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用垃圾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焚烧装置,在使用时会过多的环境污染,容易出现由于燃烧时的烟雾排放至空气中以及燃烧后的灰尘弥漫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在新能源领域也会使用到焚烧装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122903U公开了一种市政用垃圾焚烧装置,该垃圾焚烧装置焚烧之后没有将烟雾进行处理,然后直接排出依然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设置了金属铲,金属铲将灰烬铲到一侧依然不能改变灰烬下落的速率,并且会导致连通管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用垃圾焚烧装置,解决了没有对烟雾净化直接排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用垃圾焚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桶体、焚烧装置、开关装置、净化装置、下料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桶体的内部套接有焚烧装置,所述桶体和焚烧装置之间填充有清水,所述桶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两个限位板,且两个限位板相对的一侧与密封盖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桶体的内部安装有净化装置,所述焚烧装置左侧的顶部穿插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桶体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风机,所述进气管的左端穿插设置在第一抽风机的进风口处,所述桶体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过滤环,所述第一抽风机的出风口处插接有净化管,所述净化管的底端贯穿过滤环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桶体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抽风机,所述第二抽风机的出风口处穿插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桶体的右侧且位于排气管的下方穿插设置有PH检测仪。
优选的,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与桶体的底部搭接,所述基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相对的一侧通过销轴与传动板的左侧活动连接,且传动板的右侧与桶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基座顶部的右侧与电动伸缩杆的底端铰接,所述桶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抬升板,所述抬升板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的顶端铰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内部设置有水体,所述处理箱的顶部与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的顶部穿插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基座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下料管的顶端贯穿活动槽并延伸至焚烧装置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环由活性炭层组成,所述过滤环的内壁与焚烧装置的侧表面焊接。
优选的,所述桶体的右侧穿插设置有投料管,且投料管右端穿插设置有橡胶塞。
优选的,所述焚烧装置的内部固定套接有金属网板,且金属网板的侧表面与焚烧装置的内壁焊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用垃圾焚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能源用垃圾焚烧装置,通过设置了净化装置、进气管、第一抽风机、过滤环、净化管、第二抽风机、排气管和PH检测仪,焚烧装置开始工作的时候给第一抽风机通电,第一抽风机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抽入到净化管的内部,净化管与清水接触之后中和有害气体,随后给第二抽风机通电,第二抽风机将净化后的气体抽出,经过过滤环再次净化之后,更好的净化气体,设计合理并且具有净化效果好,防止气体没有处理之后直接排出。
2、该新能源用垃圾焚烧装置,通过设置了下料装置、基座、电动伸缩杆、抬升板、处理箱、下料管和阀门,给电动伸缩杆通电之后,控制电动伸缩杆伸长,伸长的电动伸缩杆推动抬升板,抬升板将力传递给桶体,使得桶体绕着传动板逆时针旋转,使得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下料管掉落在处理箱的内部,灰烬合理的下落,防止下料管堵塞,提高了灰烬下料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装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装置主体、11桶体、12焚烧装置、13开关装置、131固定环、132固定槽、133限位板、134密封盖、135限位槽、14净化装置、141进气管、142第一抽风机、143过滤环、144净化管、145第二抽风机、146排气管、147PH检测仪、15下料装置、151基座、152电动伸缩杆、153抬升板、16处理装置、161处理箱、162下料管、16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用垃圾焚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桶体11、焚烧装置12、开关装置13、净化装置14、下料装置15和处理装置16,桶体11的内部套接有焚烧装置12,焚烧装置12的内部固定套接有金属网板,且金属网板的侧表面与焚烧装置12的内壁焊接,通过设置了金属网板,未焚烧充分的垃圾依然存放在金属网板上,而灰烬会掉落,提高了焚烧的效果,桶体11和焚烧装置12之间填充有清水,桶体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开关装置13,开关包括固定环131,固定环131的内壁开设有固定槽132,固定槽13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两个限位板133,且两个限位板133相对的一侧与密封盖134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密封盖1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固定槽132内壁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35,通过设置了开关装置13,旋转把手带动密封盖134旋转,当限位板133的位置与限位槽135的位置对应的时候抽出密封板,将垃圾倒入到焚烧装置12的内部,将限位板133插入到限位槽135的内部,随后旋转把手使得焚烧装置12密封,桶体11的内部安装有净化装置14,焚烧装置12左侧的顶部穿插设置有进气管141,桶体1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抽风机142,进气管141的左端穿插设置在第一抽风机142的进风口处,桶体11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过滤环143,过滤环143由活性炭层组成,过滤环143的内壁与焚烧装置12的侧表面焊接,第一抽风机142的出风口处插接有净化管144,净化管144的底端贯穿过滤环143并延伸至其下方,桶体1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抽风机145,第二抽风机145的出风口处穿插设置有排气管146,桶体11的右侧且位于排气管146的下方穿插设置有PH检测仪147,通过设置了PH检测仪147,PH检测仪147是测量溶液酸碱度的重要工具,精确地知道清水中的酸碱度,桶体11的右侧穿插设置有投料管,且投料管右端穿插设置有橡胶塞,通过设置了投料管,根据PH检测仪147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向投料管的内部投入酸性和碱性化学物质,用于调节清水中水的酸碱度,从而更好地中和烟雾中的有害气体,通过设置了净化装置14、进气管141、第一抽风机142、过滤环143、净化管144、第二抽风机145、排气管146和PH检测仪147,焚烧装置12开始工作的时候给第一抽风机142通电,第一抽风机142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抽入到净化管144的内部,净化管144与清水接触之后中和有害气体,随后给第二抽风机145通电,第二抽风机145将净化后的气体抽出,经过过滤环143再次净化之后,更好的净化气体,设计合理并且具有净化效果好,防止气体没有处理之后直接排出,下料装置15包括基座151,基座151的顶部与桶体11的底部搭接,基座15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相对的一侧通过销轴与传动板的左侧活动连接,且传动板的右侧与桶体11的左侧固定连接,基座151顶部的右侧与电动伸缩杆152的底端铰接,桶体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抬升板153,抬升板153的底部与电动伸缩杆152的顶端铰接,处理装置16包括处理箱161,处理箱161的内部设置有水体,处理箱161的顶部与基座151的底部固定连接,处理箱161的顶部穿插设置有下料管162,下料管16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阀门163,通过设置了阀门163,阀门163控制下料管162的开关,基座15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下料管162的顶端贯穿活动槽并延伸至焚烧装置12的内部,通过设置了下料装置15、基座151、电动伸缩杆152、抬升板153、处理箱161、下料管162和阀门163,给电动伸缩杆152通电之后,控制电动伸缩杆152伸长,伸长的电动伸缩杆152推动抬升板153,抬升板153将力传递给桶体11,使得桶体11绕着传动板逆时针旋转,使得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下料管162掉落在处理箱161的内部,灰烬合理的下落,防止下料管162堵塞,提高了灰烬下料的速率。
工作原理:焚烧装置12开始工作的时候给第一抽风机142通电,第一抽风机142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抽入到净化管144的内部,净化管144与清水接触之后中和有害气体,随后给第二抽风机145通电,第二抽风机145将净化后的气体抽出,给电动伸缩杆152通电之后,控制电动伸缩杆152伸长,伸长的电动伸缩杆152推动抬升板153,抬升板153将力传递给桶体11,使得桶体11绕着传动板逆时针旋转,使得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下料管162掉落在处理箱161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