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在自然条件下植被恢复困难,且所需的周期较长,尤其是乔、灌木的植被恢复尤为困难。再者,该区域土壤贫瘠、保墒保水性能差和植物立地条件差等因素,现有的生态工程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存在植被成活率低,成本较高,在当年种植成功的情况下,还存在“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死”的现象。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一般主适用于干旱沙地地区使用,但在安装时还需人工将沙地掘开一放置坑,因其放置坑周围的沙土结构被破坏,使得过于松软,易造成其周围沙土的流失的问题,且在干旱区域,太阳光照射过于强烈,内部存储水量很容易被大量蒸发;因植物被栽种在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内部,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其根系无法突破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不利于植物栽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一般主适用于干旱沙地地区使用,但在安装时还需人工将沙地掘开一放置坑,因其放置坑周围的沙土结构被破坏,使得过于松软,易造成其周围沙土的流失的问题,且在干旱区域,太阳光照射过于强烈,内部存储水量很容易被大量蒸发;因植物被栽种在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内部,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其根系无法突破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导致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不利于植物栽培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包括栽培桶体、螺旋叶片、圆形通孔、栽培腔、环状隔断凹槽、圆形开口、圆锥形破土壳体、储水凹槽、透水混凝土块、吸水棉条、尼龙支撑杆、隔断装置、弧形隔断板、提手、聚脂薄膜层、栽培土壤和塑料编织网层;所述栽培桶体整体为圆锥台结构;所述栽培桶体顶端内部开设有一处所述栽培腔,且所述栽培腔内腔填充有所述栽培土壤;所述栽培桶体外壁与所述栽培腔之间开设有一处所述环状隔断凹槽;所述栽培桶体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十二处,每处经由纵向分布的六处所述圆形通孔共同组成的植物根系破出结构,且每处所述圆形通孔均与所述栽培腔和所述环状隔断凹槽相连通;所述环状隔断凹槽内共设置有六组呈环形状分布的所述隔断装置,且六组所述隔断装置共同将所述环状隔断凹槽填满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桶体外壁焊接有一组所述螺旋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土壤顶面铺设有一层所述塑料编织网层;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栽培腔的每处所述圆形通孔内均设置有一张所述聚脂薄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腔内端底面中心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开口,且所述圆形通孔内端设置有一块所述透水混凝土块;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桶体底端面焊接有一块所述圆锥形破土壳体,且所述圆锥形破土壳体顶端内部开设有一处所述储水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块中心部位镶嵌有一根所述吸水棉条,且所述吸水棉条内端嵌入有一根所述尼龙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尼龙支撑杆顶端位于所述栽培腔内部,所述尼龙支撑杆底端位于所述储水凹槽内端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栽培桶体外壁焊接有一组螺旋叶片,可在放置时可通过螺旋叶片将本发明旋转入干旱沙地内,使其与干旱沙地内部紧紧相贴附,降低对周围的沙土结构的破坏程度,避免周围沙土的流失的问题。
本发明栽培桶体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十二处,每处经由纵向分布的六处圆形通孔共同组成的植物根系破出结构,且每处圆形通孔均与栽培腔和环状隔断凹槽相连通,通过该圆形通孔的设置,利于栽培腔内所栽培的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其根系可穿出圆形通孔以便于加固本发明在沙地内的稳定性,并且便于其垂直往深处钻,汲取土壤深处的水分,使得本发明不会限制所栽培植物的生长。
本发明相邻栽培腔的每处圆形通孔内均设置有一张聚脂薄膜层,利于在最
开始放置入本发明时,植物根系还不发达时,在抽出隔断装置后,通过聚脂薄膜层可防止栽培腔内栽培土壤中所包含的水分被传导至沙地内,无法给栽培的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情况的发生,且通过聚脂薄膜层封闭栽培腔,可保持栽培腔内栽培土壤的湿度,且当植物根系发达时,其根系可轻易的穿透聚脂薄膜层,以便于穿出圆形通孔后垂直往深处钻,汲取土壤深处的水分。
本发明中多余的水分聚集在圆锥形破土壳体中的储水凹槽内,日常通过吸水棉条的毛细作用,使储水凹槽内的水分传导至栽培腔内栽培土壤中,为栽培土壤内栽培的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本发明栽培土壤顶面铺设有一层塑料编织网层,通过该塑料编织网状层的设计可在白天阻挡太阳光的照射,以减少栽培腔内栽培土壤中水分蒸发,且也可在大雨倾盆时,阻拦雨滴对栽培土壤的直接冲击,避免栽培土壤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内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隔断装置插接状态下栽培桶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隔断装置插接状态下栽培桶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栽培桶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栽培桶体内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隔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吸水棉条内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栽培桶体,101-螺旋叶片,102-圆形通孔,103-栽培腔,104-环状隔断凹槽,105-圆形开口,2-圆锥形破土壳体,201-储水凹槽,3-透水混凝土块,4-吸水棉条,401-尼龙支撑杆,5-隔断装置,501-弧形隔断板,502-提手,6-聚脂薄膜层,7-栽培土壤,8-塑料编织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旱区绿植栽培辅助装置,包括有:栽培桶体1、螺旋叶片101、圆形通孔102、栽培腔103、环状隔断凹槽104、圆形开口105、圆锥形破土壳体2、储水凹槽201、透水混凝土块3、吸水棉条4、尼龙支撑杆401、隔断装置5、弧形隔断板501、提手502、聚脂薄膜层6、栽培土壤7和塑料编织网层8;栽培桶体1整体为圆锥台结构;栽培桶体1顶端内部开设有一处栽培腔103,且栽培腔103内腔填充有栽培土壤7;栽培桶体1外壁与栽培腔103之间开设有一处环状隔断凹槽104;栽培桶体1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十二处,每处经由纵向分布的六处圆形通孔102共同组成的植物根系破出结构,且每处圆形通孔102均与栽培腔103和环状隔断凹槽104相连通;环状隔断凹槽104内共设置有六组呈环形状分布的隔断装置5,且六组隔断装置5共同将环状隔断凹槽104填满封闭。
其中,栽培桶体1外壁焊接有一组螺旋叶片101。
其中,栽培土壤7顶面铺设有一层塑料编织网层8。
其中,相邻栽培腔103的每处圆形通孔102内均设置有一张聚脂薄膜层6。
其中,栽培腔103内端底面中心部位开设有一处圆形开口105,且圆形通孔102内端设置有一块透水混凝土块3。
其中,栽培桶体1底端面焊接有一块圆锥形破土壳体2,且圆锥形破土壳体2顶端内部开设有一处储水凹槽201。
其中,透水混凝土块3中心部位镶嵌有一根吸水棉条4,且吸水棉条4内端嵌入有一根尼龙支撑杆401。
其中,尼龙支撑杆401顶端位于栽培腔103内部,尼龙支撑杆401底端位于储水凹槽201内端底部。
使用时:
安装前,六组隔断装置5均插接在环状隔断凹槽104内,共同将环状隔断凹槽104填满封闭,安装时,通过栽培桶体1外壁所焊接的螺旋叶片101旋转入干旱沙地内,使其与干旱沙地内部紧紧相贴附;安装后,通过提手502将隔断装置5从环状隔断凹槽104内取出,因相邻栽培腔的每处圆形通孔102内均设置有一张聚脂薄膜层6,故在抽出隔断装置5后,通过聚脂薄膜层6可防止栽培腔103内栽培土壤7中所包含的水分被传导至沙地内;当所栽培的植物根系发达时,其根系可轻易的穿透聚脂薄膜层6,以便于穿出圆形通孔102后垂直往深处钻,汲取土壤深处的水分;进一步的,多余的水分聚集在圆锥形破土壳体2中的储水凹槽201内,日常通过吸水棉条4的毛细作用,使储水凹槽201内的水分传导至栽培腔103内栽培土壤7中,为栽培土壤7内栽培的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
进一步的,栽培土壤7顶面铺设有一层塑料编织网层8,通过该塑料编织网状层8的设计可在白天阻挡太阳光的照射,以减少栽培腔103内栽培土壤7中水分蒸发,且也可在大雨倾盆时,阻拦雨滴对栽培土壤7的直接冲击,避免栽培土壤7的流失。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