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疾人站坐两用生活自理车,属于医学技术领域 的专门适用于病人或残疾人的运输工具,是用于辅助残疾人生活自理 的结构紧凑、尺寸小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残疾人尤其是下身截瘫人士由于其特殊身体原因,无法保持身体 平衡和站立,活动主要靠轮椅,而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站立完成,坐 在轮椅上不易完成,残疾人在床、轮椅、残疾车等常用生活设施之间 移动不方便,如简单的上、下床或轮椅对于截瘫病人都不容易,洗脸、 刷牙、烧饭、烧菜等对普通人来说很简单的活动一般都需要他人帮助 或依靠一定的器具完成,生活上无法完全自理,另外轮椅尺寸往往比 较大,很多狭小的地方无法通过,比如卫生间、超市的货架之间等, 妨碍了残疾人进一步的活动空间,所以,一种结构紧凑、尺寸小,使 残疾人能方便的实现在床、轮椅、残疾车等常用生活设施之间灵活、 方便的移动,又能帮助残疾人保持站立状态进行一定生活自理的站坐 两用电动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现有技术主要有一种可站立电动轮椅,其缺点是:尺寸大,狭小 的地方如卫生间等无法通行,结构复杂,残疾人完全靠绑带紧紧固定 在背面支撑上,然后靠背面支撑翻转而站立,活动由于受绑带约束并 不方便、灵活,同时长时间绑带紧紧固定会引起血脉不通畅,无法长 时间处于站立位置,残疾人上、下床及电动轮椅均不方便,残疾人无 法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床、轮椅、残疾车等常用生活设施之间灵活、 方便的移动,实现生活的一定程度的自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 尺寸小,使残疾人能方便的实现在床、轮椅、残疾车等常用生活设施 之间灵活、方便的移动,又能帮助残疾人保持站立状态进行一定生活 自理、上、下车方便的残疾人站坐两用生活自理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残疾人站坐两用生活自理车,包括车架、与车架固定连接的遥控 控制盒、安装在车架下部前端的驱动总成以及车架下部后端的万向 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前支撑架、坐凳总成、小腿支 撑、安全带总成、胸部支撑以及位置保持架,所述的前支撑架安装在 所述的车架的上部,所述的坐凳总成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的车架上; 所述的小腿支撑安装在所述的车架上,且可前后移动;所述的安全带 总成通过拉力弹簧与所述的车架连接;所述的胸部支撑安装在所述的 前支撑架上,并可随所述的前支撑架上下运动,所述的胸部支撑可前 后移动;所述的位置保持架安装在所述的前支撑架上。
进一步,所述的前支撑架包括两根前支撑杆、支撑弹簧、中空的 扶手管、升降电机、升降丝杆以及升降螺母,两根所述的前支撑杆分 别安装在车架上端的前支撑孔中,所述的前支撑杆的底端由所述的支 撑弹簧支撑,并且所述的前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的扶手管固定联接, 所述的升降螺母固定在两侧的前支撑杆之间,所述的升降丝杆套设于 所述的升降螺母中且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升降 电机的一端联接,所述的升降电机的另一端固定于车架上。
进一步,所述的坐凳总成包括电动推杆、坐凳支撑臂和坐凳,所 述的电动推杆的一端联接于所述的车架,另一端联接所述的坐凳支撑 臂的中部,所述的坐凳支撑臂的一端联接于车架,另一端的末端设置 有所述的坐凳。所示的电动推杆也可采用电机、丝杆、丝杠螺母来实 现。
进一步,所述的小腿支撑包括支撑杆和与小腿前半部曲线相吻合 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杆的一端安装于车架的小腿支撑孔中,且 所述的支撑杆可前后移动,所述的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的第一 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的安全带总成包括背部安全带、臀部安全带、安全 绳、锁扣、滑轮以及拉力弹簧,所述的背部安全带、臀部安全带和安 全绳的后端联接在一起,所述的安全绳的前端及中间部位分别设置有 所述的锁扣,所述的安全绳穿过固设在前支撑杆上的滑轮且前端通过 拉力弹簧和所述的车架相连。
所述的臀部安全带可采用软性联接带,也可由两根软带联接中间 一个硬坐板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胸部支撑包括背部约束带、胸部支撑杆和与胸部 前半部曲线相吻合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的胸部 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的前支撑架上,且所述的第二支撑板可前后移动, 并可随所述的前支撑架上下运动,所述的第二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所 述的背部约束带。
进一步,所述的位置保持架包括位置保持悬臂、联接轴、螺母、 锁定钢球、支撑臂、背部保持架,所述的联接轴套设在所述的扶手管 中且两端伸出所述的扶手管,所述的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螺 母与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铰接;所述的支撑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的前 支撑杆上,并且可随所述的前支撑架上下运动,另一端与所述的位置 保持悬臂铰接,所述的支撑臂采用弹簧气撑结构或活塞杆套筒结构, 所述的支撑臂的缸筒端固定于所述的前支撑杆上,并且可随所述的前 支撑架上下运动,另一端活塞杆端与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铰接,活塞 杆端可在缸筒端中相对移动,所述的背部保持架套接于所述的位置保 持悬臂上,且可前后移动,所述的背部保持架上开设有一滑槽,所述 的滑槽内设置有锁定螺丝;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背部保持架与水平 面之间的角度可随活塞杆端在缸筒端中的移动而变化(方便残疾人上 下车,背部保持架套接于位置保持悬臂管上,可前后移动,并由锁定 螺丝锁定位置,调节背部保持位置);所述的支撑臂的一端连接在所 述的背部保持架上,另一端与前支撑杆铰接。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总成包括电机、驱动轴、驱动轮、链轮、链 条、刹车轮、刹车带,所述的驱动轮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的两端, 所述的驱动轴通过轴支座固定在所述的车架的底部,所述的驱动轴上 还套设有所述的链轮和刹车轮,所述的链轮及刹车轮通过螺丝和所述 的驱动轮相固定,所述的链轮与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所述 的链条;所述的刹车轮上套设有所述的刹车轮。
进一步,所述的车架后部设置有脚跟挡块。坐凳上升运动到坐姿 位置时可由锁紧部件锁定位置,下降运动到车架后半部的脚跟挡块处 时由限位开关限定下降极限位置,坐凳总成可使残疾人在坐姿时增加 舒适感。
进一步,所述的联接轴和扶手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中间管,所述的 中间管套设在所述的联接轴上,且所述的中间轴的一端具有向内的凹 槽,所述的联接轴的端部为T字形结构,T字形结构的两端的内侧分 别通过弹簧与所述的凹槽内部的底端连接,所述的扶手管的管壁上开 设有通孔,所述的中间管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的通孔配合使用的圆形 孔,所述的圆形孔内设置有锁定钢球,所述的连接轴的外壁上设置有 一凹部,两侧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之间的距离由所述的锁定钢球调 整。当外力作用在联接轴端部挤压弹簧或拉伸弹簧时,锁定钢球落到 凹部中将联接轴锁定,当外力撤销弹簧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锁定钢 球回复到初始位置,联接轴可旋转。
进一步,所述的车架的宽度小于370mm,坐凳下降到极限位置时 高度小于200mm,这是为了使自理车车架后部能运动至床或轮椅下方 的空间,使车尽可能靠近床或轮椅,方便上、下车,同时还为了本车 可以在狭小地方如卫生间、厨房等通行。
本发明中,无坐凳总成时所述的脚跟挡块后部高度小于200mm。
残疾人使用本发明的几种情况如下:
1)需要站立时首先松开胸部支撑板的锁定部件,双手抓紧位置保 持悬臂,用力向下撑起身体,身体在拉力弹簧的拉力辅助下直立站起, 升起前支撑架并锁定,重新固定锁紧胸部支撑板,调整锁扣位置使安 全带总成拉紧,将位置保持架放至水平位置使保持保持悬臂位于腋 下,依赖脚跟挡块、小腿支撑保持腿部处于直立、垂直状态,通过胸 部支撑、安全带、位置保持架保持上半身处于直立状态;
2)需要坐姿时,先升起坐凳至合适位置锁紧,确认后松开胸部支 撑板的锁定部件,降下前支撑架并锁定,双手抓紧位置保持悬臂,身 体在拉力弹簧的拉力辅助下和手臂用力慢慢将臀部放至坐凳,若没有 坐凳总成的情况下,则先将安全带总成的锁扣扣至坐姿时的合适位 置,然后慢慢将身体放下至坐姿位置,重新固定锁紧胸部支撑板,调 整安全带总成的锁扣位置使安全带拉紧,将位置保持架放至水平位置 使位置保持悬臂位于腋下;
3)上车时,先将坐凳下降至极限位置,通过遥控控制盒将车尽可 能靠近床或轮椅,慢慢控制车的坐凳位于床或轮椅下部悬空空间,将 位置保持悬臂活动一端上推,以不影响人上车为准,安全带总成的臀 部安全带放至大腿下方,背部安全带在背部固定,然后将双脚放至车 架踏板上,使脚后跟和脚跟挡块紧靠,调整小腿支撑使小腿成垂直状 态,放下位置保持悬臂至水平位置,双手抓紧位置保持悬臂,然后按 站立方式站起,下车的方法和上车及坐姿时方法类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紧凑、尺寸小,使 残疾人能方便的实现在床、轮椅、残疾车等常用生活设施之间灵活、 方便的移动,又能帮助残疾人保持站立状态进行一定生活自理、上、 下车方便的残疾人站坐两用生活自理车。本发明能够使残疾人独立 地、方便地从床上或轮椅上直接站立到残疾人生活自理车上,又能方 便地从车上坐回床上或轮椅上,同时又能坐于车上或站立在车上,控 制车在狭小地方通行,当在车上站立时又能使残疾人独自进行刷牙、 洗脸、上厕所、烧菜、购物等一些日常常见的活动,增加独自生活自 理的能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前支撑架及位置保持架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安全带总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坐凳总成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驱动总成传动结构图。
图6是位置保持悬臂结构图。
图7是轮椅与残疾车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残疾人站坐两用生活自理车,包括车架4、与车架 4固定连接的遥控控制盒6、安装在车架4下部前端的驱动总成1以及车 架4下部后端的万向轮10,所述的车架4上设置有前支撑架5、坐凳总 成9、小腿支撑3、安全带总成8、胸部支撑15以及位置保持架7,所述 的前支撑架5安装在所述的车架4的上部,所述的坐凳总成9可升降的 安装在所述的车架4上;所述的小腿支撑3安装在所述的车架4上,且 可前后移动;所述的安全带总成8通过拉力弹簧22与所述的车架4连 接;所述的胸部支撑15安装在所述的前支撑架5上,并可随所述的前 支撑架5上下运动,所述的胸部支撑15可前后移动;所述的位置保持 架7安装在所述的前支撑架5上。
进一步,所述的前支撑架5包括两根前支撑杆11、支撑弹簧、中空 的扶手管17、升降电机21、升降丝杆18以及升降螺母19,两根所述的 前支撑杆11分别安装在车架4上端的前支撑孔中,所述的前支撑杆11 的底端由所述的支撑弹簧支撑,并且所述的前支撑杆11的顶端与所述 的扶手管17固定联接,所述的升降螺母19固定在两侧的前支撑杆11 之间,所述的升降丝杆18套设于所述的升降螺母19中且一端为自由 端,另一端通过联轴器20与所述的升降电机21的一端联接,所述的升 降电机21的另一端固定于车架4上。
进一步,所述的坐凳总成9包括电动推杆28、坐凳支撑臂30和坐凳 29,所述的电动推杆的一端联接于所述的车架,另一端联接所述的坐 凳支撑臂的中部,所述的坐凳支撑臂的一端联接于车架,另一端的末 端设置有所述的坐凳。所示的电动推杆也可采用电机、丝杆、丝杠螺 母来实现。
进一步,所述的小腿支撑3包括支撑杆和与小腿前半部曲线相吻合 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杆的一端安装于车架的小腿支撑孔中,且 所述的支撑杆可前后移动,所述的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的第一 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的安全带总成8包括背部安全带26、臀部安全带27、 安全绳23、锁扣25、滑轮24以及拉力弹簧22,所述的背部安全带、臀 部安全带和安全绳的后端联接在一起,所述的安全绳的前端及中间部 位分别设置有所述的锁扣,所述的安全绳穿过固设在前支撑杆上的滑 轮且前端通过拉力弹簧和所述的车架相连。
所述的臀部安全带27可采用软性联接带,也可由两根软带联接中 间一个硬坐板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胸部支撑15包括背部约束带、胸部支撑杆13和与 胸部前半部曲线相吻合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的 胸部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的前支撑架上,且所述的第二支撑板可前后移 动,并可随所述的前支撑架上下运动,所述的第二支撑板的两侧设置 有所述的背部约束带。
进一步,所述的位置保持架7包括位置保持悬臂16、联接轴40、螺 母39、锁定钢球41、支撑臂12、背部保持架14,所述的联接轴40套设 在所述的扶手管17中且两端伸出所述的扶手管,所述的连接轴的两端 分别通过所述的螺母与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铰接;所述的支撑臂的一 端固定于所述的前支撑杆上,并且可随所述的前支撑架上下运动,另 一端与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铰接,所述的支撑臂采用弹簧气撑结构或 活塞杆套筒结构,所述的支撑臂的缸筒端固定于所述的前支撑杆上, 并且可随所述的前支撑架上下运动,另一端活塞杆端与所述的位置保 持悬臂铰接,活塞杆端可在缸筒端中相对移动,所述的背部保持架套 接于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上,且可前后移动,所述的背部保持架上开 设有一滑槽,所述的滑槽内设置有锁定螺丝;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 背部保持架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可随活塞杆端在缸筒端中的移动而 变化(方便残疾人上下车,背部保持架套接于位置保持悬臂管上,可 前后移动,并由锁定螺丝锁定位置,调节背部保持位置);所述的支 撑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背部保持架上,另一端与前支撑杆铰接。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总成包括电机34、驱动轴36、驱动轮31、链 轮38、链条33、刹车轮、刹车带32,所述的驱动轮通过轴承35安装在 驱动轴的两端,所述的驱动轴通过轴支座37固定在所述的车架的底 部,所述的驱动轴上还套设有所述的链轮和刹车轮,所述的链轮及刹 车轮通过螺丝和所述的驱动轮相固定,所述的链轮与所述的电机的输 出轴之间设置有所述的链条;所述的刹车轮上套设有所述的刹车轮。 所述的电机外设置有罩壳2。
进一步,所述的车架后部设置有脚跟挡块。坐凳上升运动到坐姿 位置时可由锁紧部件锁定位置,下降运动到车架后半部的脚跟挡块处 时由限位开关限定下降极限位置,坐凳总成可使残疾人在坐姿时增加 舒适感。
进一步,所述的联接轴和扶手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中间管42,所述 的中间管套设在所述的联接轴上,且所述的中间轴的一端具有向内的 凹槽,所述的联接轴的端部为T字形结构,T字形结构的两端的内侧 分别通过弹簧43与所述的凹槽内部的底端连接,所述的扶手管的管壁 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的中间管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的通孔配合使用的 圆形孔,所述的圆形孔内设置有锁定钢球,所述的连接轴的外壁上设 置有一凹部44,两侧所述的位置保持悬臂的距离由所述的锁定钢球调 整。当外力作用在联接轴端部挤压弹簧或拉伸弹簧时,锁定钢球落到 凹部中将联接轴锁定,当外力撤销弹簧在自身恢复力的作用下锁定钢 球回复到初始位置,联接轴可旋转。
进一步,所述的车架的宽度小于370mm,坐凳下降到极限位置时 高度小于200mm,这是为了使自理车车架后部能运动至床或轮椅下方 的空间,使车尽可能靠近床或轮椅,方便上、下车,同时还为了本车 可以在狭小地方如卫生间、厨房等通行。
本发明中,无坐凳总成时所述的脚跟挡块后部高度小于200mm。
残疾人使用本发明的几种情况如下:
1)需要站立时首先松开胸部支撑板的锁定部件,双手抓紧位置保 持悬臂,用力向下撑起身体,身体在拉力弹簧的拉力辅助下直立站起, 升起前支撑架并锁定,重新固定锁紧胸部支撑板,调整锁扣位置使安 全带总成拉紧,将位置保持架放至水平位置使保持保持悬臂位于腋 下,依赖脚跟挡块、小腿支撑保持腿部处于直立、垂直状态,通过胸 部支撑、安全带、位置保持架保持上半身处于直立状态;
2)需要坐姿时,先升起坐凳至合适位置锁紧,确认后松开胸部支 撑板的锁定部件,降下前支撑架并锁定,双手抓紧位置保持悬臂,身 体在拉力弹簧的拉力辅助下和手臂用力慢慢将臀部放至坐凳,若没有 坐凳总成的情况下,则先将安全带总成的锁扣扣至坐姿时的合适位 置,然后慢慢将身体放下至坐姿位置,重新固定锁紧胸部支撑板,调 整安全带总成的锁扣位置使安全带拉紧,将位置保持架放至水平位置 使位置保持悬臂位于腋下;
3)上车时,先将坐凳下降至极限位置,通过遥控控制盒将车尽 可能靠近床或轮椅,慢慢控制车的坐凳位于床或轮椅下部悬空空间, 将位置保持悬臂活动一端上推,以不影响人上车为准,安全带总成的 臀部安全带放至大腿下方,背部安全带在背部固定,然后将双脚放至 车架踏板上,使脚后跟和脚跟挡块紧靠,调整小腿支撑使小腿成垂直 状态,放下位置保持悬臂至水平位置,双手抓紧位置保持悬臂,然后 按站立方式站起,下车的方法和上车及坐姿时方法类似。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 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 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 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