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用起落脚架。
背景技术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无人机技术越来越成熟,无人机的应用逐渐走入公众视野,无人机在民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行业应用,是现今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其中尤以可实现垂直升降的多翼无人机发展最为迅速,多翼无人机具有快速机动、灵活度高、操作简单、稳定性强、成本低,易于实现空中悬停等众多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航拍、摄影、遥感、植被保护等领域,但是现有的无人机在进行降落时,无法对其进行减震缓冲,且现有的起落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稳定性较差,现有的无人机在起飞后,起落架无法收回,导致无人机的空气阻力变大,增加无人机的飞行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起落脚架,具备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减震,稳定性好和可以进行收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脚架减震效果和稳定性较差,且无法进行收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用起落脚架,包括无人机以及其内部的动力结构和控制结构,所述无人机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通过活动轴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用于缓冲无人机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的底部焊接有支撑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相对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通过活动轴铰接有液压杆,所述无人机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的内部与液压杆的顶部栓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贯穿支撑柱并与支撑杆的底部焊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滑杆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与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底部与弹簧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滑槽的底部留有滑杆的缓冲空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支撑柱的底部焊接,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通过粘合剂黏连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位于放置槽的拐角处,所述支撑杆的外侧与放置槽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宽度要大于支撑板的长度,所述放置槽的长度要大于两根支撑杆的总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无人机、放置槽、限位块、支撑杆、缓冲结构、支撑结构、固定块、液压杆和斜槽的设置,使无人机用起落脚架具有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减震,稳定性好和可以进行收回的优点,提升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并减小无人机在飞行时的阻力,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脚架减震效果和稳定性较差,且无法进行收回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软垫的使用,可以对支撑块进行保护,并进一步增强无人机的稳定性,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存在,不仅可以保证滑杆可以平稳的在第一滑槽的内部进行滑动,还可以对弹簧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起落架收起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2、放置槽;3、限位块;4、支撑杆;5、缓冲结构;51、支撑柱;52、第一滑槽;53、滑杆;54、弹簧;55、滑块;56、第二滑槽;6、支撑结构;61、支撑板;62、支撑块;63、软垫;7、固定块;8、液压杆;9、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无人机用起落脚架,包括无人机1以及其内部的动力结构和控制结构,无人机1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内部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3,限位块3的内部通过活动轴铰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底部设有用于缓冲无人机1的缓冲结构5,缓冲结构5的底部焊接有支撑结构6,缓冲结构5相对的一侧均焊接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内部通过活动轴铰接有液压杆8,无人机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斜槽9,斜槽9的内部与液压杆8的顶部栓接,缓冲结构5包括支撑柱51,支撑柱5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2,第一滑槽5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3,滑杆53的顶部贯穿支撑柱51并与支撑杆4的底部焊接,滑杆53的表面套设有弹簧54,滑杆53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55,第一滑槽5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56,第二滑槽56的内部与滑块55的表面滑动连接,滑块55的底部与弹簧54的顶部相接触,第一滑槽52的底部留有滑杆53的缓冲空间,支撑结构6包括支撑板61,支撑板61的顶部与支撑柱51的底部焊接,支撑板6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块62,支撑块62的底部通过粘合剂黏连有软垫63,限位块3位于放置槽2的拐角处,支撑杆4的外侧与放置槽2的内壁相接触,放置槽2的宽度要大于支撑板61的长度,放置槽2的长度要大于两根支撑杆4的总长度,通过软垫63的使用,可以对支撑块62进行保护,并进一步增强无人机1的稳定性,而滑块55和第二滑槽56的存在,不仅可以保证滑杆53可以平稳的在第一滑槽52的内部进行滑动,还可以对弹簧54进行限位,通过无人机1、放置槽2、限位块3、支撑杆4、缓冲结构5、支撑结构6、固定块7、液压杆8和斜槽9的设置,使无人机用起落脚架具有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减震,稳定性好和可以进行收回的优点,提升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并减小无人机在飞行时的阻力,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脚架减震效果和稳定性较差,且无法进行收回的问题。
使用时,当无人机1起飞后,通过外设控制开关启动液压杆8,液压杆8带动固定块7进行移动,固定块7的移动带动支撑杆4、支撑柱51和支撑板61进行弧形移动,随后支撑杆4和支撑板61移入放置槽2中,减小无人机1的飞行阻力,当无人机1需要进行降落时,启动液压杆8,液压杆8将支撑杆4顶出放置槽2,支撑杆4的外侧随后接触到放置槽2的内壁,支撑杆4被固定,随后无人机1降落至地面,软垫63接触到地面,随后支撑板61和支撑柱51停止运动,支撑杆4和滑杆53继续进行移动,并带动滑块55在第二滑槽56的内部进行滑动,随后滑块55对弹簧54进行挤压,弹簧54对滑杆53和支撑杆4进行缓冲,从而对无人机1进行缓冲。
综上所述:该无人机用起落脚架,通过无人机1、放置槽2、限位块3、支撑杆4、缓冲结构5、支撑结构6、固定块7、液压杆8和斜槽9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脚架减震效果和稳定性较差,且无法进行收回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