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导索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船舶导索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向岸边停靠时,需要绳索的牵引。传统的做法是将绳索直接抛上岸,由岸上的人将绳索套设到岸边的木桩上,使船舶不会在波浪的作用下脱离岸边。但这种传统的做法存在以下缺点:1、船舶在停靠时,一般是船尾或者船头先靠岸,而绳索的末端位于船舶的中心位置,在波浪的作用下,船舶上下浮动,在浮动的过程中,由于绳索与船舶前端或者后端没有固定,所以船舶停靠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导致船头或者船尾脱离岸边,致使下次登船时比较困难;2、船舶在浮动的过程中,绳索与船舷产生巨大的摩擦,导致绳索受损,绳索一旦断裂,船舶就无法靠岸,这就需要人工定期对绳索进行检查,浪费人力物力。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绳索牵引结构,这种牵引结构固定在船头或船尾,对绳索起导向作用。但是现技术的导索为固定方向设置,船舶出现偏移时,导轮凹口处无法自动校准绳索的方向,容易出现脱轨的情况,长期使用下来,就容易导致绳索磨损严重,甚至断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船舶导索结构,其结构包括安装导扣、连接臂、摆动臂、固定底座、导轮、定位孔,所述固定底座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摆动臂底部,所述摆动臂顶部设有安装导扣,所述安装导扣表面两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孔,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臂设于摆动臂前端,且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导轮中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连接臂前端,所述摆动臂包括主体、复位机构、主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联动机构、导轮装配架,所述复位机构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体左端,所述主体中部设有主传动机构,所述主体右端与连接臂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设于连接臂内侧上下两端,且左端与复位机构相套合,所述主传动机构右端与第二传动机构中部相扣合,所述导轮装配架左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连接臂右端中部,且通过联动机构分别与第二传动机构右端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体包括壳体、内部导轨、绳索穿孔,所述壳体右端与连接臂相扣合,所述连接臂中部设有绳索穿孔,所述内部导轨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连接臂内部上下两侧,并与第二传动机构相扣合,所述壳体中部设有主传动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导杆、复位弹簧、复位板、移动支架,所述复位导杆设有两个,且平行设于壳体左侧两端,所述复位弹簧通过套合方式分别与复位导杆相连接,所述复位板左端与复位弹簧右端相连接,且与复位导杆相套合,所述移动支架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复位板右侧,且右端与第二传动机构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链条、转动轴、固定法兰、第二转轴、摆杆滑槽、传动摆杆,所述固定法兰设于壳体中部,且与连接臂左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贯穿方式设于连接臂与壳体连接处,所述壳体中部右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传动链条与转动轴相啮合,所述转动轴位于固定法兰中心处,所述传动摆杆中部通过扣合方式与第二转轴相连接,且上下两端设有摆杆滑槽,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摆杆滑槽与第二传动机构相扣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卡扣、固定绳扣、拉杆、推杆、推块,所述推杆分别与内部导轨相扣合,且相互平行,所述拉杆设于推杆左端的三分之二处,且末端设有连接卡扣,所述连接卡扣与摆杆滑槽相扣合,所述推块通过焊接方式分别设于推杆右端,且顶部通过固定绳扣与导轮装配架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轮支架、联动轮、传动绳,所述联动轮支架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连接臂中部右端三分之二处,所述联动轮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联动轮支架上下两端,所述传动绳首端与固定绳扣相连接,且末端分别绕过联动轮与导轮装配架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轮装配架包括限位圈、导轮贯穿轴、联动转盘、联动转轴、摆动架、第二绳扣,所述联动转轴通过联动转盘扣合安装于连接臂中部右端,所述摆动架左端与摆动架相扣合,且右端通过限位圈与导轮贯穿轴两端相套合,所述第二绳扣分别设有摆动架左侧两端,且与传动绳相扣合。
有益效果
本发明船舶导索结构,通过固定底座将导索结构定位在船舶上,而后通过安装导扣与定位孔进行上端的定位,设有的导轮用于进行绳索传送,当连接臂与摆动臂进行摆动时,设有的转动轴同步旋转,而后啮合传动链条与第二转轴,设有的第二转轴转动起来后带动传动摆杆进行摆动,当正转时,传动摆杆上端通过摆杆滑槽带动连接卡扣,使拉杆能够将上端的推杆向前推进,进而拖动传动绳上端,上端设有的传动绳绕过联动轮后带动第二绳扣将摆动架顶部向内侧摆动,进而改变导轮贯穿轴的角度方向,设有的导轮贯穿轴用于放置导轮,保证了导轮能够对齐绳索的方向,避免脱轨,设有的复位弹簧通过复位板与移动支架用于带动推杆进行自动复位,进而与复位导杆套合,保证了推杆移动的平稳度。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设有的有的摆动臂当连接臂移动时,带动内部主传动机构旋转,并带动第二传动机构进行摆动,再由联动机构控制导轮装配架的朝向,进而确保导轮的朝向与绳索的朝向一致,即使在船舶偏移的时候也能够保证绳索不会出现脱轨的现象,降低了绳索的摩擦率,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船舶导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船舶导索结构的内部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摆动臂第二形态示意图。
图中:安装导扣-1、连接臂-2、摆动臂-3、固定底座-4、导轮-5、定位孔-6、主体-301、复位机构-302、主传动机构-303、第二传动机构-304、联动机构-305、导轮装配架-306、壳体-3011、内部导轨-3012、绳索穿孔-3013、复位导杆-3021、复位弹簧-3022、复位板-3023、移动支架-3024、传动链条-3031、转动轴-3032、固定法兰-3033、第二转轴-3034、摆杆滑槽-3035、传动摆杆-3036、连接卡扣-3041、固定绳扣-3042、拉杆-3043、推杆-3044、推块-3045、联动轮支架-3051、联动轮-3052、传动绳-3053、限位圈-3061、导轮贯穿轴-3062、联动转盘-3063、联动转轴-3064、摆动架-3065、第二绳扣-306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提供船舶导索结构,其结构包括安装导扣1、连接臂2、摆动臂3、固定底座4、导轮5、定位孔6,所述固定底座4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摆动臂3底部,所述摆动臂3顶部设有安装导扣1,所述安装导扣1表面两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孔6,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臂2设于摆动臂3前端,且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导轮5中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连接臂2前端,所述摆动臂3包括主体301、复位机构302、主传动机构303、第二传动机构304、联动机构305、导轮装配架306,所述复位机构302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主体301左端,所述主体301中部设有主传动机构303,所述主体301右端与连接臂2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04设于连接臂2内侧上下两端,且左端与复位机构302相套合,所述主传动机构303右端与第二传动机构304中部相扣合,所述导轮装配架306左端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连接臂2右端中部,且通过联动机构305分别与第二传动机构304右端相连接,所述主体301包括壳体3011、内部导轨3012、绳索穿孔3013,所述壳体3011右端与连接臂2相扣合,所述连接臂2中部设有绳索穿孔3013,所述内部导轨3012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连接臂2内部上下两侧,并与第二传动机构304相扣合,所述壳体3011中部设有主传动机构303,所述复位机构302包括复位导杆3021、复位弹簧3022、复位板3023、移动支架3024,所述复位导杆3021设有两个,且平行设于壳体3011左侧两端,所述复位弹簧3022通过套合方式分别与复位导杆3021相连接,所述复位板3023左端与复位弹簧3022右端相连接,且与复位导杆3021相套合,所述移动支架3024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复位板3023右侧,且右端与第二传动机构304相连接,所述主传动机构303包括传动链条3031、转动轴3032、固定法兰3033、第二转轴3034、摆杆滑槽3035、传动摆杆3036,所述固定法兰3033设于壳体3011中部,且与连接臂2左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轴3032通过贯穿方式设于连接臂2与壳体3011连接处,所述壳体3011中部右端设有第二转轴3034,所述第二转轴3034通过传动链条3031与转动轴3032相啮合,所述转动轴3032位于固定法兰3033中心处,所述传动摆杆3036中部通过扣合方式与第二转轴3034相连接,且上下两端设有摆杆滑槽3035,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摆杆滑槽3035与第二传动机构304相扣合,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04包括连接卡扣3041、固定绳扣3042、拉杆3043、推杆3044、推块3045,所述推杆3044分别与内部导轨3012相扣合,且相互平行,所述拉杆3043设于推杆3044左端的三分之二处,且末端设有连接卡扣3041,所述连接卡扣3041与摆杆滑槽3035相扣合,所述推块3045通过焊接方式分别设于推杆3044右端,且顶部通过固定绳扣3042与导轮装配架306相连接,所述联动机构305包括联动轮支架3051、联动轮3052、传动绳3053,所述联动轮支架3051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连接臂2中部右端三分之二处,所述联动轮3052设有两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联动轮支架3051上下两端,所述传动绳3053首端与固定绳扣3042相连接,且末端分别绕过联动轮3052与导轮装配架306相连接,所述导轮装配架306包括限位圈3061、导轮贯穿轴3062、联动转盘3063、联动转轴3064、摆动架3065、第二绳扣3066,所述联动转轴3064通过联动转盘3063扣合安装于连接臂2中部右端,所述摆动架3065左端与摆动架3065相扣合,且右端通过限位圈3061与导轮贯穿轴3062两端相套合,所述第二绳扣3066分别设有摆动架3065左侧两端,且与传动绳3053相扣合。
本发明的原理:通过固定底座4将导索结构定位在船舶上,而后通过安装导扣1与定位孔6进行上端的定位,设有的导轮5用于进行绳索传送,当连接臂2与摆动臂3进行摆动时,设有的转动轴3032同步旋转,而后啮合传动链条3031与第二转轴3034,设有的第二转轴3034转动起来后带动传动摆杆3036进行摆动,当正转时,传动摆杆3036上端通过摆杆滑槽3035带动连接卡扣3041,使拉杆3043能够将上端的推杆3044向前推进,进而拖动传动绳3053上端,上端设有的传动绳3053绕过联动轮3052后带动第二绳扣3066将摆动架3065顶部向内侧摆动,进而改变导轮贯穿轴3062的角度方向,设有的导轮贯穿轴3062用于放置导轮5,保证了导轮5能够对齐绳索的方向,避免脱轨,设有的复位弹簧3022通过复位板3023与移动支架3024用于带动推杆3044进行自动复位,进而与复位导杆3021套合,保证了推杆3044移动的平稳度。
本发明所述的复位弹簧3022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技术的导索为固定方向设置,船舶出现偏移时,导轮凹口处无法自动校准绳索的方向,容易出现脱轨的情况,长期使用下来,就容易导致绳索磨损严重,甚至断裂,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确保导轮的朝向与绳索的朝向一致,即使在船舶偏移的时候也能够保证绳索不会出现脱轨的现象,降低了绳索的摩擦率,提高了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