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
无人机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现阶段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对地面的平整性要求较高,当地面不是很平整时无人机起飞用的弹射装置会有倾斜,会影响无人机的起飞,现阶段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只能在平整的地面使用,对无人机起飞的场地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具备可伸缩调节底脚等优点,解决了在不平整地面无人机起飞用装置会出现倾斜影响无人机起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包括弹射架,所述弹射架的内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左侧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的右侧中央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板,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板配合第一限位板可保护第一电机,使第一电机不会出现晃动,通过设置的第一伸缩杆可调节弹射架的左侧到地面的距离,实现弹射架左侧的高低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第四限位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联轴器,通过设置的第四限位板配合第三限位板可保护第二电机,使第二电机不会出现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联轴器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通过设置的第二伸缩杆可调节弹射架右侧与地面的距离,实现弹射架右侧的高低调节,配合第一伸缩杆可使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在不平整的地面也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弹簧,若干组所述弹簧成等距离分布,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板,所述弹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延伸板,通过设置的弹板配合弹簧可实现无人机起飞时的弹射。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其中所述延伸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正下方弹射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与第二螺纹通孔一致,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与螺栓相适配,通过设置的第一螺纹通孔与第二螺纹通孔配合螺栓可压缩弹簧,实现弹板对无人机的弹射。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其中所述弹板的顶部放置有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机体,所述机壳的四个顶角固定连接有桨翼,所述机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机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云台相机,通过设置的机壳可对机体进行保护,通过设置的信号接收器可对无人机进行无线操控,通过设置的云台相机可使无人机完成拍摄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与第四限位板可保护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使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不会出现晃动,通过设置的第一伸缩杆可根据地面实际情况调节弹射架左侧与地面的距离,通过设置的第二伸缩杆可根据面情况与弹射架左侧与地面的距离调节弹射架右侧与地面的距离,使弹射架顶部保持水平。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螺纹通孔与第二螺纹通孔配合螺栓可压缩弹板,通过设置的弹板配合弹簧可实现无人机起飞时的弹射,通过设置的机壳可对机体进行保护通过设置的信号接收器可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无线操控,通过设置的云台相机可使无人机完成拍摄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射架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板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01、弹射架;02、固定板;03、弹板;04、弹簧;05、延伸板;06、螺栓;07、第一限位板;08、第二限位板;09、第一电机;10、第一联轴器;11、第一伸缩杆;12、第一底座;13、第三限位板;14、第四限位板;15、第二电机;16、第二联轴器;17、第二伸缩杆;18、第二底座;19、机壳;20、机体;21、桨翼;22、信号接收器;23、云台相机;24、第一螺纹通孔;25、第二螺纹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包括弹射架01,弹射架01的内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02,固定板02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07,第一限位板07的左侧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08,第二限位板0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09,第一电机0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联轴器10,第一联轴器10的远离第一电机0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1,第一伸缩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12,固定板02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板13,第三限位板13的右侧中央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板14,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板08配合第一限位板07可保护第一电机09,使第一电机09不会出现晃动,通过设置的第一伸缩杆11可调节弹射架01的左侧到地面的距离,实现弹射架01左侧的高低调节。
第四限位板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联轴器16,通过设置的第四限位板14配合第三限位板13可保护第二电机15,使第二电机15不会出现晃动。
第二联轴器16远离第二电机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7,第二伸缩杆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18,通过设置的第二伸缩杆17可调节弹射架01右侧与地面的距离,实现弹射架01右侧的高低调节,配合第一伸缩杆11可使无人机起飞用弹射装置在不平整的地面也可使用。
固定板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弹簧04,若干组弹簧04成等距离分布,弹簧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板03,弹板0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延伸板05,通过设置的弹板03配合弹簧04可实现无人机起飞时的弹射。
延伸板05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24,第一螺纹通孔24的正下方弹射架0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25,第一螺纹通孔24与第二螺纹通孔25一致,第一螺纹通孔24与螺栓06相适配,通过设置的第一螺纹通孔24与第二螺纹通孔25配合螺栓06可压缩弹簧04,实现弹板03对无人机的弹射。
弹板03的顶部放置有机壳19,机壳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机体20,机壳19的四个顶角固定连接有桨翼21,机壳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22,机壳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云台相机23,通过设置的机壳19可对机体20进行保护,通过设置的信号接收器22可对无人机进行无线操控,通过设置的云台相机23可使无人机完成拍摄工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首先启动第一电机09,第一电机09带动第一联轴器10转动,第一联轴器10的转动带动第一伸缩杆11的伸缩,根据地面情况调整弹射架01的左侧与地面的距离,关闭第一电机09,启动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带动第二联轴器16转动,第二联轴器16的转动带动第二伸缩杆17的伸缩,根据地面情况和弹射架01左侧与地面的距离调节弹射架01右侧与地面的距离,使弹射架01的顶端保持水平。
向下压缩弹板03使弹簧04被压缩,旋转螺栓06使弹板03被固定,将无人机放置在弹板03上,旋转螺栓06使弹板03被放开,弹簧04带动弹板03向上移动,弹板03向上移动完成无人机的弹射起飞,通过设置的信号接收器22可远程无线操控无人机,通过设置的云台相机23可使无人机完成拍摄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