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剥皮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电线剥皮装置,属于电线剥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电线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四部分组成,电线在进行接线时,由于电线外部的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不具备导电功能,所以需要将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剥除一部分将导体罗楚,进而将导体与电路连接完成电路连接。
传统的电线剥皮工具是使用电工刀、勾刀等工具进行剥皮,由于电线外皮较厚较硬,电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施加很大的力才能将电线外皮剥离,这种方式可能会使电工操作人员受到伤害,且通过电工刀拉动导线外皮剥线可能会使导体断裂使导线外皮断裂,进而使电路无法正常工作,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电线外皮较厚较硬,电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施加很大的力才能将电线外皮剥离,这种方式可能会使电工操作人员受到伤害,且通过电工刀拉动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剥线可能会使导体断裂使绝缘层断裂,进而使电路无法正常工作,造成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持式电线剥皮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电线剥皮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切割机构,所述过线孔的另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输线机构,所述过线孔靠近切割机构的一侧开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剥线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切刀槽,所述切刀槽开设在过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切刀槽远离过线孔的一侧开设有伸缩槽,所述切刀槽的内部夹持设置有切刀,所述切刀远离过线孔的一端延伸至伸缩槽的内部,所述切刀远离过线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刀座,所述切刀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槽内部开设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孔延伸至壳体外部,所述螺纹杆延伸至壳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螺纹孔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固定螺孔的另一端与调节圆槽相连通,所述调节圆槽开设在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固定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圆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线机构包括转槽,两个所述转槽对称开设在过线孔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转槽的内侧壁上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转轮,两个所述转轮的外圆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抓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传动槽,两个所述转杆延伸至传动槽内部,两个所述转杆延伸至传动槽内部的一端表面上均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与同一个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传动槽内部的一端与传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贯穿传动槽的内侧壁衍生纸壳体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剥线块分别与两个切刀相对应,两个所述剥线块靠近切刀的一侧较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调节圆片的外圆侧壁上均设有磨砂纹,两个所述调节圆片均延伸至调节圆槽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输线装置,利用驱动齿轮带动两个传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两个传动齿轮带动两个转杆转动,进而通过两个转杆带动转轮转动,进而通过转轮表面的对个抓块带动电线向切刀移动,通过转动转块带动螺纹杆移动,进而带动切刀移动,将且切刀的间距调节到与所剥的电线导体粗细相同,通过设置的切刀对电线表面的外皮进行切割,较为省力,且不会损伤到导线和电线外皮,进而使电路正常工作,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中:1、壳体;2、过线孔;3、切割机构;31、切刀槽;32、伸缩槽;33、切刀;34、切刀座;35、螺纹杆;36、螺纹孔;37、转块;38、固定螺孔;39、调节圆槽;310、固定螺杆;311、调节圆片;4、输线机构;41、转槽;42、转杆;43、转轮;44、抓块;45、传动槽;46、传动齿轮;47、驱动齿轮;48、转动杆;5、剥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电线剥皮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过线孔2,过线孔2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切割机构3,过线孔2的另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输线机构4,过线孔2靠近切割机构3的一侧开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剥线块5。
切割机构3包括切刀槽31,切刀槽31开设在过线孔2的内壁上,切刀槽31远离过线孔2的一侧开设有伸缩槽32,切刀槽31的内部夹持设置有切刀33,切刀33远离过线孔2的一端延伸至伸缩槽32的内部,切刀33远离过线孔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切刀座34,切刀座3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5,螺纹杆35的另一端与伸缩槽32内部开设的螺纹孔36螺纹连接,螺纹杆35通过螺纹孔36延伸至壳体1外部,螺纹杆35延伸至壳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37,螺纹孔36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固定螺孔38,固定螺孔38的另一端与调节圆槽39相连通,调节圆槽39开设在壳体1的外表面上,固定螺孔3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310,固定螺杆3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圆片311,转动转块37,进而吊顶螺纹杆35转动,通过螺纹孔26使螺纹杆35移动,进而带动切刀33在切刀槽31额你不移动,进而根据所需剥线的电线外皮厚度调节两个切刀33的间距,然后通过调节圆片311表面的磨砂纹转动调节圆片311,进而带动固定螺杆310与螺纹杆35表面接触,进而使螺纹杆固定,电线经过两个切刀33时,两个切刀33将电线的外皮剖开。
输线机构4包括转槽41,两个转槽41对称开设在过线孔2的内侧壁上,两个转槽41的内侧壁上通过转杆42转动连接有转轮43,两个转轮43的外圆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抓块44,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传动槽45,两个转杆42延伸至传动槽45内部,两个转杆42延伸至传动槽45内部的一端表面上均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46,两个传动齿轮46与同一个驱动齿轮47相啮合,驱动齿轮47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转动杆48,转动杆48位于传动槽45内部的一端与传动槽45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转动杆48的另一端贯穿传动槽45的内侧壁衍生纸壳体1外部,将电线从过线控2靠近输线机构3的一端插入,使电线位于两组抓块44之间,然后转动转动杆48,通过转动杆48带动驱动齿轮47转动,驱动齿轮47带动相啮合的两个传动齿轮46转动,两个传动齿轮46通过和钻杆42带动转轮43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两组抓块34对电线进行挤压,进而带动电线向切割机构3移动。
两个剥线块5分别与两个切刀33相对应,两个剥线块5靠近切刀33的一侧较窄,进而可通过剥线快5将剥开的电线外皮与电线导体撑开分离。
两个调节圆片311的外圆侧壁上均设有磨砂纹,两个调节圆片311均延伸至调节圆槽39的外部,进而使调节圆片311便于转动。
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转动转块37,进而吊顶螺纹杆35转动,通过螺纹孔26使螺纹杆35移动,进而带动切刀33在切刀槽31额你不移动,进而根据所需剥线的电线外皮厚度调节两个切刀33的间距,然后通过调节圆片311表面的磨砂纹转动调节圆片311,进而带动固定螺杆310与螺纹杆35表面接触,进而使螺纹杆固定,然后将电线从过线控2靠近输线机构3的一端插入,使电线位于两组抓块44之间,然后转动转动杆48,通过转动杆48带动驱动齿轮47转动,驱动齿轮47带动相啮合的两个传动齿轮46转动,两个传动齿轮46通过和钻杆42带动转轮43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两组抓块34对电线进行挤压,进而带动电线向切割机构3移动,电线经过两个切刀33时,两个切刀33将电线的外皮剖开,然后通过剥线快5将剥开的电线外皮与电线导分开,进而完成剥线,完成后反向转动转动杆48进而带动电线移出过线孔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