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式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使用过程中,地漏作为卫浴间主要的排水通道,平常洗头或清理时,容易出现头发等一些污物直接对地漏进行堵塞,导致下水管道流通不畅,容易出现异味,影响日常生活正常使用。
经过专利检索,现有专利号为CN201410348107.5发明公开了地漏落水口防堵塞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安装在落水口上方的立式圆筒过滤器和置于排水管内的沉砂筒构成,所述立式圆筒过滤器的上部设有带过滤孔的圆筒,圆筒的底部连接中心开有通孔的环形支座,所述沉砂筒的底端为封闭端,顶端连接环形支座,环形支座可搁置在落水口处,沉砂筒上部的筒壁上开有排水口。本发明地漏落水口防堵塞装置主要安放在厂房内排水沟中易被垃圾堵塞的地漏落水口处,可有效拦截排水沟内漂浮物、砂石、铁屑(块)等各种垃圾堵塞落水口,有效防止砂石等垃圾淤积排水管,保证排水畅通。
基于上述描述,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地漏安装在浴室时,由于地漏表面设置有滤板,大点的杂物进入地漏时会直接被滤出在滤板表面,而较小的头发则会直接进入地漏内部或者缠绕在滤板的滤孔中,造成地漏表面堵塞,由于头发较小并不容易对头发进行收集,进而地漏表面与地漏下方的下水管道均容易出现堵塞的情况,因此本设计针对于上述问题,设计出一款结构合理的,及功能性好的防堵塞装置,以提高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式地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头发容易缠绕在地漏表面或者进入地漏内部,使得地漏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的问题。
本发明防堵塞式地漏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防堵塞式地漏,该种防堵塞式地漏包括机身,限位层,转动杆,表面过滤网,叶轮,叶轮片,清洁轮,清洁杆,橡胶毛刷,卡槽,提升杆,储物框,出水孔,细滤网,喷洒层,喷水孔;所述机身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层,所述限位层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嵌套设置有表面过滤网,所述转动杆的中部下方嵌套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叶轮片,所述转动杆的上方嵌套设置有清洁轮,所述清洁轮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清洁杆,所述清洁杆的外侧紧密贴合有橡胶毛刷,所述清洁杆的顶部开口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提升杆,所述清洁杆的中部上方嵌套设置有储物框,所述储物框的外侧开口有出水孔,所述储物框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细滤网,所述机身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喷洒层,所述喷洒层的内壁开口有喷水孔。
优选地,所述每个喷洒层的喷水孔数量均为九个,所述喷水孔均呈逆时针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叶轮的等距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叶轮外侧的叶轮片均呈顺时针开口的圆弧状排列,且喷洒层的喷水孔正好位于叶轮片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喷洒层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喷洒层,且储物框的出水孔嵌入设置在喷洒层上方。
优选地,所述清洁轮上的清洁杆均为逆时针开口的圆弧状设置,且清洁轮正好紧贴在表面过滤网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提升杆与卡槽相契合,且提升杆与清洁轮之间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喷水孔均设置在喷洒层的中下方的内侧,两个所述喷洒层围绕转动杆的竖向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层的中部设置有轴承,且转动杆嵌入在轴承的中部。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有清洁轮,清洁轮上的清洁杆均为逆时针开口的圆弧状设置,且清洁轮正好紧贴在表面过滤网的下方,使得当清洁轮在转动时,若有头发缠绕在表面过滤网上方,则清洁轮在转动时带动清洁杆的橡胶毛刷可对头发进行缠绕收集,使得头发缠绕在清洁杆的橡胶毛刷上,而不会堆积堆积在表面过滤网上方,造成装置上方堵塞,而直接穿过表面过滤网的头发则会与清洁杆上的橡胶毛刷接触,缠绕在橡胶毛刷上方,有效的防止了头发对装置造成堵塞,通过安装有喷洒层,三个叶轮外侧的叶轮片均呈顺时针开口的圆弧状排列,且喷洒层的喷水孔正好位于叶轮片的外侧,使得当有水进入装置内部的喷洒层后,水由于水压的作用从其内侧的喷水孔中喷出,喷向转动杆上的叶轮片,使得叶轮片带动转动杆转动,则清洁轮在转动时带动清洁杆的橡胶毛刷可对头发进行缠绕收集,从而当水进入装置内部时,转动杆上方的清洁轮可对头发一直清理,有效的防止了装置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清洁轮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清洁轮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清洁轮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机身,2-限位层,3-转动杆,301-表面过滤网,4-叶轮,401-叶轮片,5-清洁轮,501-清洁杆,502-橡胶毛刷,503-卡槽,504-提升杆,6-储物框,601-出水孔,7-细滤网,8-喷洒层,801-喷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堵塞式地漏:该种防堵塞式地漏包括机身1,限位层2,转动杆3,表面过滤网301,叶轮4,叶轮片401,清洁轮5,清洁杆501,橡胶毛刷502,卡槽503,提升杆504,储物框6,出水孔601,细滤网7,喷洒层8,喷水孔801;机身1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层2,限位层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转动杆3的顶部嵌套设置有表面过滤网301,转动杆3的中部下方嵌套设置有叶轮4,叶轮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叶轮片401,转动杆3的上方嵌套设置有清洁轮5,清洁轮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清洁杆501,清洁杆501的外侧紧密贴合有橡胶毛刷502,清洁杆501的顶部开口有卡槽503,卡槽50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提升杆504,清洁杆501的中部上方嵌套设置有储物框6,储物框6的外侧开口有出水孔601,储物框6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细滤网7,机身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喷洒层8,喷洒层8的内壁开口有喷水孔801。
其中,每个喷洒层8的喷水孔801数量均为九个,喷水孔801均呈逆时针排列设置,使得从喷水孔801中喷出的水均可正好喷向叶轮4的叶轮片401上,推动转动杆3转动。
其中,叶轮4的等距设置有三个,三个叶轮4外侧的叶轮片401均呈顺时针开口的圆弧状排列,且喷洒层8的喷水孔801正好位于叶轮片401的外侧,使得从喷水孔801中喷出的水均可正好喷向叶轮4的叶轮片401上,推动转动杆3以及转动杆3上的清洁轮5逆时针转动,对头发进行缠绕收集。
其中,喷洒层8为顶部开口的中空喷洒层8,且储物框6的出水孔601嵌入设置在喷洒层8上方,使得当水在进入装置内部后,可通过出水孔601进入喷洒层8内侧的喷水孔801喷出。
其中,清洁轮5上的清洁杆501均为逆时针开口的圆弧状设置,且清洁轮5正好紧贴在表面过滤网301的下方,圆弧状的的清洁杆501加大了清洁轮5的清洁面,而清洁轮5在转动时,由于紧贴在表面过滤网301下方,从而可将表面过滤网301下方的毛发缠绕收集。
其中,提升杆504与卡槽503相契合,且提升杆504与清洁轮5之间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连接,使得当在对清洁杆501上缠绕的毛发清理时,通过将提升杆504从清洁轮5的卡槽503中拔出,而使得提升杆504将毛发往上推出,从何更加便于清理清洁杆501上的毛发。
其中,喷水孔801均设置在喷洒层8的中下方的内侧,两个喷洒层8围绕转动杆3的竖向中轴线呈对称设置,更加便于水在进入喷洒层8内部时,水会由于水压的作用从喷洒层8的喷水孔801中加压喷出。
其中,限位层2的中部设置有轴承,且转动杆3嵌入在轴承的中部,更加便于当转动杆3在转动时,限位层2不会妨碍转动杆3转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首先保证装置功能的完整性并将装置安装在下水道中,当有水进入装置内部时,水经表面过滤网301过滤后进入装置内部,滤出的较大杂物或者头发部分则可能会堵塞在表面过滤网301上方,当水穿过细滤网7后,掉落在储物框6中,再从储物框6下方外侧的出水孔601中流出,流入的喷洒层8中,这时水会由于水压的作用从其内侧的喷水孔801中喷出,喷向转动杆3上的叶轮片401,推动叶轮4以及转转动杆3和清洁轮5转动,而当清洁轮5在转动时,带动清洁杆501的橡胶毛刷502对头发进行缠绕收集,使得头发缠绕在清洁杆501的橡胶毛刷502上,而不会堆积堆积在表面过滤网301上方,造成装置上方堵塞,而直接穿过表面过滤网301的头发则会与清洁杆501上的橡胶毛刷502接触,缠绕在橡胶毛刷502上方,而当有水进入装置内部,转动杆上方的清洁轮5可一直转动对头发清理,有效的防止了装置堵塞,而当橡胶毛刷502外缠绕毛发过多时,通过将提升杆504从清洁轮5的卡槽503中拔出,而使得提升杆504将毛发推出,更加便于清理清洁杆501上的毛发。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