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各式各样的电路系统中两个相互独立元件之间的电性连接通常是通过电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而且利用电连接器可以实现两电子装置之间的信号传递。在现代电气电子设备中,随着元器件的密度以及它们之间相关功能的日益增加,对电磁波干扰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所以连接器往往用壳体封闭起来,并可通过壳体达到接地、排除静电等作用,以阻止内部电磁能辐射或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避免造成信号传输干扰、错误;现有技术中,存在有不少带有壳体的电连接器,但是其屏蔽效果仍有些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通过安装壳体外套设的与安装壳体滑动配合的第一屏蔽壳体,电连接器进行连接相连时,通过推动第一屏蔽壳体可以使得第一屏蔽壳体覆盖住伸出主壳体部外的金属壳体,结合包裹设置在端子外的第二屏蔽壳体,更好实现电连接器的屏蔽功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壳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内的端子组件、用于固定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个螺杆和套设在所述安装壳体外的第一屏蔽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包括主壳体部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壳体部两侧面的固定耳部,所述主壳体部一端面上设有供线缆插入的安装孔,所述主壳体部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容纳所述端子组件的容纳腔体,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容纳腔体连通,所述固定耳部与所述主壳体部固定连接且形成T形安装壳体,所述固定耳部上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通孔;
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第二屏蔽壳体、设在所述第二屏蔽壳体内的端子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端子固定块上的若干端子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屏蔽壳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第二屏蔽壳体一端伸入所述主壳体部内,所述第二屏蔽壳体另一端伸出所述主壳体部外,所述金属壳体一端伸入所述主壳体部内,所述金属壳体的另一端伸出主壳体部外并与所述第二屏蔽壳体的另一端平齐;
所述第一屏蔽壳体包括与所述固定耳部滑动配合的滑动部和用于连接所述滑动部并对所述安装壳体形成夹持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与滑动部相互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屏蔽壳体,所述滑动部一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一端面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凸缘,所述滑动部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面对应的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和第二限位凸缘之间形成滑动空间,所述滑动空间距离等于所述固定耳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屏蔽壳体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部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组件的安装座,所述主壳体部另一端面上设有容置所述安装座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第一容纳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端子组件穿过并与所述第一容纳孔对应的第二容纳孔,所述第一容纳孔与所述第二容纳孔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体,所述安装槽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安装座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主壳体部内。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壁上设有若干定位凸条,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槽一侧壁贴合的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条配合的定位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缘内壁上固定粘有凸起,所述固定耳部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缘对应的一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过度配合的内凹孔。
可选地,所述凸起为软性橡胶凸起。
可选地,所述主壳体部的顶面与底面上对称设有若干呈等距分布的防滑槽,所述第一屏蔽壳体的连接部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呈等距分布的防滑凸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壳体外套设的与安装壳体滑动配合的第一屏蔽壳体,电连接器进行连接相连时,通过推动第一屏蔽壳体可以使得第一屏蔽壳体覆盖住伸出主壳体部外的金属壳体,结合包裹设置在端子外的第二屏蔽壳体,更好实现电连接器的屏蔽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使用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使用后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安装壳体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安装壳体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第一屏蔽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1、安装壳体;11、主壳体部;111、防滑槽;100、安装槽;101、第一容纳孔;102、第一螺纹孔;103、定位凸条;12、固定耳部;121、通孔;122、内凹孔;13、安装座;131、第二容纳孔;132、第二螺纹孔;133、定位凹槽;2、螺杆;3、第一屏蔽壳体;31、滑动部;311、第一限位凸缘;3111、凸起;312、第二限位凸缘;32、连接部;321、防滑凸条;41、第二屏蔽壳体;411、端子;42、金属壳体;5、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至图8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连接器,参考1至图2所示,包括安装壳体1、设置在安装壳体1内的端子组件、用于固定安装壳体1的两个螺杆2和套设在安装壳体1外的第一屏蔽壳体3,安装壳体1包括主壳体部11和对称设置在主壳体部11两侧面的固定耳部12,主壳体部11一端面上设有供线缆5插入的安装孔,主壳体部11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容纳端子组件的容纳腔体,安装孔与容纳腔体连通,固定耳部12与主壳体部11固定连接且形成T形安装壳体1,固定耳部12上设有供螺杆2穿过的通孔121;参考图3至图5所示,端子组件包括第二屏蔽壳体41、设在第二屏蔽壳体41内的端子固定块、设置在端子固定块图中未示上的若干端子411和套设在第二屏蔽壳体41外的金属壳体42,第二屏蔽壳体41一端伸入主壳体部11内,所述第二屏蔽壳体41另一端伸出主壳体部11外,金属壳体42一端伸入主壳体部11内,金属壳体42的另一端伸出主壳体部11外并与第二屏蔽壳体41的另一端平齐。
参考图7和图8所示,第一屏蔽壳体3包括与固定耳部12滑动配合的滑动部31和用于连接滑动部31并对安装壳体1形成夹持的连接部32,连接与滑动部31相互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屏蔽壳体3,滑动部31一端面上设有与连接部32一端面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凸缘311,滑动部31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与连接部32另一端面对应的第二限位凸缘312,第一限位凸缘311和第二限位凸缘312之间形成滑动空间,滑动空间距离等于固定耳部12一端与第二屏蔽壳体41另一端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滑动空间距离等于固定耳部12一端与第二屏蔽壳体41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得第一屏蔽壳体3使用时较好的覆盖第二屏蔽壳体41;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壳体1外套设的与安装壳体1滑动配合的第一屏蔽壳体3,电连接器进行连接相连时,通过推动第一屏蔽壳体可以使得第一屏蔽壳体覆盖住伸出主壳体部外的金属壳体,结合包裹设置在端子外的第二屏蔽壳体,更好实现电连接器的屏蔽功能;本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壳体3与第二屏蔽壳体内41壁均粘固有屏蔽片,从而实现屏蔽作用。
可选地,参考图3至图6所示,主壳体部11内设有用于固定端子组件的安装座13,主壳体部11另一端面上设有容置安装座13的安装槽100,安装槽100的底部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第一容纳孔101,安装座13上设有供端子组件穿过并与第一容纳孔101对应的第二容纳孔131,第一容纳孔101与第二容纳孔131之间形成容纳腔体,安装槽100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02,安装座13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02配合的第二螺纹孔132,安装座13通过螺丝固定在主壳体部11内;具体来说,端子组件通过安装座13固定安装在安装壳体1内,安装座13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方便拆卸安装,使得电连接器整体的拆装维护方便。
可选地,参考图4至图6所示,安装槽100的一侧壁上设有若干定位凸条103,安装座13与安装槽100一侧壁贴合的一侧面上设有与定位凸条103配合的定位凹槽133;具体来说,通过定位凸条103与定位凹槽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定位安装,防止安装时安装座13装反,便于组装工序。
可选地,参考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一限位凸缘311内壁上固定粘有凸起3111,固定耳部12与第一限位凸缘311对应的一端面上设有与凸起3111过度配合的内凹孔122;具体来说,通过凸起3111与内凹孔122的配合来使得推动第一屏蔽壳体3至如图1的使用状态时,能够稳固,不容滑动。
可选地,凸起3111为软性橡胶凸起;具体来说,软性橡胶凸起便于与内凹孔之间实现过度配合,而不容易导致凸起与内凹孔之间摩擦多度导致配合变松,提高使用寿命。
可选地,参考图1所示,主壳体部11的顶面与底面上对称设有若干呈等距分布的防滑槽111,第一屏蔽壳体3的连接部32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呈等距分布的防滑凸条321;具体来说,防滑槽111以及防滑凸条321均能起到防滑作用,便于电连接器的插接操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