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嵌入式船舶的防沉装置,属于船舶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是现阶段交通工具的一种,尤其是在货运行业,因其可以装载大量的货物被广泛运用于海运中,而目前国内外针对船舶的基本构造都是设置下部的主体部分和上层建筑部分,主体部分一般是指甲板以下由船壳和上甲板围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空心体,是保证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体强度的关键部分。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1388568.6的一种嵌入式船舶的防沉装置,其结构包括设置在甲板下水密舱的浮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装置由阻燃性聚氨酯泡沫充斥在水密舱中,阻燃性聚氨酯泡沫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该位于水密舱中阻燃性聚氨酯泡沫在水中产生的浮力大于该船舶的总重量,该防沉系统还包括设置船舶舷侧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置用于制造船舶舷侧的复合夹板,其中所述复合夹板包括设置在夹板外部两侧的钢板以及充斥在两钢板之间的阻燃性聚氨酯泡沫,但是该现有技术在水进船舱浸没到水密舱后,船体将变重乃至沉没,船舱进水后的修补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入式船舶的防沉装置,以解决现有在水进船舱浸没到水密舱后,船体将变重乃至沉没,船舱进水后的修补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嵌入式船舶的防沉装置,其结构包括旗杆基座、甲板、玻璃窗、驾驶舱、置物处、散气孔、底板、底板入口,所述旗杆基座下端焊接于甲板表面上,所述甲板安装于驾驶舱下端,所述玻璃窗与驾驶舱为间隙配合,所述驾驶舱安装于置物处左侧,所述置物处安装于底板上端,所述散气孔与甲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玻璃窗与置物处之间设有驾驶舱,所述底板入口设于旗杆基座与驾驶舱之间,所述底板上表面与甲板相连接,所述底板入口嵌入安装于甲板表面上,所述底板包括防撞外壳、固定口、发动机置放板、填充液流动通道、衫木层,所述防撞外壳与衫木层之间设有填充液流动通道,所述固定口与衫木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发动机置放板安装于衫木层右侧,所述填充液流动通道与衫木层相连接,所述发动机置放板安装于防撞外壳的右侧,所述固定口设于防撞外壳与衫木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旗杆基座设于底板入口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散气孔设于底板与驾驶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外壳上端与甲板下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口为直径10CM,高5CM的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旗杆基座采用铁材质,坚固耐用,不易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衫木层采用杉木制成,浮力大,耐腐力强,不受白蚁蛀食。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船舶的防沉装置,由底板浸泡在水里,由杉木层提供浮力,使该船舶漂浮在水面上,防撞外壳用来保护该船舶在航行时撞到刮到东西而对杉木层损坏,固定口用来固定底板与甲板的位置,当防撞外壳发生破损时,水流经过填充液流动通道与填充液发生反应,填充液将固态化,填充着填充液流动通道使防撞外壳的破损口得到封堵,减少了水流的流入,从而解决船舱进水后维修不便的问题,杉木在遇水后的浮力不会改变,进水后船舶在水面上的重量变化不大,不易沉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船舶的防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船舶的防沉装置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旗杆基座-1、甲板-2、玻璃窗-3、驾驶舱-4、置物处-5、散气孔-6、底板-7、底板入口-8、防撞外壳-701、固定口-702、发动机置放板-703、填充液流动通道-704、衫木层-7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入式船舶的防沉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旗杆基座1、甲板2、玻璃窗3、驾驶舱4、置物处5、散气孔6、底板7、底板入口8,所述旗杆基座1下端焊接于甲板2表面上,所述甲板2安装于驾驶舱4下端,所述玻璃窗3与驾驶舱4为间隙配合,所述驾驶舱4安装于置物处5左侧,所述置物处5安装于底板7上端,所述散气孔6与甲板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玻璃窗3与置物处5之间设有驾驶舱4,所述底板入口8设于旗杆基座1与驾驶舱4之间,所述底板7上表面与甲板2相连接,所述底板入口8嵌入安装于甲板2表面上,所述底板7包括防撞外壳701、固定口702、发动机置放板703、填充液流动通道704、衫木层705,所述防撞外壳701与衫木层705之间设有填充液流动通道704,所述固定口702与衫木层70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发动机置放板703安装于衫木层705右侧,所述填充液流动通道704与衫木层705相连接,所述发动机置放板703安装于防撞外壳701的右侧,所述固定口702设于防撞外壳701与衫木层705之间,所述旗杆基座1设于底板入口8左侧,所述散气孔6设于底板7与驾驶舱4之间,所述防撞外壳701上端与甲板2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口702为直径10CM,高5CM的圆柱体,所述旗杆基座1采用铁材质,坚固耐用,不易变形,所述衫木层605采用杉木制成,浮力大,耐腐力强,不受白蚁蛀食。
本专利所说的杉木层706木材黄白色,有时心材带淡红褐色,质较软,细致,有香气,纹理直,易加工,比重0.38,耐腐力强,不受白蚁蛀食,供建筑、桥梁、造船、矿柱,木桩、电杆、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所述玻璃窗3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在进行使用时由底板7浸泡在水里,由杉木层706提供浮力,使该船舶漂浮在水面上,防撞外壳701用来保护该船舶在航行时撞到刮到东西而对杉木层706损坏,固定口702用来固定底板与甲板2的位置,当防撞外壳701发生破损时,水流经过填充液流动通道704与填充液发生反应,填充液将固态化,填充着填充液流动通道704使防撞外壳701的破损口得到封堵,减少了水流的流入。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水进船舱浸没到水密舱后,船体将变重乃至沉没,船舱进水后的修补较为麻烦,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由底板浸泡在水里,由杉木层提供浮力,使该船舶漂浮在水面上,防撞外壳用来保护该船舶在航行时撞到刮到东西而对杉木层损坏,固定口用来固定底板与甲板的位置,当防撞外壳发生破损时,水流经过填充液流动通道与填充液发生反应,填充液将固态化,填充着填充液流动通道使防撞外壳的破损口得到封堵,减少了水流的流入,从而解决船舱进水后维修不便的问题,杉木在遇水后的浮力不会改变,进水后船舶在水面上的重量变化不大,不易沉船,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底板7包括防撞外壳701、固定口702、发动机置放板703、填充液流动通道704、衫木层705,所述防撞外壳701与衫木层705之间设有填充液流动通道704,所述固定口702与衫木层70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发动机置放板703安装于衫木层705右侧,所述填充液流动通道704与衫木层705相连接,所述发动机置放板703安装于防撞外壳701的右侧,所述固定口702设于防撞外壳701与衫木层705之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