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纯电动汽车均采用锂电池作为储能电池,对于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锂电池是最怕冷的,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从25℃下降到-20℃,汽车动力电池所能释放的电量会降低30%,充电时间也会相应增加,锂电池在释放电流的过程中,需要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温度下降,化学反应速率下降,电池的功率输出就跟下降,如果温度上升,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也随之上升,正因为锂电池的这种特性,在过低的温度下,锂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迟缓,因此放电的电流变,电池的容量也就变了,我国北方或西部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然而锂电池本身不耐寒,锂电池在寒冷环境工作性能和寿命将大大减小,甚至带来安全问题,不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加热装置,包括壳体、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所述壳体的内腔内壁卡接有隔热层,所述壳体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通过连接座分别卡接有电加热棒和连接杆,且电加热棒通过导线和燃料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加热棒的后侧从左至右均插接有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的后端通过绝缘垫和连接杆的前端相卡接,所述导热棒的内腔填充有导热油,所述壳体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侧放置有锂电池,所述支撑座的内腔底端通过轴承轴接有转杆,且转杆的顶端延伸出支撑座的内腔,所述转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内侧一端延伸出支撑座的内侧表面,所述壳体的内腔右侧顶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位于电加热棒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导热棒间隙排列在电加热棒和连接杆之间,且相邻导热棒之间的间距为20cm。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外壁形状呈“L”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位于锂电池的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加热装置,通过支撑座对锂电池起到支撑作用,通过电加热棒将导热棒加热后,通过导热棒将壳体的内腔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将锂电池进行加热,使其锂电池可以正常工作,使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可以正常的工作,该装置可有效的使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可以正常的工作,提高锂电池在寒冷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加电动汽车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棒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剖视图。
图中:1、壳体,2、锂电池,3、燃料电池,4、隔热层,5、连接座,6、电加热棒,7、连接杆,8、导热棒,9、绝缘垫,10、导热油,11、支撑座,12、轴承,13、转杆,14、支撑板,1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锂电池2和燃料电池3,通过燃料电池3产生的电能通过导线输送至电加热棒6内,并对电加热棒6进行加热,电加热棒6温度升高后将热能传递给导热棒8,通过导热棒8将壳体1的内腔空气进行加热,使其锂电池2可以正常工作,壳体1的内腔内壁卡接有隔热层4,壳体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前后两端均通过连接座5分别卡接有电加热棒6和连接杆7,电加热棒6的型号为XBS-LUOWEN0912,且电加热棒6通过导线和燃料电池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加热棒6的后侧从左至右均插接有导热棒8,导热棒8的后端通过绝缘垫9和连接杆7的前端相卡接,导热棒8的内腔填充有导热油10,通过燃料电池3产生的电能通过导线输送至电加热棒6内,并对电加热棒6进行加热,电加热棒6温度升高后将热能传递给导热棒8,通过导热油10加快热量的传递的速度,从而提高对壳体1内腔空气加热的效率,通过隔热层4可以降低壳体1内腔温度流逝的速度,壳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卡接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的内侧放置有锂电池2,通过支撑座11对锂电池2起到支撑作用,通过电加热棒6将导热棒8加热后,通过导热棒8将壳体1的内腔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将锂电池2进行加热,使其锂电池2可以正常工作,使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可以正常的工作,支撑座11的内腔底端通过轴承12轴接有转杆13,且转杆13的顶端延伸出支撑座11的内腔,转杆1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支撑板14,且支撑板14的内侧一端延伸出支撑座11的内侧表面,通过将锂电池2放置到支撑座11的内侧,将转杆13顺时针旋转,通过转杆13与支撑板14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支撑板14向下移动与锂电池2接触,并对锂电池2进行固定,壳体1的内腔右侧顶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5的型号为WBSG。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锂电池2位于电加热棒6的顶端,通过燃料电池3产生的电能通过导线输送至电加热棒6内,并对电加热棒6进行加热,电加热棒6温度升高后将热能传递给导热棒8,通过导热棒8将壳体1的内腔空气进行加热,使其锂电池2可以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导热棒8间隙排列在电加热棒6和连接杆7之间,且相邻导热棒8之间的间距为20cm,通过燃料电池3产生的电能通过导线输送至电加热棒6内,并对电加热棒6进行加热,电加热棒6温度升高后将热能传递给导热棒8,通过导热油10加快热量的传递的速度,从而提高对壳体1内腔空气加热的效率,通过隔热层4可以降低壳体1内腔温度流逝的速度。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支撑座11的外壁形状呈“L”形,通过支撑座11对锂电池2起到支撑作用,通过电加热棒6将导热棒8加热后,通过导热棒8将壳体1的内腔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将锂电池2进行加热,使其锂电池2可以正常工作,使新能源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可以正常的工作。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支撑板14位于锂电池2的顶端,通过将锂电池2放置到支撑座11的内侧,将转杆13顺时针旋转,通过转杆13与支撑板14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支撑板14向下移动与锂电池2接触,并对锂电池2进行固定。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使用者将锂电池2放置到支撑座11的内侧,将转杆13顺时针旋转,通过转杆13与支撑板14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支撑板14向下移动与锂电池2接触,并对锂电池2进行固定,当使用者进入车内启动汽车后,通过温度传感器15对壳体1内腔的温度进行监控和检测,当壳体1内腔的温度低于锂电池2正常工作的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5将信息传递给车载系统,车载系统促使燃料电池3正常工作,通过燃料电池3产生的电能通过导线输送至电加热棒6内,并对电加热棒6进行加热,电加热棒6温度升高后将热能传递给导热棒8,通过导热油10加快热量的传递的速度,通过导热棒8将壳体1的内腔空气进行加热,使其壳体1内腔的温度升高,通过隔热层4可以降低壳体1内腔温度流逝的速度,使其锂电池2可以正常工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控使用方便,增加电动汽车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