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海洋虾蟹捕捉用深水网箱投饵装置。
背景技术
深水网箱基本都是圆形,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网框底圈用二至三道250mm直径的聚乙烯管,用以网箱的成形和浮力,人可在上面行走操作,网片挂于浮架上。上圈用125mm直径管作为扶手栏杆,上下圈之间的支架也用聚乙烯制成。若采用封闭的网衣,浮架上安设无气及进排水阀,可实现升降。这类网箱操作管理方便,投饵容易且可观察鱼群摄食,设备成本较低。但在海流作用下网衣漂移严重,容积损失率高,适于港湾及半开放海域。浮绳式网箱是浮动式网箱的改进,相比之下,具较强的抗风浪性能,网箱由绳索、箱体、浮力及铁锚等构成,是一个柔软性结构,可随风浪的波动而起伏,网箱是一个六面封闭的箱体、不易披风浪淹没而使鱼逃逸。柔性框架由两根直径2.5cm聚丙烯绳作为主缆绳,多根直径1.7cm的尼龙绳或聚丙烯绳作副缆绳,连接成一组若干个网箱软框架。现有的深水网箱一般都是呈矩阵布置在海水中,对深水网箱进行批量投饵操作效率低,投饵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投食,投饵管道通过投饵管可以将食饵快速输送到深水网箱内,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深水网箱投饵的效率,方便虾蟹捕捉的水产养殖海洋虾蟹捕捉用深水网箱投饵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水产养殖海洋虾蟹捕捉用深水网箱投饵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导向轨道,导向轨道的上部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投饵管道,投饵管道的端部连接有投饵管,投饵管的一端与投饵管道的端部连接,投饵管的另一端为弯曲部,投饵管的轴中心位置为投饵腔;固定板上设有导轨,导轨的上部设有滑座,滑座的顶部设有投饵座,导轨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投饵管的轴中心位置与导轨的内部连通,导轨、滑座以及投饵座的顶部均设有若干投饵孔,投饵孔与导轨的内部连通;滑座与投饵座的两侧底部设有止动槽;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布置在导向轨道的两侧,限位板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前部设有侧座,侧座上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前部设有第一活塞杆,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限位轨道,限位轨道的对内朝向面位置设有导向腔,导向腔位置设有滑块,滑块的背部设有第一往复块,第一往复块安装在第一活塞杆的端部;滑块的前部穿过止动槽;固定板上设有一对卡接座,卡接座布置在导向轨道的两侧;卡接座的前部设有开槽,滑块的前部穿过开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上部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侧部位置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呈水平布置,限位杆的内端与限位块的侧部位置通过螺纹连接,限位杆的外端为自由端;滑块的前端上部设有限位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道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固定片。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道的顶面设有止动板,止动板的端部安装在投饵座的前部。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座的顶部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定位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投饵管道的端部设有锁槽,投饵管的根部设有锁端,锁端锁接在锁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道的前部设有延伸轨道,延伸轨道上设有延伸槽,延伸槽与导向槽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该投饵装置安装在船体上,投饵座通过滑座可以沿着导轨实现滑动调节,从而可以使导轨、滑座以及投饵座顶部的投饵孔实现导通连接;投饵孔与导轨的内部连通;第一液压缸通过第一活塞杆可以控制滑块沿着导向腔实现滑动调节,第一活塞杆通过第一往复块可以方便对滑块进行来回往复操控;可以将滑块的端部推入到止动槽内,通过滑块的端部可以对滑座的底部进行定位止动操控;卡接座通过开槽可以使滑块移动稳定性更加好;通过滑块的端部可以对滑座进行牢固止动锁接;固定板通过导向轨道可以方便对投饵管道进行导向操控,操作者可以将投饵管道的投饵管端部安放在漂浮在海洋中的虾蟹捕捉用深水网箱投食口位置,操作者可以将食饵投入投饵孔内,将食饵塞入导轨内,再将充气泵的充气头安装在投饵孔位置,给投饵孔充气,通过气压的推动可以使食饵快速输送到投饵管道内,投饵管道通过投饵管可以将食饵快速输送到深水网箱内,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深水网箱投饵的效率,方便虾蟹捕捉。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水产养殖海洋虾蟹捕捉用深水网箱投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细节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细节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水产养殖海洋虾蟹捕捉用深水网箱投饵装置,包括固定板11,固定板11上设有导向轨道12,导向轨道12的上部设有导向槽14,导向槽14内设有投饵管道17,投饵管道17的端部连接有投饵管18,投饵管18的一端与投饵管道17的端部连接,投饵管18的另一端为弯曲部19,投饵管18的轴中心位置为投饵腔;固定板11上设有导轨20,导轨20的上部设有滑座21,滑座21的顶部设有投饵座22,导轨20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投饵管18的轴中心位置与导轨20的内部连通,导轨20、滑座21以及投饵座22的顶部均设有若干投饵孔23,投饵孔23与导轨20的内部连通;滑座21与投饵座22的两侧底部设有止动槽24;固定板11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板26,限位板26布置在导向轨道12的两侧,限位板26上设有固定板27,固定板27的前部设有侧座28,侧座28上设有第一液压缸29,第一液压缸29的前部设有第一活塞杆30,固定板27的两侧均设有限位轨道31,限位轨道31的对内朝向面位置设有导向腔32,导向腔32位置设有滑块33,滑块33的背部设有第一往复块34,第一往复块34安装在第一活塞杆30的端部;滑块33的前部穿过止动槽24;固定板11上设有一对卡接座38,卡接座38布置在导向轨道12的两侧;卡接座38的前部设有开槽39,滑块33的前部穿过开槽39;滑块33的上部设有限位块35,限位块35的侧部位置设有限位杆36;限位杆36呈水平布置,限位杆36的内端与限位块35的侧部位置通过螺纹连接,限位杆36的外端为自由端;滑块33的前端上部设有限位座37;导向轨道12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固定片13;导向轨道12的顶面设有止动板25,止动板25的端部安装在投饵座22的前部;卡接座38的顶部设有凹槽40;固定板11上设有定位套筒41;投饵管道17的端部设有锁槽48,投饵管18的根部设有锁端49,锁端49锁接在锁槽48内;导向轨道12的前部设有延伸轨道15,延伸轨道15上设有延伸槽16,延伸槽16与导向槽14连通;固定板11上设有导向座42,导向座42安装在导轨20的两侧,导向座42上设有锁块43,锁块43安装在固定板11上,导向座42的前部设有第二液压缸44,导向座42的前部设有套装座45,第二液压缸44安装在套装座45上,第二液压缸44的前部设有第二活塞杆46,第二活塞杆46的端部设有第二往复块47,第二往复块47安装在锁块43的后部。
本发明水产养殖海洋虾蟹捕捉用深水网箱投饵装置,可以将该投饵装置安装在船体上,投饵座22通过滑座21可以沿着导轨20实现滑动调节,从而可以使导轨20、滑座21以及投饵座22顶部的投饵孔23实现导通连接;投饵孔23与导轨20的内部连通;第一液压缸29通过第一活塞杆30可以控制滑块33沿着导向腔32实现滑动调节,第一活塞杆30通过第一往复块34可以方便对滑块33进行来回往复操控;可以将滑块33的端部推入到止动槽24内,通过滑块33的端部可以对滑座21的底部进行定位止动操控;卡接座38通过开槽39可以使滑块33移动稳定性更加好;通过滑块33的端部可以对滑座21进行牢固止动锁接;固定板11通过导向轨道12可以方便对投饵管道17进行导向操控,操作者可以将投饵管道17的投饵管18端部安放在漂浮在海洋中的虾蟹捕捉用深水网箱投食口位置,操作者可以将食饵投入投饵孔23内,将食饵塞入导轨20内,再将充气泵的充气头安装在投饵孔23位置,给投饵孔23充气,通过气压的推动可以使食饵快速输送到投饵管道17内,投饵管道17通过投饵管18可以将食饵快速输送到深水网箱内,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深水网箱投饵的效率,方便虾蟹捕捉。
其中,滑块33的上部设有限位块35,限位块35的侧部位置设有限位杆36;限位杆36呈水平布置,限位杆36的内端与限位块35的侧部位置通过螺纹连接,限位杆36的外端为自由端;滑块33的前端上部设有限位座37;所以通过限位杆36可以方便对限位块35进行限位控制,通过限位座37可以方便对限位块35进行限位控制。
其中,导向轨道12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固定片13;所以通过固定片13可以方便对导向轨道12的顶部两侧进行固定安装。
其中,导向轨道12的顶面设有止动板25,止动板25的端部安装在投饵座22的前部;所以通过止动板25可以方便对投饵座22的前部进行止动操控。
其中,投饵管道17的端部设有锁槽48,投饵管18的根部设有锁端49,锁端49锁接在锁槽48内;所以可以方便对投饵管18的根部进行牢固安装。
其中,导向轨道12的前部设有延伸轨道15,延伸轨道15上设有延伸槽16,延伸槽16与导向槽14连通;所以延伸轨道15通过延伸槽16可以方便对投饵管道17进行牢固安装。
其中,固定板11上设有导向座42,导向座42安装在导轨20的两侧,导向座42上设有锁块43,锁块43安装在固定板11上,导向座42的前部设有第二液压缸44,导向座42的前部设有套装座45,第二液压缸44安装在套装座45上,第二液压缸44的前部设有第二活塞杆46,第二活塞杆46的端部设有第二往复块47,第二往复块47安装在锁块43的后部;所以第二液压缸44通过第二活塞杆46可以控制第二往复块47实现来回往复运动,第二往复块47的来回往复运动可以控制锁块43实现来回往复运动,通过锁块43可以对滑座21的端部进行牢固锁接操控,锁接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