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自动立电杆装置,属于电力施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杆是电的桥梁,让电运输到各个地方,我们常见的电杆有木制电杆,有水泥电杆,矗立在平原山间,遍布在人们周围,电杆的铺设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10366046.X的一种新型的自动立电杆装置包括挖掘机构、筛土机构和立杆机构,挖掘机构包括挖掘仓,在挖掘仓内设有绞龙,在挖掘仓内设有输土传送带,筛土机构包括筛斗,筛斗带有抽拉式底板,但是该现有技术底板采用人工限位,导致电杆容易歪倒,对人的危险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立电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底板采用人工限位,导致电杆容易歪倒,对人的危险性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自动立电杆装置,其结构包括活塞杆、密封圈、油压缸、车轮、转轴、连接块、底板、连接柱、保护壳、阀体、阀杆、手柄套,所述活塞杆的外表面安装于密封圈的内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密封圈嵌入安装于油压缸的上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油压缸的外表面与保护壳的内表面相焊接,所述车轮的内表面安装于转轴的外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转轴嵌入安装于连接块的正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安装于连接柱的下表面并且采用垂直焊接,所述连接柱的上表面与保护壳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与阀体的外表面相焊接,所述底板包括外壳、左移动块、滑轨、双向螺纹杆、右移动块、轴承、转动手柄、右传动杆、支撑板、左传动杆、铆钉,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与滑轨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左移动块的内表面安装于双向螺纹杆的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右移动块通过铆钉与右传动杆相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安装于轴承的外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板的正面与左传动杆的背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嵌入安装于手柄套的下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内表面安装于阀杆的外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安装于连接柱的下表面并且采用垂直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为直径2CM、高3CM的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采用钢铁材质,硬度较高,不易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油压缸采用不锈钢材质,防腐蚀性较好,不易生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自动立电杆装置,通过车轮将底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活塞杆与电杆连接,然后转动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带动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往中间移动,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带动左传动杆和右传动杆转动,左传动杆和右传动杆带动支撑板移动即可,底板采用机械传动限位,电杆不易歪倒,降低人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自动立电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活塞杆-1、密封圈-2、油压缸-3、车轮-4、转轴-5、连接块-6、底板-7、连接柱-8、保护壳-9、阀体-10、阀杆-11、手柄套-12、外壳-701、左移动块-702、滑轨-703、双向螺纹杆-704、右移动块-705、轴承-706、转动手柄-707、右传动杆-708、支撑板-709、左传动杆-710、铆钉-7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立电杆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活塞杆1、密封圈2、油压缸3、车轮4、转轴5、连接块6、底板7、连接柱8、保护壳9、阀体10、阀杆11、手柄套12,所述活塞杆1的外表面安装于密封圈2的内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密封圈2嵌入安装于油压缸3的上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油压缸3的外表面与保护壳9的内表面相焊接,所述车轮4的内表面安装于转轴5的外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转轴5嵌入安装于连接块6的正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块6的下表面与底板7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底板7的上表面安装于连接柱8的下表面并且采用垂直焊接,所述连接柱8的上表面与保护壳9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保护壳9的外表面与阀体10的外表面相焊接,所述底板7包括外壳701、左移动块702、滑轨703、双向螺纹杆704、右移动块705、轴承706、转动手柄707、右传动杆708、支撑板709、左传动杆710、铆钉711,所述外壳701的内表面与滑轨703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左移动块702的内表面安装于双向螺纹杆704的外表面并且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右移动块705通过铆钉711与右传动杆708相连接,所述外壳701的内表面安装于轴承706的外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板709的正面与左传动杆710的背面相贴合,所述阀杆11嵌入安装于手柄套12的下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阀体10的内表面安装于阀杆11的外表面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外壳701的上表面安装于连接柱8的下表面并且采用垂直焊接,所述连接柱8为直径2CM、高3CM的圆柱体结构,所述连接柱8采用钢铁材质,硬度较高,不易变形,所述油压缸3采用不锈钢材质,防腐蚀性较好,不易生锈。
本专利所说的双向螺纹杆704机械零件,配用螺母的圆柱形带螺纹的紧固件,由头部和螺杆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这种连接形式称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所述轴承706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车轮4将底板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活塞杆1与电杆连接,然后转动转动手柄707,转动手柄707带动双向螺纹杆704转动,双向螺纹杆704带动左移动块702和右移动块705往中间移动,左移动块702和右移动块705带动左传动杆710和右传动杆708转动,左传动杆710和右传动杆708带动支撑板709移动即可。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底板采用人工限位,导致电杆容易歪倒,对人的危险性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自动立电杆装置,通过车轮将底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活塞杆与电杆连接,然后转动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带动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往中间移动,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带动左传动杆和右传动杆转动,左传动杆和右传动杆带动支撑板移动即可,底板采用机械传动限位,电杆不易歪倒,降低人的危险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