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馆制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组成的。一般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务4个部分。文献收集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员首先要明确本馆的收藏原则、收藏范围、收藏重点和采选标准,了解本馆馆藏情况、文献的种类与复本数、各类藏书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哪些书刊可剔除(见藏书剔除)、哪些书刊要补缺等,此外还需掌握出版发行动态。然后以采购、交换和复制等各种方式补充馆藏。文献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着录和目录组织等内容。文献分类不仅为编制分类目录和文献排架提供依据,也便于图书馆统计、新书宣传、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等。文献主题标引是根据文献内容所讨论的主题范围,以主题词来揭示和组织文献的。文献分类和主题标引是揭示文献内容的重要手段,文献着录,则是全面地、详尽地揭示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的主要手段,它便于读者依据该文献的各种特征确认某种文献,获得所需文献的线索。图书馆员把各种款目有序地组织成图书馆目录(见目录组织法),以揭示图书馆馆藏,图书馆目录是检索文献的工具,也是打开图书馆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文献典藏主要包括书库划分(见馆藏组织)、图书排列(见同类图书排列法)、馆藏清点和文献保护等。其中,文献保护是一项专门技术,包括图书装订、修补、防火、防潮、防光、防霉和防虫以及防止机械性损伤等。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它包括发展读者(如发放借书证)、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文献复制服务、馆际互借、流动图书馆服务等)、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等。
传统的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都是对图书馆的整体进行降温,图书馆内的温度总体一样,由于不同的阅读者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而传统的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包括图书馆本体和PLC控制器,所述图书馆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书架和第二书架,所述第一书架和第二书架将图书馆本体分割成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图书馆本体的左侧外壁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引风机和制冷箱,所述制冷箱的左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冷凝器,所述制冷箱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压缩机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分别通过管道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第三横管,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第三横管的下端均连通有出气管,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第三横管上分别连通有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第三竖管,所述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第三竖管均通过管道与引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引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制冷箱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竖管、第二竖管和第三竖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内部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一温度对比模块、第二温度对比模块和第三温度对比模块,所述第一温度对比模块、第二温度对比模块和第三温度对比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压缩机、引风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第三横管的下端均至少连通有五个出气管,且出气管呈等距均匀分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制冷箱的内部通过管道与图书馆本体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对比模块的对比区间在10至15摄氏度之间,且第二温度对比模块的对比区间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且第三温度对比模块的对比区间在20至25摄氏度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上方均安装有温度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温度显示器为QD-7823A温度显示器或EW-T204温度显示器或CT202温度显示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不同温度需求的人位于不同的标识区域内,不同的标识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切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框图。
图中:1图书馆本体、2第一书架、3第二书架、4第一空间、5第二空间、6第三空间、7制冷箱、8冷凝器、9压缩机、10蒸发器、11第一横管、12第二横管、13第三横管、14第一竖管、15第二竖管、16第三竖管、17引风机、18第一电磁阀、19第二电磁阀、20第三电磁阀、21第一温度传感器、22第二温度传感器、23第三温度传感器、24PLC控制器、241第一温度对比模块、242第二温度对比模块、243第三温度对比模块、25温度显示器、26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包括图书馆本体1和PLC控制器24,所述图书馆本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书架2和第二书架3,所述第一书架2和第二书架3将图书馆本体1分割成第一空间4、第二空间5和第三空间6,所述图书馆本体1的左侧外壁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引风机17和制冷箱7,所述制冷箱7的左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冷凝器8,所述制冷箱7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压缩机9和蒸发器10,所述压缩机9分别通过管道与冷凝器8和蒸发器10连通,所述冷凝器8和蒸发器10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第一空间4、第二空间5和第三空间6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横管11、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所述第一横管11、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的下端均连通有出气管26,所述第一横管11、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上分别连通有第一竖管14、第二竖管15和第三竖管16,所述第一竖管14、第二竖管15和第三竖管16均通过管道与引风机17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引风机17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制冷箱7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竖管14、第二竖管15和第三竖管16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8、第二电磁阀19和第三电磁阀20,所述第一空间4、第二空间5和第三空间6的内部右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1、第二温度传感器2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3,所述PLC控制器24的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一温度对比模块241、第二温度对比模块242和第三温度对比模块243,所述第一温度对比模块241、第二温度对比模块242和第三温度对比模块243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21、第二温度传感器2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24的输出端分别与压缩机9、引风机17、第一电磁阀18、第二电磁阀19和第三电磁阀(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横管11、第二横管12和第三横管13的下端均至少连通有五个出气管26,且出气管26呈等距均匀分布设置。提高了冷气吹出的效率。
具体地,所述制冷箱7的内部通过管道与图书馆本体1的底部连通。冷气循环利用,提高了制冷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温度对比模块241的对比区间在10至15摄氏度之间,且第二温度对比模块242的对比区间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且第三温度对比模块243的对比区间在20至25摄氏度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温度控制区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第二温度传感器2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23的上方均安装有温度显示器25。方便显示不同位置的温度。
具体地,所述温度显示器25为QD-7823A温度显示器或EW-T204温度显示器或CT202温度显示器。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温度显示器25。
该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使用时,第一温度传感器21采集第一空间4内的温度通过第一温度对比模块241传送给PLC控制器24,PLC控制器24判断温度高于15摄氏度时,PLC控制器24控制压缩机9引风机17和第一电磁阀18开启,压缩机9将冷凝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压入冷凝器8中,冷凝剂在冷凝器8中高压常温的液体流入蒸发器10中,因蒸发器10的管径较大,制冷剂的压力突然变小,使其迅速蒸发吸收制冷箱7的内部的热量,直至完全气化流入压缩机9中,如此反复对空气进行降温,引风机17将冷气通过第一竖管14、第一横管11和出气管26吹入第一空间4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1采集第一空间4内的温度通过第一温度对比模块241传送给PLC控制器24,PLC控制器24判断温度低于摄氏度时,PLC控制器24控制压缩机9引风机17和第一电磁阀18关闭,使第一空间4保持在10至15摄氏度之间,同理第二空间5保持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第三空间6保持在20至25摄氏度之间。因此该用于图书馆的制冷系统,不同温度需求的人位于不同的标识区域内,不同的标识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适合大规模推广。
应当说明的是,PLC控制器24为现有技术,再此不再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