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滑杆移动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控制器件。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线圈中的小电流产生电磁场,控制大电流开关动作,以达到控制主电路的连通或断开的作用。现有继电器通过电磁铁通电带磁后,吸引衔铁触碰常开触点,从而完成对设备进行供电。
但是传统电磁铁在使用中会由于衔铁变形等原因,导致继电器衔铁接触不良,从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针对传统电磁铁寿命短这个缺陷,大部分电磁铁产家主要是通过改变衔铁材质的办法来克服,不仅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而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滑杆移动的继电器,通过改变动触点的驱动方式来替代衔铁的作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继电器寿命短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磁铁可滑杆移动的继电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框架式电磁铁、静触点和动触点,所述外壳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平行于壳底的支撑板,所述静触点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左端面上,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静触点右侧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的接触端相向设置,所述动触点下端面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相匹配的滑柱,所述动触点通过滑槽与所述支撑板的滑柱活动连接,所述动触点右侧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点右端面的中间位置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安装于垂直于推杆的旋转轴上,所述动触点和所述滑轮之间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推杆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推杆穿过所述通孔与定位块活动相连,所述动触点和所述定位块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滑轮的右侧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凸轮旋转轴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凸轮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前后内壁之间,所述凸轮旋转轴与所述滑轮的旋转轴平行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滑轮与所述凸轮的凸起部分相接触,所述框架式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凸轮的下方,所述框架式电磁铁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框架式电磁铁的滑杆端与所述凸轮左下方靠近凸起部分的地方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拉簧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推杆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滑柱为燕尾形滑柱。
优选的,所述拉簧为65Mn碳素弹簧钢拉簧。
优选的,所述框架式电磁铁固定端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垂直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块前后端面中间位置的螺纹孔,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框架式电磁铁通过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外壳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静触点的下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撑板的左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靠近所述静触点上下两端的所述外壳上均设置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继电器存在的缺陷,利用框架式电磁铁的滑杆,推动凸轮推杆机构,从而使动触点在支撑板上滑动并达到与静触点接触通电的目的,取代了传统继电器依靠电磁铁吸引衔铁来驱动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的方式,使继电器的寿命不再受衔铁使用寿命的局限,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动触点的驱动方式来替代衔铁的作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继电器寿命短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动触点和支撑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支撑板;111-滑柱;12-定位块;2-静触点;3-动触点;31-滑槽;4-框架式电磁铁;41-滑杆;42-固定端;421-固定块;5-凸轮;51-凸轮旋转轴;6-拉簧;7-推杆;71-滑轮;8-螺钉;9-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电磁铁可滑杆移动的继电器,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的框架式电磁铁4、静触点2和动触点3,所述外壳1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平行于壳底的支撑板11,所述静触点2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1的左端面上,所述动触点3设置在所述静触点2右侧的所述支撑板11的上端面上,所述动触点3与所述静触点2的接触端相向设置,所述动触点3下端面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31,所述支撑板1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相匹配的滑柱111,所述动触点3通过滑槽31与所述支撑板11的滑柱111活动连接,所述动触点3右侧设置有推杆7,所述推杆7的一端与所述动触点3右端面的中间位置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滑轮71,所述滑轮71安装于垂直于推杆7的旋转轴上,所述动触点3和所述滑轮71之间的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推杆7的定位块12,所述定位块1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推杆7穿过所述通孔与定位块12活动相连,所述动触点3和所述定位块12之间设置有拉簧6,所述滑轮71的右侧设置有凸轮5,所述凸轮5通过凸轮旋转轴51与所述外壳1相连,所述凸轮旋转轴51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前后内壁之间,所述凸轮旋转轴51与所述滑轮71的旋转轴平行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滑轮71与所述凸轮5的凸起部分相接触,所述框架式电磁铁4设置在所述凸轮5的下方,所述框架式电磁铁4的固定端42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框架式电磁铁4的滑杆41端与所述凸轮5左下方靠近凸起部分的地方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继电器存在的缺陷,利用框架式电磁铁4的滑杆41,推动凸轮5推杆机构,从而使动触点3在支撑板11上滑动并达到与静触点2接触通电的目的,取代了传统继电器依靠电磁铁吸引衔铁来驱动动触点3和静触点2接触的方式,使继电器的寿命不再受衔铁使用寿命的局限,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动触点的驱动方式来替代衔铁的作用,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继电器寿命短的缺陷。
进一步的,所述拉簧6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推杆7的上下两侧,使动触点3复位时受力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滑柱111为燕尾形滑柱,使动触点3在支撑板11上平稳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拉簧6为65Mn碳素弹簧钢拉簧,强度高,成本低,能提高拉簧6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式电磁铁4固定端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垂直的固定块421,所述固定块421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块421前后端面中间位置的螺纹孔,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框架式电磁铁4通过所述固定块421与所述外壳1螺栓连接,可拆卸连接,便于调节框架式电磁铁4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点5的下端通过螺钉8与所述支撑板11的左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稳固,防止因动触点3的碰撞而移位。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静触点2上下两端的所述外壳1上均设置有散热孔9,及时将热量散出,延长动触点3和静触点2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电时,框架式电磁铁4的滑杆41上升,推动凸轮5顺时针转动,凸轮5通过滑轮71推动推杆7以及动触点3向左滑动,使动触点3与静触点2接触,完成对设备供电的过程,断电时,动触点3在积蓄了弹性势能的拉簧6的作用下,向右滑动,并通过推杆7和滑轮71使凸轮5逆时针转动,框架式电磁铁4的滑杆41下降,完成复位动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