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等等,近几年,由于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需要截弯取直,将漫长的盘山公路改成直接穿越山体的隧道,这样不但节省行车时间,降低油耗,而且安全性也大为提高,所以修建的隧道越来越多。然而隧道的存在又面临着很多潜在的灾害,如果隧道内发生火灾、汽车自燃、危险品泄漏等异常事故时,容易造成因空气严重污染、通风不畅、缺氧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包括挂装横杆,所述挂装横杆下端通过定滑轮和钢索挂装有主风扇,所述主风扇内腔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主风扇内腔上下两侧还通过主风扇支架固定连接有主风扇电机,所述主风扇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主风扇扇叶,所述主风扇内腔上下两侧还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主风扇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ED照明灯,所述主风扇前后两端均无缝连接有主排烟管,所述主排烟管下端中部无缝连接有分支接口,所述分支接口下端无缝连接有活动吸烟管,所述活动吸烟管下端无缝连接有移动风窗。
进一步地,所述钢索末端绕接在绳索盘上,所述绳索盘正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曲柄,所述绳索盘背面活动卡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安装螺栓固定连接在隧道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排烟管中设有金属线内衬层,所述主排烟管内侧壁开有第二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接口内腔中依次固定连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分支接口外侧与主排烟管连接处缠绕有密封胶带。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风窗外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移动风窗固定连接有握持把手,所述挂环和握持把手均对称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定滑轮上下两端分别与主风扇的上端中部和挂装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定滑轮中均涂有防锈黄油。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风窗内腔开有锥形进风口,所述锥形进风口下端固定连接有初级滤网,所述移动风窗内腔通过移动风窗支架固定连接有移动风窗电机,所述移动风窗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移动风窗扇叶。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扇内壁开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螺距相等,且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1.该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在一般工况下,移动风窗通过挂环固定在合适的、不同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中的不同需求将隧道中的各种烟气和有害气体经由移动风窗电机和移动风窗扇叶的作用吸入主排烟管等待排出;
2.该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在一般工况下,在初级滤网、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烟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充分过滤,避免在主排烟管中发生堵塞,或腐蚀相关电路,此外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可以使得烟气在主排烟管和移动风窗中呈螺旋状,能够增加烟气流速并进一步地减少杂质颗粒的沉积;
3.该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在特殊工况下,可以在工作人员或消防人员的操作下,将移动风窗从挂环上取下,利用握持把手灵活移动到各个需要排烟排污的位置;
4.该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在特殊工况下,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或内置继电器启动LED照明灯,为隧道内进行辅助照明,降低意外危险发生的几率;
5.该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主排烟管中的金属线内衬层能够有效地增加主排烟管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降低运行成本,活动吸烟管为波纹管,正常工况时处于压缩状态,特殊工况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能够满足灵活移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风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排烟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风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绳索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装横杆、2钢索、3安装架、4绳索盘、5曲柄、6安装螺栓、7主排烟管、8金属线内衬层、9第二螺纹、10分支接口、11第一过滤网、12第二过滤网、13密封胶带、14活动吸烟管、15移动风窗、16挂环、17锥形进风口、18初级滤网、19移动风窗支架、20移动风窗电机、21移动风窗扇叶、22握持把手、23定滑轮、24主风扇、25防护罩、26主风扇支架、27主风扇电机、28主风扇扇叶、29蓄电池、30LED照明灯、31第一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用可控风窗通风排污排烟装置,包括挂装横杆1,所述挂装横杆1固定安装在隧道顶端,所述挂装横杆1下端通过定滑轮23和钢索2挂装有主风扇24,所述主风扇24内腔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5,用于保护主风扇扇叶28,所述主风扇24内腔上下两侧还通过主风扇支架26固定连接有主风扇电机27,所述主风扇电机27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主风扇扇叶28,所述主风扇24内腔上下两侧还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9,所述蓄电池29可以选用锂电池。所述主风扇24外侧壁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ED照明灯30,所述LED照明灯30内腔设有凹面反射碗,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或内置继电器启动LED照明灯30,为隧道内进行辅助照明,降低意外危险发生的几率,所述主风扇24前后两端均无缝连接有主排烟管7,所述主排烟管7下端中部无缝连接有分支接口10,所述分支接口10下端无缝连接有活动吸烟管14,所述活动吸烟管14下端无缝连接有移动风窗15;
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5,所述钢索2末端绕接在绳索盘4上,所述绳索盘4正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曲柄5,所述绳索盘4背面活动卡接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通过安装螺栓6固定连接在隧道内壁上,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可以整体调整主风扇24和主排烟管7的高度,进行日常检修和维护;
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2,所述定滑轮23上下两端分别与主风扇24的上端中部和挂装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定滑轮23中均涂有防锈黄油,所述主风扇24内壁开有第一螺纹31,所述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9螺距相等,且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螺纹31和第二螺纹9可以使得烟气在主排烟管7和移动风窗5中呈螺旋状,能够增加烟气流速并进一步地减少杂质颗粒的沉积;
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3,所述主排烟管7中设有金属线内衬层8,所述主排烟管7内侧壁开有第二螺纹9,所述分支接口10内腔中依次固定连有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2,所述分支接口10外侧与主排烟管7连接处缠绕有密封胶带13,所述主排烟管7中的金属线内衬层8能够有效地增加主排烟管7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降低运行成本,活动吸烟管14为波纹管,正常工况时处于压缩状态,特殊工况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能够满足灵活移动的需求;
请着重参阅图1和图4,所述移动风窗15外侧上端固定连接有挂环16,所述移动风窗15固定连接有握持把手22,所述挂环16和握持把手22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移动风窗15内腔开有锥形进风口17,所述锥形进风口17下端固定连接有初级滤网18,所述移动风窗15内腔通过移动风窗支架19固定连接有移动风窗电机20,所述移动风窗电机20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移动风窗扇叶21,移动风窗15通过挂环16固定在合适的、不同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中的不同需求将隧道中的各种烟气和有害气体经由移动风窗电机20和移动风窗扇叶21的作用吸入主排烟管7等待排出,在初级滤网18、第一滤网11和第二滤网12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烟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充分过滤,避免在主排烟管7中发生堵塞,或腐蚀相关电路,在特殊工况下,可以在工作人员或消防人员的操作下,将移动风窗5从挂环16上取下,利用握持把手22灵活移动到各个需要排烟排污的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