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分离领域,具体为一种放射性颗粒检测捕捉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科研实验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放射性颗粒进行检测试验,一般的放射性颗粒会与一些无放射性颗粒混合,在试验之前需要将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分离出来,有时颗粒数量较大,人为的对每一颗颗粒进行放射性检测,效率低并且耗费的时间长,而且检测结果容易出现偏差,人长时间接触放射性颗粒还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本发明阐述的一种放射性颗粒检测捕捉系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可在密封环境下自动的对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的混合物进行检测,避免人直接接触颗粒,提高安全性并且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将每一颗颗粒都隔离开进行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检测后可自动的将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进行分离保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人工检测颗粒耗费时间长、效率低,检测的结果容易出现偏差,而且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放射性颗粒检测捕捉系统,本例的一种放射性颗粒检测捕捉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左右贯通的设有开口向上的通槽,所述通槽前后内壁之间固连有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储存腔,所述储存腔内可储放颗粒的混合物,所述储存腔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内设有隔离装置,所述储存腔内的颗粒进入所述分离腔内,并通过所述隔离装置将每一颗颗粒隔离开,所述分离箱左右两端固连有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相连通于所述分离腔,左侧的所述收纳装置内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可对所述隔离装置内的颗粒进行放射性检测,并且可将放射性颗粒回收于左侧的所述收纳装置内,无放射性颗粒回收于右侧的所述收纳装置内,所述通槽下侧内壁内设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上端连接于所述隔离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所述隔离装置并对所述分离腔内的颗粒进行隔离。
可优选的,所述分离箱上端左右对称的固连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侧可转动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固连有对称转轴,所述对称转轴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所述挡板上端固连有把手,手握所述把手并带动所述挡板转动,进而可将所述储存腔封闭。
有益地,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分离腔内的转轮,所述转轮内固连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前后两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装置,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分离箱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轮圆周面上固连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十八块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远离所述转轮一端相抵于所述分离腔内壁,两块所述隔离板之间刚好可储放一颗颗粒,并且所述隔离板可将相邻的两颗颗粒完全隔离开,避免影响检测结果,启动所述传动装置后通过驱动所述连接轴并带动所述转轮转动,所述储存腔内的颗粒进入所述隔离板之间,可保证每次只有一颗颗粒进入所述分离腔内。
有益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通槽下侧内壁内的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可转动的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下端固连有电机轴,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内固设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机轴下端动力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主动轮上端固连有固定杆,所述主动轮后侧可转动的设有槽轮,所述槽轮下端固连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所述槽轮上端固连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端固连有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前后两端对称且可啮合的设有滑动齿轮,所述滑动齿轮内花键连接有悬臂轴,所述滑动齿轮远离对称中心一端与所述悬臂轴之间固连有电磁弹簧,所述传动腔前后两侧内壁内对称设有皮带槽,所述皮带槽内可转动的设有主动带轮,所述悬臂轴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延伸到所述皮带槽内并固连于所述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上侧可转动的设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连接轴前后两端延伸到所述皮带槽内且分别固连于两侧的从动带轮,对所述电磁弹簧通电可带动所述滑动齿轮滑动,进而使所述滑动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并且两侧的所述电磁弹簧不会同时通电,当对前侧的所述电磁弹簧通电时,前侧的所述滑动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此时启动所述驱动电机,进而通过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固定杆带动所述槽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从动轴带动所述固定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前侧的所述滑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前侧的所述悬臂轴带动前侧的所述主动带轮转动,进而通过前侧的所述传动带带动前侧的所述从动带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轴带动所述转轮逆时针转动,当对后侧的所述电磁弹簧通电时,后侧的所述滑动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此时所述固定齿轮转动并带动后侧的所述滑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后侧的所述悬臂轴带动后侧的所述主动带轮转动,进而通过后侧的所述传动带带动后侧的所述从动带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轴带动所述转轮顺时针转动。
有益地,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槽轮之间的传动比为4,所述固定齿轮与所述滑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为4.5,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进而所述转轮每次转动的角度为20°。
有益地,所述收纳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固连于所述分离箱的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内贯通的设有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相连通于所述分离腔,所述连接导管下端固连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开口向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相连通于所述导向通道,所述分离腔内的颗粒可通过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空腔内并回收起来,放射性颗粒回收于左侧的所述空腔内,无放射性颗粒回收于右侧的所述空腔内。
可优选的,左侧的所述空腔内可转动的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下端固连有短轴,左侧的所述空腔下侧内壁内固设有回收电机,所述短轴下端动力连接于所述回收电机,所述转盘上端环形阵列分布的固连有九个试管,所述试管内开口向上的设有试管腔,最右侧的所述试管腔正对于左侧的所述通孔,放射性颗粒可回收于所述试管腔内,当最右侧的所述试管腔内装满放射性颗粒后,启动所述回收电机,进而通过所述短轴带动所述转盘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试管转动,并且所述转盘每次转动角度为45°。
有益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于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下侧内壁内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前后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扭转轴,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内可转动的设有扭转板,所述扭转板下端延伸到所述收纳槽内且固连于所述扭转轴,所述扭转板可封闭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所述扭转板右端面内固设有检测探头,所述检测探头可检测所述分离腔内正对于所述检测探头的颗粒是否具有放射性。
可优选的,所述扭转板前后两端与所述收纳槽前后两侧内壁之间分别固连有电磁扭簧,所述电磁扭簧电性连接于所述检测探头,当所述检测探头检测到放射性颗粒时,对所述电磁扭簧通电,进而带动所述扭转板转动并打开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此时放射性颗粒通过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进入左侧的所述空腔内,此时对所述电磁扭簧断电,进而在所述电磁扭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扭转板转动并重新封闭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在密封环境下自动的对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的混合物进行检测,避免人直接接触颗粒,提高安全性并且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将每一颗颗粒都隔离开进行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检测后可自动的将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进行分离保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放射性颗粒检测捕捉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的“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F-F”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颗粒检测捕捉系统,主要应用于在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的混合物中将放射性颗粒分离出来,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放射性颗粒检测捕捉系统,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内左右贯通的设有开口向上的通槽27,所述通槽27前后内壁之间固连有分离箱26,所述分离箱26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储存腔25,所述储存腔25内可储放颗粒的混合物,所述储存腔25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分离腔45,所述分离腔45内设有隔离装置103,所述储存腔25内的颗粒进入所述分离腔45内,并通过所述隔离装置103将每一颗颗粒隔离开,所述分离箱26左右两端固连有收纳装置101,所述收纳装置101相连通于所述分离腔45,左侧的所述收纳装置101内设有检测装置102,所述检测装置102可对所述隔离装置103内的颗粒进行放射性检测,并且可将放射性颗粒回收于左侧的所述收纳装置101内,无放射性颗粒回收于右侧的所述收纳装置101内,所述通槽27下侧内壁内设有传动装置100,所述传动装置100上端连接于所述隔离装置103,通过所述传动装置100驱动所述隔离装置103并对所述分离腔45内的颗粒进行隔离。
有益地,所述分离箱26上端左右对称的固连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前侧可转动的设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内固连有对称转轴22,所述对称转轴22后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21,所述挡板24上端固连有把手23,手握所述把手23并带动所述挡板24转动,进而可将所述储存腔25封闭。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隔离装置1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隔离装置103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分离腔45内的转轮20,所述转轮20内固连有连接轴43,所述连接轴43前后两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装置100,所述连接轴43与所述分离箱26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轮20圆周面上固连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十八块隔离板46,所述隔离板46远离所述转轮20一端相抵于所述分离腔45内壁,两块所述隔离板46之间刚好可储放一颗颗粒,并且所述隔离板46可将相邻的两颗颗粒完全隔离开,避免影响检测结果,启动所述传动装置100后通过驱动所述连接轴43并带动所述转轮20转动,所述储存腔25内的颗粒进入所述隔离板46之间,可保证每次只有一颗颗粒进入所述分离腔45内。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传动装置100进行详细说明,所述传动装置100包括设于所述通槽27下侧内壁内的传动腔37,所述传动腔37内可转动的设有主动轮30,所述主动轮30下端固连有电机轴29,所述传动腔37下侧内壁内固设有驱动电机28,所述电机轴29下端动力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28,所述主动轮30上端固连有固定杆36,所述主动轮30后侧可转动的设有槽轮31,所述槽轮31下端固连有固定轴38,所述固定轴38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腔37下侧内壁,所述槽轮31上端固连有从动轴32,所述从动轴32上端固连有固定齿轮35,所述固定齿轮35前后两端对称且可啮合的设有滑动齿轮33,所述滑动齿轮33内花键连接有悬臂轴34,所述滑动齿轮33远离对称中心一端与所述悬臂轴34之间固连有电磁弹簧40,所述传动腔37前后两侧内壁内对称设有皮带槽44,所述皮带槽44内可转动的设有主动带轮39,所述悬臂轴34远离对称中心一端延伸到所述皮带槽44内并固连于所述主动带轮39,所述主动带轮39上侧可转动的设有从动带轮42,所述主动带轮39与所述从动带轮42之间连接有传动带41,所述连接轴43前后两端延伸到所述皮带槽44内且分别固连于两侧的从动带轮42,对所述电磁弹簧40通电可带动所述滑动齿轮33滑动,进而使所述滑动齿轮33与所述固定齿轮35啮合,并且两侧的所述电磁弹簧40不会同时通电,当对前侧的所述电磁弹簧40通电时,前侧的所述滑动齿轮33与所述固定齿轮35啮合,此时启动所述驱动电机28,进而通过所述电机轴29带动所述主动轮30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固定杆36带动所述槽轮31转动,进而通过所述从动轴32带动所述固定齿轮35转动,进而带动前侧的所述滑动齿轮33转动,进而通过前侧的所述悬臂轴34带动前侧的所述主动带轮39转动,进而通过前侧的所述传动带41带动前侧的所述从动带轮42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轴43带动所述转轮20逆时针转动,当对后侧的所述电磁弹簧40通电时,后侧的所述滑动齿轮33与所述固定齿轮35啮合,此时所述固定齿轮35转动并带动后侧的所述滑动齿轮33转动,进而通过后侧的所述悬臂轴34带动后侧的所述主动带轮39转动,进而通过后侧的所述传动带41带动后侧的所述从动带轮42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轴43带动所述转轮20顺时针转动。
有益地,所述主动轮30与所述槽轮31之间的传动比为4,所述固定齿轮35与所述滑动齿轮33之间的传动比为4.5,所述主动带轮39与所述从动带轮42之间的传动比为1,进而所述转轮20每次转动的角度为20°。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收纳装置1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收纳装置101包括左右对称的固连于所述分离箱26的连接导管49,所述连接导管49内贯通的设有导向通道50,所述导向通道50相连通于所述分离腔45,所述连接导管49下端固连有回收箱17,所述回收箱17内设有空腔18,所述空腔18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开口向上的通孔19,所述通孔19相连通于所述导向通道50,所述分离腔45内的颗粒可通过所述导向通道50与所述通孔19进入所述空腔18内并回收起来,放射性颗粒回收于左侧的所述空腔18内,无放射性颗粒回收于右侧的所述空腔18内。
有益地,左侧的所述空腔18内可转动的设有转盘12,所述转盘12下端固连有短轴13,左侧的所述空腔18下侧内壁内固设有回收电机14,所述短轴13下端动力连接于所述回收电机14,所述转盘12上端环形阵列分布的固连有九个试管16,所述试管16内开口向上的设有试管腔15,最右侧的所述试管腔15正对于左侧的所述通孔19,放射性颗粒可回收于所述试管腔15内,当最右侧的所述试管腔15内装满放射性颗粒后,启动所述回收电机14,进而通过所述短轴13带动所述转盘1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试管16转动,并且所述转盘12每次转动角度为45°。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检测装置1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检测装置102包括相连通的设于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50下侧内壁内的收纳槽51,所述收纳槽51前后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扭转轴52,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50内可转动的设有扭转板47,所述扭转板47下端延伸到所述收纳槽51内且固连于所述扭转轴52,所述扭转板47可封闭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50,所述扭转板47右端面内固设有检测探头48,所述检测探头48可检测所述分离腔45内正对于所述检测探头48的颗粒是否具有放射性。
有益地,所述扭转板47前后两端与所述收纳槽51前后两侧内壁之间分别固连有电磁扭簧53,所述电磁扭簧53电性连接于所述检测探头48,当所述检测探头48检测到放射性颗粒时,对所述电磁扭簧53通电,进而带动所述扭转板47转动并打开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50,此时放射性颗粒通过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50进入左侧的所述空腔18内,此时对所述电磁扭簧53断电,进而在所述电磁扭簧53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扭转板47转动并重新封闭左侧的所述导向通道50。
以下结合图1至图7对本文中的一种放射性颗粒检测捕捉系统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时,挡板24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电磁扭簧53处于断电状态,此时扭转板47封闭左侧的导向通道50,此时电磁弹簧40处于断电状态,此时滑动齿轮33与固定齿轮35不啮合。
使用时,将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混合物放入到储存腔25内,手握把手23并转动挡板24,进而关闭储存腔25,此时对前侧的电磁弹簧40通电,进而推动前侧的滑动齿轮33与固定齿轮35啮合,此时启动驱动电机28,进而通过电机轴29带动主动轮30转动,进而通过固定杆36带动槽轮31转动,进而通过从动轴32带动固定齿轮35转动,进而带动前侧的滑动齿轮33转动,进而通过前侧的悬臂轴34带动前侧的主动带轮39转动,进而通过前侧的传动带41带动前侧的从动带轮42转动,进而通过连接轴43带动转轮20逆时针转动,并且转轮20每次转动角度为20°,进而储存腔25内的颗粒可进入分离腔45内,并位于两块隔离板46之间,相邻的两颗颗粒通过隔离板46完全隔离开。
检测探头48可检测分离腔45内正对于左侧的导向通道50的颗粒是否具有放射性,当检测到颗粒无放射性时,扭转板47不转动,此时无放射性的颗粒继续随着转轮20与隔离板46转动,并通过右侧的导向通道50进入右侧的空腔18内回收起来,当检测探头48检测到颗粒有放射性时,对电磁扭簧53通电,进而带动扭转板47转动到收纳槽51内,此时放射性颗粒可通过左侧的导向通道50进入左侧的空腔18内,并回收到试管腔15内,此时对电磁扭簧53断电,进而在电磁扭簧53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扭转板47反转,进而重新封闭左侧的导向通道50。
当最右侧的试管腔15内装满放射性颗粒后,启动回收电机14,进而通过短轴13带动转盘12转动,进而带动试管16转动,并且转盘12每次转动角度为20°,使新的试管16正对于左侧的通孔19。
当储存腔25内的颗粒都进入分离腔45内并检测完后,对后侧的电磁弹簧40通电,进而使后侧的滑动齿轮33与固定齿轮35啮合,此时固定齿轮35转动并带动后侧的滑动齿轮33转动,进而通过后侧的悬臂轴34带动后侧的主动带轮39转动,进而通过后侧的传动带41带动后侧的从动带轮42转动,进而通过连接轴43带动转轮20顺时针转动,进而可使分离腔45内的残留的颗粒能够通过右侧的导向通道50进入到右侧的空腔18内回收起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在密封环境下自动的对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的混合物进行检测,避免人直接接触颗粒,提高安全性并且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将每一颗颗粒都隔离开进行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检测后可自动的将放射性颗粒与无放射性颗粒进行分离保存。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