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教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机器人教育的展示放置台。
背景技术
机器人的发明、研究及应用实践是以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为需求的,进入到教育是其领域的扩大与发展。但是,由于它所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涉及技术的综合,机器人辅助于教学的特点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是一种辅助,即充当助手、学伴、环境或者智能化的器材。
现在机器人教育的平台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进行摆放,导致展示展示台机器人存放与摆放的难度大,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快速对机器人操作收纳,容易在机器人操作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教育的展示放置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快速对机器人操作收纳,容易在机器人操作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器人教育的展示放置台,包括展示台主体、支撑钢杆、升降托板、散热风扇和金属提把,所述展示台主体的表面安装设置有防水胶垫,且防水胶垫的内侧设置安装有机器人运行槽,所述机器人运行槽的内侧安装固定有USB接口,且USB接口的外侧安装设置有LED灯,所述LED灯的内侧安装设置有升降板,且升降板的外侧安装固定有塑料隔板,所述支撑钢杆的下方安装固定有减震塑胶,且减震塑胶的内侧安装设置有散热风箱,所述散热风箱的下方安装设置有置物箱,且置物箱的外侧安装设置有密封箱盖,所述升降托板的下方安装固定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下方安装设置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外侧安装固定有液压阀,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位于散热风箱的内侧,所述金属提把安装固定在展示台主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展示台主体与防水胶垫的连接方式为粘接固定,且展示台主体与USB接口构成卡合结构,并且防水胶垫的厚度为展示台主体厚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机器人运行槽的左右两侧为圆弧形结构,且机器人运行槽关于展示台主体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展示台主体与升降板构成活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杆与减震塑胶构成卡合结构,且支撑钢杆呈矩形分布在展示台主体上,并且支撑钢杆与置物箱为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液压杆贯穿设置在升降托板与升降板上,且液压杆与升降板为相互垂直,并且液压杆和液压阀通过液压油缸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内嵌安装在散热风箱上,且散热风扇与置物箱通过散热风箱相互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机器人教育的展示放置台采用防水胶垫与机器人运行槽,通过防水胶垫提升展示台主体表面的摩擦力度,确保机器人展示放置的安全性,并利用机器人运行槽便于机器人运行与行走的便捷性,采用散热风箱与置物箱,通过散热风箱对机器人运行产生的热量快速降温,降低机器人散热所需的时间,通过置物箱提升机器人日常维护保管的便捷性,采用升降托板与液压杆,便于通过升降托板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快速进行升降,通过液压杆保障升降托板上机器人运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示台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置物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示台主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展示台主体;2、防水胶垫;3、机器人运行槽;4、USB接口;5、LED灯;6、升降板;7、塑料隔板;8、支撑钢杆;9、减震塑胶;10、散热风箱;11、置物箱;12、密封箱盖;13、升降托板;14、液压杆;15、液压油缸;16、液压阀;17、散热风扇;18、金属提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器人教育的展示放置台,包括展示台主体1、防水胶垫2、机器人运行槽3、USB接口4、LED灯5、升降板6、塑料隔板7、支撑钢杆8、减震塑胶9、散热风箱10、置物箱11、密封箱盖12、升降托板13、液压杆14、液压油缸15、液压阀16、散热风扇17和金属提把18,展示台主体1的表面安装设置有防水胶垫2,且防水胶垫2的内侧设置安装有机器人运行槽3,展示台主体1与防水胶垫2的连接方式为粘接固定,且展示台主体1与USB接口4构成卡合结构,并且防水胶垫2的厚度为展示台主体1厚度的二分之一,便于通过防水胶垫2提升机器人放置的便捷性,并利用SWR1526W型号的USB接口4为机器人提供运行电源,机器人运行槽3的内侧安装固定有USB接口4,且USB接口4的外侧安装设置有LED灯5,机器人运行槽3的左右两侧为圆弧形结构,且机器人运行槽3关于展示台主体1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展示台主体1与升降板6构成活动结构,通过机器人运行槽3对履带类型机器人进行操作与展示,并利用升降板6完成对机器人进行升降操作,LED灯5的内侧安装设置有升降板6,且升降板6的外侧安装固定有塑料隔板7,支撑钢杆8的下方安装固定有减震塑胶9,且减震塑胶9的内侧安装设置有散热风箱10,支撑钢杆8与减震塑胶9构成卡合结构,且支撑钢杆8呈矩形分布在展示台主体1上,并且支撑钢杆8与置物箱11为螺栓固定,通过支撑钢杆8与减震塑胶9提升装置结构的稳定性,提升机器人操作的稳定性,散热风箱10的下方安装设置有置物箱11,且置物箱11的外侧安装设置有密封箱盖12,升降托板13的下方安装固定有液压杆14,且液压杆14的下方安装设置有液压油缸15,液压杆14贯穿设置在升降托板13与升降板6上,且液压杆14与升降板6为相互垂直,并且液压杆14和液压阀16通过液压油缸15连接为一体,通过液压杆14与液压油缸15完成升降板6升降,降低机器人操作的难度,液压油缸15的外侧安装固定有液压阀16,散热风扇17安装位于散热风箱10的内侧,散热风扇17内嵌安装在散热风箱10上,且散热风扇17与置物箱11通过散热风箱10相互连通,利用散热风扇17对置物箱11内部的机器人进行降温,提升机器人存放的便捷性,金属提把18安装固定在展示台主体1的底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机器人教育的展示放置台时,首先操作人员通过握持展示台主体1下方的金属提把18,将展示台主体1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并打开展示台主体1上方的USB接口4与LED灯5,随后通过控制液压阀16,液压阀16通过液压油缸15带动液压杆14向下收缩,并通过液压杆14带动升降托板13与升降板6不断下降,随后操作人员打开置物箱11上的密封箱盖12,将置物箱11内部的机器人分别取出,并将机器人放置到升降板6的表面,通过升降板6上的塑料隔板7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进行隔离,防止机器人在上升过程中相互发生碰撞,通过控制液压阀16,液压阀16通过液压油缸15带动液压杆14向上抬升,并通过液压杆14带动升降托板13与升降板6不断上升,将升降托板13将机器人直接传输到展示台主体1的表面,并将机器人放置到防水胶垫2的表面,随后操作人员将机器人放置到机器人运行槽3内部,并打开机器人方便在机器人运行槽3内部不断运行,支撑钢杆8通过下方的减震塑胶9降低机器人运行中产生的震动幅度,当机器人使用完成后,将机器人放置到置物箱11的内部,并通过打开散热风箱10内部的散热风扇17,通过散热风扇17对使用后的机器人进行散热,从而完成展示台主体1的一系列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