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缠绕膜,又称拉伸膜、热收缩膜,主要用于包裹产品,一般市场上的缠绕膜都比较注重其力学性能、拉伸性能等,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缠绕膜的其他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阻隔性能就是其中一种。水分、氧气能够滋生细菌,引起物质的氧化腐败,金属生锈等,如果能够有效的阻断水分和氧气等物质,则对于提高产品的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有效防止氧气、水气等小分子物质的渗透。
技术方案: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纳米复合粉体30-40份、丙烯酸接枝聚乙烯120-150份、聚氯乙烯20-40份、聚乙烯醇10-20份、碳化硅晶须1-3份、分散剂2-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3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3份、微晶纤维素0.5-1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1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10份、鱼骨粉1-2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纳米复合粉体35份、丙烯酸接枝聚乙烯140份、聚氯乙烯30份、聚乙烯醇15份、碳化硅晶须2份、分散剂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份、微晶纤维素0.8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7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8份、鱼骨粉1.5份。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复合粉体为:钛酸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纳米晶、高岭土、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0.5:1:2:1.5。
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硅晶须直径为0.2-1μm,长径比为8-20。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钙、乙撑基双硬脂酰胺、聚乙烯蜡、土耳其红油或蜂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复合阻隔缠绕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有成分混合,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在转速搅拌0.5-1h;
(2)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螺杆转速为40-50r/min,各段温度依次为:120-130℃,130-140℃,140-150℃,150-160℃,150-160℃;
(3)将母粒吹塑成薄膜,一区温度为125-135℃,二区温度为135-145℃,三区温度为150-160℃,四区温度为145-155℃,螺杆转速为30-40r/min。
有益效果:
1.纳米复合粉体能够与丙烯酸接枝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形成排列紧密的结构,有效地提高阻隔性能。
2.本发明复合阻隔缠绕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透湿量和透氧量都较低,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有效防止氧气、水气等小分子物质的渗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纳米复合粉体30份、丙烯酸接枝聚乙烯120份、聚氯乙烯20份、聚乙烯醇10份、碳化硅晶须1份、硬脂酸钙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份、微晶纤维素0.5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鱼骨粉1份,其中,纳米复合粉体为钛酸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纳米晶、高岭土、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0.5:1:2:1.5。
上述复合阻隔缠绕膜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成分混合,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在转速搅拌0.5h;
(2)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螺杆转速为40r/min,各段温度依次为:120℃,130℃,140℃,150℃,150℃;
(3)将母粒吹塑成薄膜,一区温度为125℃,二区温度为135℃,三区温度为150℃,四区温度为145℃,螺杆转速为30r/min。
实施例2
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纳米复合粉体35份、丙烯酸接枝聚乙烯140份、聚氯乙烯30份、聚乙烯醇15份、碳化硅晶须2份、乙撑基双硬脂酰胺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份、微晶纤维素0.8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7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8份、鱼骨粉1.5份,其中,纳米复合粉体为钛酸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纳米晶、高岭土、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0.5:1:2:1.5。
上述复合阻隔缠绕膜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成分混合,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在转速搅拌1h;
(2)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螺杆转速为45r/min,各段温度依次为:125℃,135℃,145℃,155℃,155℃;
(3)将母粒吹塑成薄膜,一区温度为130℃,二区温度为140℃,三区温度为155℃,四区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35r/min。
实施例3
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纳米复合粉体40份、丙烯酸接枝聚乙烯150份、聚氯乙烯40份、聚乙烯醇20份、碳化硅晶须3份、聚乙烯蜡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3份、微晶纤维素1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份、鱼骨粉2份,其中,纳米复合粉体为钛酸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纳米晶、高岭土、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0.5:1:2:1.5。
上述复合阻隔缠绕膜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成分混合,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在转速搅拌1h;
(2)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螺杆转速为50r/min,各段温度依次为:130℃,140℃,150℃,160℃,160℃;
(3)将母粒吹塑成薄膜,一区温度为135℃,二区温度为145℃,三区温度为160℃,四区温度为155℃,螺杆转速为40r/min。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以丙烯酸接枝聚乙烯代替聚乙烯醇。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纳米复合粉体30份、丙烯酸接枝聚乙烯130份、聚氯乙烯20份、碳化硅晶须1份、硬脂酸钙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份、微晶纤维素0.5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鱼骨粉1份,其中,纳米复合粉体为钛酸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纳米晶、高岭土、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0.5:1:2:1.5。
上述复合阻隔缠绕膜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成分混合,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在转速搅拌0.5h;
(2)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螺杆转速为40r/min,各段温度依次为:120℃,130℃,140℃,150℃,150℃;
(3)将母粒吹塑成薄膜,一区温度为125℃,二区温度为135℃,三区温度为150℃,四区温度为145℃,螺杆转速为30r/min。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具体地说是:
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纳米复合粉体30份、丙烯酸接枝聚乙烯120份、聚氯乙烯20份、聚乙烯醇10份、碳化硅晶须1份、硬脂酸钙2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份、微晶纤维素0.5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鱼骨粉1份,其中,纳米复合粉体为钛酸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纳米晶、高岭土、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0.5:1:2:1.5。
上述复合阻隔缠绕膜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成分混合,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在转速搅拌0.5h;
(2)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螺杆转速为40r/min,各段温度依次为:120℃,130℃,140℃,150℃,150℃;
(3)将母粒吹塑成薄膜,一区温度为125℃,二区温度为135℃,三区温度为150℃,四区温度为145℃,螺杆转速为30r/min。
对比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含有纳米氧化锌。具体地说是:
一种复合阻隔缠绕膜,由以下成分以重量份制备而成:纳米复合粉体30份、丙烯酸接枝聚乙烯120份、聚氯乙烯20份、聚乙烯醇10份、碳化硅晶须1份、硬脂酸钙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份、微晶纤维素0.5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鱼骨粉1份,其中,纳米复合粉体为钛酸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纳米晶、高岭土的质量比为0.5:1:2。
上述复合阻隔缠绕膜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成分混合,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在转速搅拌0.5h;
(2)将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螺杆转速为40r/min,各段温度依次为:120℃,130℃,140℃,150℃,150℃;
(3)将母粒吹塑成薄膜,一区温度为125℃,二区温度为135℃,三区温度为150℃,四区温度为145℃,螺杆转速为30r/min。
表1复合阻隔缠绕膜的部分性能指标
本发明复合阻隔缠绕膜的部分性能指标见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本发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透湿量和透氧量都较低,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有效防止氧气、水气等小分子物质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