层104外包覆的聚氯乙烯层105(即PVC材料,具有极佳的防水性能)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造成的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
所述限位架2包括一组定位基板9以及定位基板9上端设置的两组呈圆环形结构的外包覆环3,两组所述外包覆环3的一侧开设有开口,且两组外包覆环3内开设有供内包覆环4安装的安装孔道301,所述内包覆环4为一侧开设有开口的圆环形结构,限位架2上外包覆环3可为内包覆环4提供安装位置,而内包覆环4为电缆主体1提供安装位置,当外包覆环3和内包覆环4的开口对齐时便于电缆主体1的安装,翻转内包覆环4即可实现外包覆环3和内包覆环4的开口错开,便于电缆主体1的封闭,使得施工快捷方便。
具体的,所述安装孔道301的直径与内包覆环4的外缘面直径一致,且外包覆环3上开设的开口在外包覆环3的外缘面斜向开设,所述内包覆环4的内开设有供电缆主体1安装的电缆安装孔401。
具体的,所述外包覆环3的底端设置有一组连接定位基板9的连接支柱8,且两组所述外包覆环3之间设置有调节空隙7(具体实施时,调节轴6在调节空隙7内移动调节),所述定位基板9的上端面四角开设有供螺栓配合的螺栓沉头孔901。
具体的,所述内包覆环4的外缘面远离内包覆环4上开口的一侧居中设置有一组调节轴6,所述调节轴6的轴心与内包覆环4的轴心相互垂直。
具体的,所述限位架2还包括一组限位内包覆环4的限位弧板5,所述限位弧板5为内缘面直径与外包覆环3外缘面直径一致的弧形板状结构,且限位弧板5的四角设置有与外包覆环3外缘面配合定位的螺钉501,所述限位弧板5的中心开设有限位调节轴6的限位孔601,限位弧板5的安装便于快速实现内包覆环4上调节轴6的限位,保证外包覆环3和内包覆环4对电缆主体1的可靠限位。
具体的,该漏泄同轴电缆,在使用时只需将限位架2安装于隧道的墙面或边角底端,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基板9即可实现对限位架2的定位,再将电缆主体1铺设于隧道内,通过在两组外包覆环3之间的调节空隙7内调节调节轴6可实现内包覆环4的开口与外包覆环3的开口的对准,只需将电缆主体1塞入开口内即可实现电缆主体1装入电缆安装孔401内,此时调节调节轴6翻转使得外包覆环3和内包覆环4的开口不再对齐,此时外包覆环3和内包覆环4组成封闭环,只需将限位弧板5通过多组螺钉501固定于调节空隙7的上方,并使得内包覆环4的调节轴6受限位孔601限位即可实现内包覆环4的锁定,保证外包覆环3和内包覆环4内电缆主体1的定位,该漏泄同轴电缆,结构合理,电缆有效防潮且施工定位快捷方便,适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