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线生产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又称绕组线。电磁线必须满足多种使用和制造工艺上的要求,前者包括其形状、规格、能短时和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以及承受某些场合中的强烈振动和高速下的离心力,高电压下的耐受电晕和击穿,特殊气氛下的耐化学腐蚀等;后者包括绕制和嵌线时经受拉伸、弯曲和磨损的要求,以及浸渍和烘干过程中的溶胀、侵蚀作用等,电磁线可以按其基本组成、导电线心和电绝缘层分类,通常根据电绝缘层所用的绝缘材料和制造方式分为漆包线、绕包线、漆包绕包线和无机绝缘线。
电磁线引线装置是一种电磁线生产加工用辅助装置,传统的电磁线引线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对电磁线的保护措施较差,容易过程中对电磁线造成损伤,且引线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引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线引线装置,包括引线装置本体,所述引线装置本体两端上下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通过连接螺柱与第一调节架螺旋连接,且第一调节架上焊接有第一滚轮架,所述第二固定架通过连接螺柱与第二调节架螺旋连接,且第二调节架上焊接有第二滚轮架,所述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上均等距开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滚轮架和第二滚轮架高度用的调节孔,所述第一滚轮架和第二滚轮架上均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有引线滚轮,所述引线滚轮侧面中心线上开设有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内部粘贴有用于保护电磁线的保护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引线装置本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滚轮架和第二滚轮架关于引线装置本体的水平中线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调节孔的内径与连接螺柱的外径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引线滚轮的上壳体中心处开设有圆柱形通孔,且圆柱形通孔的内径与转动轴承的外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在引线装置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引线滚轮,从而可以通过两个引线滚轮进行辅助引线,使得引线时更加的方便快捷,且将电磁线与引线装置本体的滑动摩擦变成与引线滚轮的滚动摩擦,从而对电磁线进行保护,防止引线时导致电磁线损伤,其次,通过将两个引线滚轮上下对称分布,可以在引线时进行压线,从而使得电磁线绷紧,从而防止引线时错乱,再有,通过设有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可以对引线滚轮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用时更加的方便,最后,通过在引线滚轮上的环形凹槽内部粘贴有保护垫,从而对电磁引线进行保护,防止其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引线装置的滚轮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线引线装置的引线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引线装置本体、2-第一固定架、3-第一调节架、4-第一滚轮架、5-连接螺柱、6-第二固定架、7-第二调节架、8-第二滚轮架、9-调节孔、10-转动轴承、11-引线滚轮、12-圆柱形通孔、13-环形凹槽、14-保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电磁线引线装置,包括引线装置本体1,引线装置本体1两端上下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6,第一固定架2通过连接螺柱5与第一调节架3螺旋连接,且第一调节架3上焊接有第一滚轮架4,第二固定架6通过连接螺柱5与第二调节架7螺旋连接,且第二调节架7上焊接有第二滚轮架8,第一调节架3和第二调节架7上均等距开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滚轮架4和第二滚轮架8高度用的调节孔9,第一滚轮架4和第二滚轮架8上均通过转动轴承10转动连接有引线滚轮11,引线滚轮11侧面中心线上开设有环形凹槽13,且环形凹槽13内部粘贴有用于保护电磁线的保护垫14。
引线装置本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从而通过其内部进行引线,第一滚轮架4和第二滚轮架8关于引线装置本体1的水平中线相互对称,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滚轮架4和第二滚轮架8上的引线滚轮11对电磁线进行上下压紧,方便进行引线,防止引线错乱,调节孔9的内径与连接螺柱5的外径相同,通过使用连接螺柱5连接不同的调节孔9,从而对第一滚轮架4和第二滚轮架8的高度进行调节,引线滚轮11的上壳体中心处开设有圆柱形通孔12,且圆柱形通孔12的内径与转动轴承10的外径相同,从而可以通过转轴承10嵌入在圆形通孔12的内部,对引线滚轮11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该电磁线引线装置使用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调节孔9,然后通过连接螺柱5进行固定,从而对引线装置本体1两侧的第一滚轮架4和第二滚轮架8的相对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进行电磁线引线时将电磁线从引线装置本体1内部穿过,然后将引线装置本体两侧的引线分别嵌入在引线装置本体1两侧引线滚轮11的环形凹槽13中,从而可以开始进行引线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