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展的崛起,电动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辆,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为了满足电动车对充电的需求,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供电动车使用。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现有的充电桩通常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在不使用时,充电桩容易受到车辆刮擦和碰撞,造成充电桩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本体外壳,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丝杠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周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滑动连接于导杆,所述导杆固定在本体外壳的内部,所述本体外壳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封盖,所述本体外壳顶部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本体外壳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套有扭簧,且扭簧两端分别与封盖和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以及本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体。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丝杠的顶部活动连接与空腔。
优选的,所述导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通孔至少设置有两个,且等间距分布在底板的边缘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升降式充电桩,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开关打开电机,电机带动丝杠转动并驱动滑块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底板将充电桩本体沿着导杆向上顶升,通过导杆顶部的限位块,防止底板撞击本体外壳内壁,在充电桩本体上升过程中,充电桩本体的顶部顶开封盖;当充电桩使用完毕后,通过控制开关使得电机反转,进而将充电桩本体降落至本体外壳的内部,封盖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闭合,通过密封圈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进入,通过磁体相互吸合,防止封盖被风吹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封盖、2控制开关、3充电桩本体、4限位块、5导杆、6本体外壳、7底板、8滑块、9电机、10丝杠、11空腔、12转轴、13通孔、14密封圈、15磁体、1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升降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3和本体外壳6,所述充电桩本体3的底部与底板7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的中部固定有滑块8,所述滑块8与丝杠10螺纹连接,所述丝杠10的底部与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7的周围设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滑动连接于导杆5,所述导杆5固定在本体外壳6的内部,所述本体外壳6的顶部通过转轴12转动连接有封盖1,所述本体外壳6顶部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2,所述控制开关2与电机9电性连接,所述本体外壳6的底部与底座1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12上套有扭簧,且扭簧两端分别与封盖1和转轴1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上以及本体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体15。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本体3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1,所述丝杠10的顶部活动连接与空腔11。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限位块4。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3至少设置有两个,且等间距分布在底板7的边缘上。
具体的,使用时,通过控制开关2打开电机9,电机9带动丝杠10转动并驱动滑块8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底板7将充电桩本体3沿着导杆5向上顶升,通过导杆5顶部的限位块4,防止底板7撞击本体外壳6内壁,在充电桩本体3上升过程中,充电桩本体3的顶部顶开封盖1;当充电桩使用完毕后,通过控制开关2使得电机9反转,进而将充电桩本体3降落至本体外壳6的内部,封盖1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闭合,通过密封圈14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进入,通过磁体15相互吸合,防止封盖1被风吹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