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室外配电箱防潮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一种供用电装置,广泛应用于变压器高、低压侧的综合配电设备中,将变压器提供的电能进行计量、分配,对用户的负载进行无功补偿以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同时还具有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的综合功能。
由于配电箱要通过底座与底面接触,在阴雨天气,容易回潮,现有的配电箱防潮性能比较差,当配电箱的箱内湿气过多容易产生漏电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一种室外配电箱防潮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外配电箱防潮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配电箱防潮性能比较差,当配电箱的箱内湿气过多容易产生漏电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配电箱防潮装置中,具体包括:包括箱体,箱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底座,底座设置为塑胶底座,两侧向上延伸设置,贴合箱体表面,底座内部可分布相关的连接线路,底座的表面开设外腔,外腔的内部嵌入风扇,箱体的两底部均固定开设内腔,箱体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辅助框,辅助框与内腔相邻设置,辅助框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滤板与除湿板,底座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加热丝。
进一步,外腔位于底座的外侧两端,贯穿底座设置,且外腔设置为柱形腔体。
进一步,风扇设置有两个,同时位于箱体两侧内腔外侧。
进一步,位于箱体两侧的风扇均呈向外倾斜设置,且呈向内朝向,与外腔顶端存在45°夹角。
进一步,滤板位于内腔与辅助框之间,除湿板则位于辅助框的内侧。
进一步,加热丝设置两层,位于底座的内外两侧中。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外配电箱防潮装置,通过设置为柱形腔体的外腔达到均匀的使空气流动,有效进行空气对流的效果,通过位于内腔外侧倾斜设置的的风扇,分别进行排气和进气,使得与外腔的顶端外侧与底端内侧均存在45°夹角空间,在使用的时候,进气的一侧风扇从顶端进气,气流从一侧的外腔顶端进气之后下降至箱体底部,带动箱体底部气流从另一侧外腔排出,在气流排出的时候,排气的一侧外腔从底端内侧的夹角排出气流,有效的进行空气置换,达到防潮的效果,通过与内腔响铃设置的辅助框,配合内部的滤板与除湿板,达到在进行空气对流的时候对空气进行过滤与除湿处理,达到防潮的效果,通过加热丝达到提升箱体表面温度,配合空气对流有效的达到防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框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部结构剖视图;
在图1至图3,部件名称或线条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箱体-1,底座-2,外腔-3,风扇-4,内腔-5,辅助框-6,滤板-7,除湿板-8,加热丝-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室外配电箱防潮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底座2,底座2设置为塑胶底座,两侧向上延伸设置,贴合箱体1表面,底座2内部可分布相关的连接线路,底座2的表面开设外腔3,外腔3的内部嵌入风扇4,箱体1的两底部均固定开设内腔5,箱体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辅助框6,辅助框6与内腔5相邻设置,辅助框6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滤板7与除湿板8,底座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加热丝9。
其中,外腔3位于底座2的外侧两端,贯穿底座2设置,且外腔3设置为柱形腔体,通过设置为柱形腔体的外腔3达到均匀的使空气流动,有效进行空气对流的效果。
其中,风扇4设置有两个,同时位于箱体1两侧内腔5外侧,通过位于内腔5外侧的风扇4,分别进行排气和进气,有效的进行空气置换,达到防潮的效果。
其中,位于箱体1两侧的风扇4均呈向外倾斜设置,且呈向内朝向,与外腔3顶端存在45°夹角。
其中,滤板7位于内腔5与辅助框6之间,除湿板8则位于辅助框6的内侧,通过与内腔5响铃设置的辅助框6,配合内部的滤板7与除湿板8,达到在进行空气对流的时候对空气进行过滤与除湿处理,达到防潮的效果。
其中,加热丝9设置两层,位于底座2的内外两侧中,通过加热丝9达到提升箱体1表面温度,配合空气对流有效的达到防潮的效果。
其中,风扇4和加热丝9均接入外界电源,并通过外界电源开关实现对风扇4和加热丝9的电源启闭。
滤板7采用优质硅胶原料板,除湿板8内部均匀填充活性炭和干燥剂。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人员在室外进行配电箱的安装的时候,使其底部嵌入在底座2中,在配电箱使用的过程中,两侧的风扇4呈相反的方向转动,实现进气与排气,进行空气置换,同时流动的空气经过辅助框6内部的滤板7和除湿板8,进行过滤与除湿处理,防止箱体1内部潮湿,配合底座2内部的加热丝9,保持空气干燥,达到防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