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饮式水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杯吐出流量外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水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拥有多种形式,随身携带一个便携式水杯,为身体需要补水,成为很多追求健康人士的选择,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的使用年龄阶段、不同使用条件、不同的使用环境,对水杯吐出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儿童在使用时,由于身体的特点,需求的是较小的流量,如人在喝热饮时,也需要合适的流量,人在出游或锻炼时,环境决定不容易得到水源,需要较小的,间歇的饮用,以节水满足旅途时间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内拨动式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例如,申请号:201511002825.8名称为一种直饮式水杯瓶塞的可调节吐出量结构及水杯,此结构虽然简单,但是调节部在杯内部,在饮料直接接触部位,这无疑产生了食品安全的隐患,需改进;
该专利采用了3个可调节吐出孔,无法做到多极调节,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杯吐出流量外部调节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水杯吐出流量外部调节装置,包括:外壳、上盘、下盘、连接轴、弹簧、侧轴、侧密封轴承、拨动块、调节钮;
所述外壳为管状体,其上部与饮口固定设置,外壳中部设置有不同内径的圆孔形成的孔台;
所述上盘为上部开放面的桶状圆柱体,其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管状体的上内管,上内管的上顶面为封闭面,且以上内管为中心,圆阵列设置多个顶被动槽,顶被动槽从上往下看截面为扇形,在上内管的圆周侧壁面垂直设置有多个矩形的上管侧槽,矩形空槽以上内管为中心圆阵列设置,且矩形空槽高度以上内管的外周侧,由小到大设置;
所述下盘为下部开放面的桶状圆柱体,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壁孔台上,上盘的下方,在靠近上盘的方向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下盘凸起,与下盘凸起对应的上盘的底面,设置有与下盘凸起配合的上盘槽,在下盘中心处向上盘2的方向,设置有凸起的上部密封管状体的下内管,下内管外周侧壁与上内管内壁镶嵌组装,且在下内管的圆周侧壁面,垂直设置有矩形的下管侧槽;
所述连接轴两端设置有圆柱体上挡圈、下挡圈,连接轴一端下挡圈抵住弹簧连接在下内管内顶壁,另一端贯穿上内管、下内管的顶部,伸出到上内管外部,上挡圈套设在连接轴上,上挡圈抵接在上内管的外顶面,且连接轴与上内管、下内管活动连接;
所述侧轴一端贯穿外壳,伸入外壳内部中心处,且从连接轴上端侧部贯穿连接轴,在侧轴贯穿的外壳位置,设置有壳侧孔、在侧轴贯穿连接轴位置,设置有轴侧孔,另一端贯穿外壳外部;
所述侧密封轴承外圈固定设置在壳侧孔上,内圈与侧轴固定连接;
所述拨动块为多个扇形块状体,以侧轴为中心圆阵列套设在侧轴上,位于顶被动槽上方,拨动块其中一个扇形块伸入到顶被动槽内部,当上盘和下盘嵌合时,拨动块在侧轴转动时,拨动顶被动槽壁,进而带动上盘转动,使下管侧槽与不同高度的其中一个上管侧槽的形成重合;
所述调节钮为圆盘状,在外壳外部套设在侧轴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管侧槽设置为多个横向由小到大的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盘开放面设置为上锥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盘开放面设置为下锥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与上内管设置为密封轴承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钮圆周侧设置多个凸起/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盘外周侧顶面设置环形齿盘,拨动块设置为与其啮合的垂直齿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内管上顶面设置水平锥齿轮,所述拨动块设置为与其啮合的垂直锥齿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吐出量的调节方式,本装置增设了直线推动机构,所述直线推动机构包括:钮壳体、连杆、外齿轮、直齿、调节推钮;所述钮壳体为内置中空的矩形体,固定设置在外壳外壁侧,侧轴的外端伸入到钮壳体内部,并在钮壳体内部的侧轴上套设外齿轮,与外齿轮垂直设置直齿,外齿轮与直齿啮合,直齿外侧壁通过连杆连接到钮壳体外部矩形调节推钮,并在连杆贯穿钮壳体的位置设置贯通钮壳体壁的钮壁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调节部在杯内与手指的接触,杜绝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2、本实用新型做到了多极调节吐出量,增强了使用者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扩展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圈传动应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圈传动应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直线推动机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水杯吐出流量外部调节装置,包括:外壳1、上盘2、下盘3、连接轴4、弹簧5、侧轴6、侧密封轴承7、拨动块8、调节钮9;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外壳1为管状体,其上部与饮口100固定设置,外壳1中部设置有不同内径的圆孔形成的孔台11;
所述上盘2为上部开放面的桶状圆柱体,其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管状体的上内管22,上内管22的上顶面为封闭面,且以上内管22为中心,圆阵列设置多个顶被动槽221,顶被动槽221从上往下看截面为扇形,在上内管22的圆周侧壁面垂直设置有多个矩形的上管侧槽222,矩形空槽以上内管22为中心圆阵列设置,且矩形空槽高度以上内管22的外周侧,由小到大设置;
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下盘3为下部开放面的桶状圆柱体,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壁孔台11上,上盘2的下方,在靠近上盘2的方向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环形下盘凸起31,与下盘凸起31对应的上盘2的底面,设置有与下盘凸起31配合的上盘槽21,在下盘3中心处向上盘2的方向,设置有凸起的上部密封管状体的下内管32,下内管32外周侧壁与上内管22内壁镶嵌组装,且在下内管32的圆周侧壁面,垂直设置有矩形的下管侧槽321;
所述连接轴4两端设置有圆柱体上挡圈41、下挡圈42,连接轴4一端下挡圈42抵住弹簧5连接在下内管32内顶壁,另一端贯穿上内管22、下内管32的顶部,伸出到上内管22外部,上挡圈41套设在连接轴4上,上挡圈41抵接在上内管22的外顶面,且连接轴4与上内管22、下内管32活动连接,此设置使上挡圈41、下挡圈42,把上盘2的上内管22、上盘槽21与下盘3的下内管32、下盘凸起31,活动连接的嵌合在一起;
所述侧轴6一端贯穿外壳1,伸入外壳1内部中心处,且从连接轴4上端侧部贯穿连接轴4,在侧轴6贯穿的外壳1位置,设置有壳侧孔13、在侧轴6贯穿连接轴4位置,设置有轴侧孔43,另一端贯穿外壳1外部;
所述侧密封轴承7外圈固定设置在壳侧孔13上,内圈与侧轴6固定连接;
所述拨动块8为多个扇形块状体,以侧轴6为中心圆阵列套设在侧轴6上,位于顶被动槽221上方,拨动块8其中一个扇形块伸入到顶被动槽221内部,当上盘2和下盘3嵌合时,拨动块8在侧轴6转动时,拨动顶被动槽221壁,进而带动上盘2转动,使下管侧槽321与不同高度的其中一个上管侧槽222的形成重合;
所述调节钮9为圆盘状,在外壳1外部套设在侧轴6上。
如图4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上管侧槽222设置为多个横向由小到大的槽,实现对吐出量无极调节。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上盘2开放面设置为上锥形20,利于饮料流体的流入上饮口100的过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下盘3开放面设置为下锥形30,利于饮料流体的流入下管侧槽321。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连接轴4与上内管22设置为密封轴承103连接,减少转动阻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调节钮9圆周侧设置多个凸起/凹槽,增加手指调节时的摩擦力。
如图5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上盘2外周侧顶面设置环形齿盘203,所述拨动块8设置为与其啮合的垂直齿轮204,侧轴6的转动垂直齿轮204,进而带动环形齿盘203,上盘2、上内管22转动,进而改变下管侧槽321与不同高度的上管侧槽222的形成重合位置。
如图6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上内管22上顶面设置水平锥齿轮201,所述拨动块8设置为与其啮合的垂直锥齿轮202,侧轴6的转动带动垂直锥齿轮202,进而带动水平锥齿轮201、上内管22转动,进而改变下管侧槽321与不同高度的上管侧槽222的形成重合位置。
如图6、图7所示,为了增加吐出量的调节方式,本装置增设了直线推动机构,所述直线推动机构包括:钮壳体301、连杆302、外齿轮303、直齿304、调节推钮305;所述钮壳体301为内置中空的矩形体,固定设置在外壳1外壁侧,侧轴6的外端伸入到钮壳体301内部,并在钮壳体301内部的侧轴6上套设外齿轮303,与外齿轮303垂直设置直齿304,外齿轮303与直齿304啮合,直齿304外侧壁通过连杆连接到钮壳体301外部矩形调节推钮305,并在连杆302贯穿钮壳体301的位置设置贯通钮壳体301壁的钮壁孔3011,此设置使操纵者使用拇指直接推动方式,来调节吐出量,操纵者使用拇指推动调节推钮305带动直齿30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与其啮合的外齿轮303转动,外齿轮303转动带动侧轴6转动,进而使拨动块8拨动上盘2水平转动,实现改变下管侧槽321与不同高度的上管侧槽222的形成重合位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①如图2、图3所示,操纵者旋转调节钮9,带动侧轴6的转动,进而带动拨动块8,拨动顶被动槽221壁,带动上内管22转动,进而改变下管侧槽321与不同高度的上管侧槽222的形成重合位置,而改变饮料从下盘3流到上盘2吐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