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的自动行走装置,属于高空作业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现有的自走式高空作业平台是靠电瓶驱动行走,可以在台面控制行走及转向的高空作业平台,市面上的行走装置采用前桥跟制动装置进行转向和刹车,在使用时容易因为操作失当而没有及时进行刹车操作发生事故,且前桥的转向受限较大,转向角度较小。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10900616.8的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的自动行走装置,包括升降臂、工作平台、控制器、行走装置,工作平台设在行走装置上方,升降臂安装在工作平台与行走装置之间,工作平台与行走装置之间通过升降臂活动连接,工作平台上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与行走装置通过电连接,行走装置由行走轮、驱动装置、壳体、转向装置组成,壳体的四个角落内凹成方形槽,行走轮设有4个,行走轮两两成一对分别安装在壳体的前后两侧的方形槽内,其中一对安装在壳体前侧的行走轮与设在壳体内部的驱动装置活动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在机器启动时,折叠架会振动得很厉害,导致上方的工作台也会随着振动,会对上方人员造成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的自动行走装置,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机器启动时,折叠架会振动得很厉害,导致上方的工作台也会随着振动,会对上方人员造成安全问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的自动行走装置,其结构包括栏杆、支架、减震装置、连接嵌套、折叠架、连接箱、转轴、支撑条、移动轮、锁紧栓、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连接板,所述支架安装于减震装置的下端,所述减震装置设于连接嵌套的上方,所述连接嵌套与折叠架相连接,所述折叠架与锁紧栓相连接,所述支撑条安装于移动轮的上端,所述移动轮位于锁紧栓的下端,所述锁紧栓位于第一升降杆的前端,所述第一升降杆与折叠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安装于折叠架上端,所述连接板设于折叠架的上端,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壳体、固定块、连接弹簧、推动杆、连接柱、橡胶气囊、顶板、液压油箱、活塞、挤压弹簧,所述壳体与推动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块安装于壳体的内部,所述连接弹簧安装于推动杆的上端,所述推动杆与活塞相连接,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橡胶气囊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橡胶气囊安装于顶板的右端,所述顶板设于液压油箱的右侧,所述液压油箱与活塞相连接,所述活塞设于挤压弹簧的右侧,所述挤压弹簧位于固定块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栏杆的下端与减震装置的上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箱位于转轴的上端,所述转轴贯穿于移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右侧与连接板的左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为长方体结构,厚度为15cm。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架由合金铁制成,不易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气囊由合成橡胶制成,缓冲能力较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的自动行走装置,结构上设有减震装置,在机器还未启动时,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工作台内,然后在启动作业车,然后可以利用移动轮来进行行走施工,然后在打开折叠架开始进行高空施工,在折叠架打开时,下方机器还是处于启动振动状态,每个顶端折叠架支撑点都设有一个减震装置,可以利用其内部的两端的两个连接弹簧和两个橡胶气囊将向上的力进行分解掉,起到一个减震的效果,在利用中间推动杆和连接弹簧将向上顶的力通过活塞向前顶,然后将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向两端压去,将顶板顶住与挤压弹簧进行挤压也可以达到减震的效果,从而不会使上方的工作台不会大幅度的振动,给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的自动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栏杆-1、支架-2、减震装置-3、连接嵌套-4、折叠架-5、连接箱-6、转轴-7、支撑条-8、移动轮-9、锁紧栓-10、第一升降杆-11、第二升降杆-12、连接板-13、壳体-301、固定块-302、连接弹簧-303、推动杆-304、连接柱-305、橡胶气囊-306、顶板-307、液压油箱-308、活塞-309、挤压弹簧-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的自动行走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栏杆1、支架2、减震装置3、连接嵌套4、折叠架5、连接箱6、转轴7、支撑条8、移动轮9、锁紧栓10、第一升降杆11、第二升降杆12、连接板13,所述支架2安装于减震装置3的下端,所述减震装置3设于连接嵌套4的上方,所述连接嵌套4与折叠架5相连接,所述折叠架5与锁紧栓10相连接,所述支撑条8安装于移动轮9的上端,所述移动轮9位于锁紧栓10的下端,所述锁紧栓10位于第一升降杆11的前端,所述第一升降杆11与折叠架5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杆12安装于折叠架5上端,所述连接板13设于折叠架5的上端,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壳体301、固定块302、连接弹簧303、推动杆304、连接柱305、橡胶气囊306、顶板307、液压油箱308、活塞309、挤压弹簧310,所述壳体301与推动杆304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块302安装于壳体301的内部,所述连接弹簧303安装于推动杆304的上端,所述推动杆304与活塞309相连接,所述连接柱305的上端与橡胶气囊306的下端相连接,所述橡胶气囊306安装于顶板307的右端,所述顶板307设于液压油箱308的右侧,所述液压油箱308与活塞309相连接,所述活塞309设于挤压弹簧310的右侧,所述挤压弹簧310位于固定块302的正上方,所述栏杆1的下端与减震装置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箱6位于转轴7的上端,所述转轴7贯穿于移动轮9,所述壳体301的右侧与连接板13的左侧相连接,所述连接板13为长方体结构,厚度为15cm,所述橡胶气囊306由合成橡胶制成,缓冲能力较好。
本专利所说的转轴7顾名思义即是连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链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称为转轴,所述活塞309的基本结构可分为顶部、头部和裙部,活塞顶部是组成燃烧室的主要部分,其形状与所选用的燃烧室形式有关,汽油机多采用平顶活塞,其优点是吸热面积小,柴油机活塞顶部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凹坑,其具体形状、位置和大小都必须与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要求相适应。
在进行使用时,结构上设有减震装置3,在机器还未启动时,工作人员可以进入工作台内,然后在启动作业车,然后可以利用移动轮9来进行行走施工,然后在打开折叠架5开始进行高空施工,在折叠架5打开时,下方机器还是处于启动振动状态,每个顶端折叠架5支撑点都设有一个减震装置3,可以利用其内部的两端的两个连接弹簧303和两个橡胶气囊306将向上的力进行分解掉,起到一个减震的效果,在利用中间推动杆304和连接弹簧303将向上顶的力通过活塞309向前顶,然后将液压油箱308中的液压油向两端压去,将顶板顶307住与挤压弹簧310进行挤压也可以达到减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在机器启动时,折叠架会振动得很厉害,导致上方的工作台也会随着振动,会对上方人员造成安全问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启动作业车,然后可以利用移动轮来进行行走施工,然后在打开折叠架开始进行高空施工,在折叠架打开时,下方机器还是处于启动振动状态,每个顶端折叠架支撑点都设有一个减震装置,可以利用其内部的两端的两个连接弹簧和两个橡胶气囊将向上的力进行分解掉,起到一个减震的效果,在利用中间推动杆和连接弹簧将向上顶的力通过活塞向前顶,然后将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向两端压去,将顶板顶住与挤压弹簧进行挤压也可以达到减震的效果,从而不会使上方的工作台不会大幅度的振动,给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问题。
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