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种植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人工撒种、人工插秧和机械 插秧。传统水稻种植用水量和人工费用投入高,近年来农业用水日益 紧张,已不能满足传统水稻种植模式的用水需求。并且,传统水稻种 植需经过撒种、育秧、移栽等多道工序,水稻种植的工序繁多,劳动 密集,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播种机,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 中传统水稻种植的工序繁杂并且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播种机,包括:
机架,其前端上部设有悬挂架,所述悬挂架用于与外部行走设备 连接以牵引所述播种机行走;
开沟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杆和所述开沟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 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开沟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上侧边、前侧边、 下侧边以及后侧边,所述下侧边水平设置,所述前侧边与所述下侧边 之间的夹角为30度~60度,所述前侧边所在侧相对所述后侧边所在 侧弯曲在所述开构件上形成贯通上下两端的弧形凹槽,所述前侧边具 有刀口,所述开沟件的与弧形凹槽相背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 连接,所述开沟机构通过所述开沟件在待播种的土地上开设沟槽;
施肥机构,其包括施肥箱和施肥管,所述施肥箱设置在所述机架 上,所述施肥箱的下端具有开口,所述施肥管的上端通过所述开口与 所述施肥箱内部连通,所述施肥管下端的出肥口与所述开沟件相对 应,所述施肥机构通过所述施肥管下端的出肥口向所述沟槽内施肥;
整形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置于所述施肥管的施肥 口的正后方,用于对所述开沟件开出的沟槽压实整形;
升降机构,包括丝杠、螺接在所述丝杠上的所述螺母座以及用于 驱动丝杠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丝杠竖直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 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杠驱动连接,所述螺母座上固设有水平转 轴;
鸭嘴式播种器,其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水平转轴上,且置于所述 整形轮的正后方,用于在所述播种机行进时在整形后的沟槽底部开穴 并将种子播到穴孔内;
覆土机构,其包括第二连杆和覆土件,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所 述机架连接,所述覆土件包括第一侧端面,所述第一侧端面为平面, 所述第一侧端面竖直设置且与所述播种机的水平中心线的方向的夹 角为30度~60度,所述覆土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端面相背的一端与所 述第二连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覆土件置于所述鸭嘴式播种器的后方, 且与所述开沟件交错设置,所述覆土机构通过覆土件的第一侧端面将 开沟件挖出的土壤的至少一部分推到沟槽内的穴孔;
镇压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置于所述覆土机构的后 方,所述镇压轮与所述开沟件相对应,用于压实覆土后的穴孔表面;
两个划线件,所述两个划线件分别置于所述机架的下端两侧,用 于在所述机架的两侧划线。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播种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的开沟机构、施 肥机构、整形轮、鸭嘴式播种器、覆土机构以及镇压轮,当外部行走 设备通过悬挂架牵引播种机在田地间行走时,开沟机构通过开沟件在 待播种的土地上开设沟槽,进而施肥机构通过施肥管的出肥口在沟槽 内施肥,进而整形轮对开沟件开设的沟槽整形,防止沟槽坍塌,进而 鸭嘴式播种器在整形后的沟槽底部开穴并将种子播到穴孔内,进而覆 土机构通过覆土件将开沟件挖出的土壤的至少一部分推到沟槽内的 穴孔,已覆盖穴孔内的种子,进而镇压轮对覆土后的穴孔表面压实。 其中,本发明的播种机可以在旱地上播种,整个播种的工序一次完成, 作业效率较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 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播种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 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播种机的开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播种机的第二视角的结构 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播种机的开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 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 “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 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播种机,包括机架 1、开沟机构3、施肥机构4、整形轮5、升降机构6、鸭嘴式播种器 7、覆土机构8以及镇压轮9。
如图3所示,机架1的前端上部设有悬挂架2,该悬挂架2包括 第一悬挂杆21、第二悬挂杆22和第三悬挂杆23。第一悬挂杆21、 第二悬挂杆22和第三悬挂杆23三者依次平行间隔布置。第二悬挂杆 22置于第一悬挂杆21和第三悬挂杆23之间,第一悬挂杆21和第三 悬挂杆23两者相对第二悬挂杆22对称布置。第一悬挂杆21的一端、 第二悬挂杆22的一端以及第三悬挂杆23的一端均与机架1的前端上 部连接,第一悬挂杆21的另一端、第二悬挂杆2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 悬挂杆23的另一端均为自由端,且均相对机架1的前端向前伸出。 第一悬挂杆21、第二悬挂杆22以及第三悬挂杆23三者相对机架1 前端伸出的一端均设有挂钩201。悬挂架2与外部行走设备如拖拉机 上的连接部相适配,拖拉机的连接部包括与挂钩201相适配的挂孔, 挂孔的数量与挂钩201的数量一致,第一悬挂杆21、第二悬挂杆22 以及第三悬挂杆23上的挂钩201分别挂设到拖拉机上的挂孔内,以 使拖拉机可以牵引播种机在田地间行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悬挂架 2、第二悬挂架2以及第三悬挂架2三者构成三点悬挂系统,相对于 单点悬挂,本实施例中的三点悬挂的稳定性较佳。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的悬挂架2也可以仅包括单个的悬 挂杆,该单个悬挂杆置于机架1的前端中部,本发明播种机通过该单 个悬挂杆与外部行走设备的连接部连接。
如图1所示,开沟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和开沟件32。第一连 杆31的上端与机架1连接。如图2所示,开沟件32包括依次首尾连 接的上侧边321、前侧边322、下侧边323以及后侧边324。下侧边 323水平设置,前侧边322与下侧边323之间的夹角α为45度,以 使前侧边322相对下侧边323向后倾斜,以减小挖槽时前侧边322上 的阻力。前侧边322所在侧相对后侧边324所在侧弯曲并在开构件上 形成贯通上下两端的弧形凹槽325。前侧边322具有刀口3221,开沟 件32的与弧形凹槽325相背的一端与第一连杆31的下端连接,开沟 机构3通过开沟件32在待播种的土地上开设沟槽。在本实施例中, 前侧边322相对下侧边323向后倾斜,在本发明播种机行进的过程中, 前侧边322可以通过其上的刀口3221割裂土壤以开挖沟槽。前侧边 322通过刀口3221挖出的土壤可以沿着弧形凹槽325的上端开口导 出至沟槽的一侧。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上述前侧边322与下侧边323之间的夹 角α还可以为30度、60度以及30度~60度之间的其它数值,如此也 可以达到前侧边322相对下侧边323向后倾斜的技术效果,以减小前 侧边322上的刀口3221挖槽时的阻力。
进一步的,前述的下侧边323上也具有刀口,下侧边323上的刀 口与前侧边322上的刀口3221相互配合,共同对土壤进行割裂并开 挖沟槽,带有提高开挖沟槽效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施肥机构4包括施肥箱41和施肥管42。施肥箱41 设置在机架1上。施肥箱41的下端具有开口。施肥管42的上端与施 肥箱41的下端开口连接,且施肥管42连通施肥箱41内部。施肥管 42的下端开口作为出肥口421。施肥管42的出肥口421与开沟件32 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施肥管42的出肥口421置于开沟件32的正 后方。在开沟件32开挖出沟槽后,施肥箱41内的肥料在自身重力的 作用下从施肥箱41的下端开口流入到施肥管42内,并从施肥管42 下端的出肥口421流入沟槽内,起到在沟槽内施肥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施肥管42与开沟件32相结合, 以缩小播种机的体积。具体的,在该替代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 前述的开构件具有一定的厚度,前述开沟件32的上侧边321上设有 贯通下侧边323的通孔3211。该通孔3211作为施肥管42的一部分, 通孔3211的下端开口作为施肥管42的施肥口。如图4所示,施肥管 42还包括传输管421。传输管421的上端与施肥箱41的下端开口连 接,且传输管421与施肥箱41内部连通。传输管421的下端与通孔 3211的上端连接,且传输管421连通通孔3211内部。在本实施例中, 在开沟件32开挖出沟槽后,施肥箱41内的肥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 从施肥箱41的下端开口流入到传输管421内,并从传输管421流入 到开沟件32上的通孔3211内,进一步从通孔3211下端的出肥口421 流入到沟槽内。
如图1所示,整形轮5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整形 轮5置于前述施肥管42的施肥口的正后方。施肥机构4在沟槽内施 肥后,整形轮5随播种机前进并对沟槽压实整形,带有防止沟槽坍塌 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的整形轮5压紧土壤的力度能够调 节,以满足不同的种子对土壤松紧度的要求。在该替代的实施例中, 如图6所示,上述的播种机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 第一螺母16和第一压缩弹簧17。第一连接杆14的一端与机架1铰 接,第一连接杆14的另一端连接整形轮5,整形轮5通过转轴可转 动地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4上,以通过第一连接杆14与机架1连接。 第二连接杆15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4的中部铰接,第二连接杆15 的另一端穿过机架1上的第一过孔(图中未标示),且与该第一过孔 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一螺母16螺接在第二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且置 于第一过孔的上端。第一螺母16用于与第一过孔的上端侧相抵触, 以阻止第二连接杆15从第一过孔内脱出。第一压缩弹簧17套设在第 二连接杆15上,且置于第一过孔的下端侧。第一压缩弹簧17的上端 与第一过孔的下端侧相抵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一螺母16, 可以对第一压缩弹簧17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当向下旋拧第一螺母16 时,第一压缩弹簧17变紧,此时第一压缩弹簧17通过第一连接杆 14对整形轮5施加的力增大,整形轮5压紧土壤的力度增大。当向 上旋拧第一螺母16时,第一压缩弹簧17变松,此时第一压缩弹簧 17通过第一连接杆14对整形轮5施加的力减小,整形轮5压紧土壤 的力度也减小。
如图1所示,升降机构6包括丝杠61、螺母座62以及驱动电机 63。螺母座62螺接在丝杠61上,驱动电机6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 与丝杠61驱动连接。螺母座62上设有水平转轴621。当驱动电机63 驱动丝杠61转动时,螺母座62以及其上的水平转轴621相对丝杠 61升降运动。
如图1所示,为了保持螺母座62的平稳性,前述的升降机构6 进一步的还包括直线导轨56,直线导轨56竖直设置,直线导轨56 的滑块561与螺母座62固定连接,以使螺母座62可相对直线导轨 56升降运动。
上述直线导轨5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优选的为两个,以进一步 提高螺母座62的运动平稳性。
如图1所示,鸭嘴式播种器7可转动地套设在上述的水平转轴 621上,鸭嘴式播种器7置于上述整形轮5的正后方。当本发明播种 机前进时,鸭嘴式播种器7相对水平转轴621转动,并一边播种一边 前进。鸭嘴式播种器7在行进时在整形后的沟槽底部开穴并将种子播 到该穴孔内。
其中,鸭嘴式播种器7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可 以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选取,在此不再赘述。
前述的升降机构6可以带动鸭嘴式播种器7升降运动,以对鸭嘴 式播种器7的开穴深度进行调节。不同的种子对穴孔具有不同的深度 要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6对穴孔深度进行调节, 其操作较方便。
如图1所示,覆土机构8包括第二连杆81和覆土件82。第二连 杆81的上端与机架1连接。如图3所示,覆土件82包括第一侧端面 821。该第一侧端面821为平面。第一侧端面821竖直设置,且与播 种机的水平中心线的方向的夹角β为45度。覆土件82的与第一侧端 面821相背的一端与第二连杆81的下端连接。覆土件82置于鸭嘴式 播种器7的后方,且与开沟件32交错设置。本发明播种机前进时, 开沟件32开挖沟槽,开沟件32挖出的土壤被导出到沟槽的一侧,并 刚好位于第一侧端面821的前进路线上,覆土件82随播种机前进, 并通过第一侧端面821将沟槽侧的土壤的至少一部分推刮到沟槽内, 以填埋穴孔,使穴孔内的种子被土壤覆盖,从而能够正常生长。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侧端面821与播种机的水平中 心线的方向的夹角β还可以为30度、60度以及30度至60度之间的 其它数值,同样在行进时可以将沟槽一侧的土壤推刮到穴孔内,并填 埋穴孔。
如图1所示,镇压轮9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镇压 轮9置于覆土机构8的后方,镇压轮9与开沟件32相对应。镇压轮 9用于压实覆土后的穴孔表面,以利于种子生长。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的镇压轮9压紧土壤的力度能够调 节,以满足不同的种子对土壤松紧度的要求。在该替代的实施例中, 如图7所示,前述的播种机还包括第三连杆18、第四连杆19、第二 螺母20以及第二压缩弹簧51。第三连杆18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 第三连杆18的另一端连接镇压轮9。镇压轮9可相对第三连杆18转 动,以通过第三连杆18与机架1连接。第四连杆19的一端与第三连 杆18的中部铰接,第四连杆19的另一端穿过机架1上的第二过孔(图 中未标示),且与第二过孔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二螺母20螺接在第 四连杆19的另一端,且置于第二过孔的上端,第二螺母20用于与第 二过孔的上端侧相抵触,以阻止第四连杆19从第二过孔内脱出。第 二压缩弹簧51套设在第四连杆19上,且置于第二过孔的下端侧。第 二压缩弹簧51的上端与第二过孔的下端侧相抵触。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调节第二螺母20,可以对第二压缩弹簧51的松紧度进行调节, 当向下旋拧第二螺母20时,第二压缩弹簧51变紧,此时第二压缩弹 簧51通过第三连杆18对镇压轮9施加的力增大,镇压轮9压紧土壤 的力度增大。当向上旋拧第二螺母20时,第二压缩弹簧51变松,此 时第二压缩弹簧51通过第三连杆18对镇压轮9施加的力减小,镇压 轮9压紧土壤的力度也减小。
本发明播种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外部行走设备通过悬挂架 2牵引播种机在田地间行走时,开沟机构3通过开沟件32在待播种 的土地上开设沟槽,进而施肥机构4通过施肥管42的出肥口421在 沟槽内施肥,进而整形轮5对开沟件32开设的沟槽整形,防止沟槽 坍塌,进而鸭嘴式播种器7在整形后的沟槽底部开穴并将种子播到穴 孔内,进而覆土机构8通过覆土件82将开沟件32挖出的土壤的至少 一部分推到沟槽内的穴孔,已覆盖穴孔内的种子,进而镇压轮9对覆 土后的穴孔表面压实。其中,本发明的播种机可以在旱地上播种,整 个播种的工序一次完成,作业效率较高。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前述的播种机还包括第一牵引轮11、 排肥齿轮12和第一传动机构13。第一牵引轮11通过转轴可转动地 设置在机架1的前端下方。本发明播种机通过该第一牵引轮11在地 面上行走,以减小播种机行进的阻力。排肥齿轮12通过转轴可转动 地设置在施肥箱41的下端开口处。施肥管42的上端开口置于排肥齿 轮12的下方,排肥齿轮12旋转时可以将施肥箱41内的肥料排出至 施肥管42的上端开口。第一传动机构13包括第一主动链轮131、第 一从动链轮132和第一链条133。第一主动链轮131通过第一链条133 与第一从动链轮132传动连接。第一主动链轮131周向固定地套设在 第一牵引轮11的轮轴上。第一从动链轮132周向固定地套设在排肥 齿轮12的轮轴上。外部行走设备牵引播种机前进时,第一牵引轮11 转动,第一牵引轮11上的第一主动链轮131随着一起转动,第一主 动链轮131带动第一从动链轮132转动,第一从动链轮132带动排肥 齿轮12转动,排肥齿轮12转动的过程中将施肥箱41内的肥料导出 至施肥管42的上端开口,肥料再经由施肥管4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 落到沟槽内。在本实施例中,排肥齿轮12旋转时可以将施肥箱41内 的肥料打散,以防止堵塞施肥管42。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本发明播种机还包括物料箱52。物料 箱52设置在机架1上。物料箱52通过输种管57与鸭嘴式播种器7 的进料口连通,以通过物料箱52随时向鸭嘴式播种器7内输送种子。
为防止种子粘接结块,堵塞输种管5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如 下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前述的播种机还包括第二牵引轮53、 排种齿轮54和第二传动机构55。第二牵引轮53通过转轴可转动地 设置在机架1的前端下方。本发明播种机通过该第二牵引轮53在地 面上行走。排种齿轮54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物料箱52的下端开 口处。输种管57的上端开口置于排种齿轮54的下方。排种齿轮54 可以将物料箱52内的种子排出至输种管57的上端开口。第二传动机 构55包括第二主动链轮551、第二从动链轮552和第二链条553。第 二主动链轮551通过第二链条553与第二从动链轮552传动连接。第 二主动链轮551周向固定地套设在第二牵引轮53的轮轴上,第二从 动链轮552周向固定地套设在排种齿轮54的轮轴上。外部行走设备 牵引播种机前进时,第二牵引轮53转动,第二牵引轮53上的第二主 动链轮551随着一起转动,第二主动链轮551带动第二从动链轮552 转动,第二从动链轮552带动排种齿轮54转动,排种齿轮54转动的 过程中将物料箱52内的种子导出至输种管57的上端开口,种子再经 由输种管57在自身重力的作用流入到鸭嘴式播种器7内。在本实施 例中,排种齿轮54旋转时可以将物料箱52内的种子打散,以防止堵 塞输种管57。
如图3所示,本发明播种机还包括两个划线件10。两个划线件 10分别置于机架1的下端两侧,该两个划线件10用于在机架1的两 侧划线。作业人员能够通过划线件10划出的线条清楚地看出哪些土 地上已经播完种,哪些土地上待播种,能够有效防止某些土地被重复 播种而浪费种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