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具,具体是一种可移动式的英语教学用黑板。
背景技术
英语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合而成,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英语包含约49万词,外加技术名词约30万个,是词汇最多的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黑板,现有英语教学黑板大多存在移动不便的缺陷,也有部分黑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在底部加设滚轮,但大多都不能够保证黑板在静置状态下的稳定性,从而给英语教学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的英语教学用黑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式的英语教学用黑板,包括支撑框、板体、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支撑框为顶部开口的槽状机构,所述板体设置在支撑框内,板体的后侧面上对称固定有滑块,滑块在板体上沿着竖向通长设置,支撑框上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中;所述板体的左右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直齿面,支撑框的前端面右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板体的右侧直齿面相啮合,驱动齿轮的右侧同轴固定有发条,发条的一端固定在驱动齿轮的转轴上,发条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框上;所述支撑框的前端面左侧转动连接有限位齿轮,限位齿轮与板体的左侧直齿面相啮合,限位齿轮的下方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套筒和滑移杆,套筒固定在支撑框上,滑移杆滑动插设在套筒中,滑移杆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齿轮相配合的锁紧块,滑移杆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和套筒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套设在滑移杆的杆体外围,连接块的顶部还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有拉环;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固定在支撑框的底部,左立柱的底部开设有一豁口槽,豁口槽内安装有左滚轮,左滚轮的外轮面与左立柱的下端面平齐;所述右立柱的底部设置有坡面,右立柱的右侧铰接有摆杆,摆杆由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构成,其中第一杆体与右立柱相连接,第二杆体的末端安装有右滚轮,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的夹角与右立柱的右侧面与坡面的夹角相同,摆杆与右立柱连接点到右立柱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该连接点到右滚轮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的横截面呈倒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为刚性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有第一磁块,右立柱上设置有第二磁块,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的相对面磁极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框的右侧底部还固定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能够根据教师的身高对板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且高度调节操作简单快捷;同时能够在静置状态和移动状态之间进行快速切换,到达了省时省力的效果,且在静置状态下的稳定性高,方便英语教学工作的展开。
附图说明
图1为可移动式的英语教学用黑板静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移动式的英语教学用黑板移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移动式的英语教学用黑板中板体与支撑框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框、11-滑槽、12-把手、2-板体、21-直齿面、22-滑块、3-驱动齿轮、31-发条、4-限位齿轮、51-套筒、52-滑移杆、521-锁紧块、522-连接块、53-弹簧、54-牵引绳、55-拉环、6-左立柱、61-豁口槽、62-防滑垫、7-右立柱、71-坡面、8-左滚轮、9-摆杆、91-第一杆体、92-第二杆体、10-右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移动式的英语教学用黑板,包括支撑框1、板体2、左立柱6和右立柱7;所述支撑框1为顶部开口的槽状机构,所述板体2设置在支撑框1内,板体2的后侧面上对称固定有滑块22,滑块22在板体2上沿着竖向通长设置,支撑框1上开设有与滑块22相配合的滑槽11,滑块22滑动连接在滑槽11中,进一步的,滑块22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这种卡接式的滑动更加稳定;所述板体2的左右两侧面对称设置有直齿面21,支撑框1的前端面右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3,驱动齿轮3与板体2的右侧直齿面21相啮合,驱动齿轮3的右侧同轴固定有发条31,发条31的一端固定在驱动齿轮3的转轴上,发条31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框1上,且当板体2位于支撑框1内时,发条31处于蓄力状态;所述支撑框1的前端面左侧转动连接有限位齿轮4,限位齿轮4与板体2的左侧直齿面21相啮合,限位齿轮4的下方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套筒51和滑移杆52,套筒51固定在支撑框1上,滑移杆52滑动插设在套筒51中,滑移杆52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齿轮4相配合的锁紧块521,当锁紧块521深入到限位齿轮4的齿槽中时将对限位齿轮4的转动进行限定,进而完成对板体2的移动的限定,滑移杆52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块522,连接块522和套筒51之间连接有弹簧53,弹簧53套设在滑移杆52的杆体外围,进一步的,弹簧53为刚性弹簧,连接块52的顶部还连接有牵引绳54,牵引绳54的另一端固定有拉环55,具体使用时,向下拽拉拉环55,从而通过牵引绳54带动滑移杆52向下移动,锁紧块521与限位齿轮4脱离配合,从而解除限位齿轮4对板体2的限定,弹簧53被拉伸,发条31存储的势能得以转化为驱动齿轮3的转动能,驱动齿轮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直齿轮21带动板体2向上移动,从而完成对板体2高度的调节,待调整到合适高度以后,松开拉环55,在弹簧53回复弹力的作用下,锁紧块521复位,从而重新对限位齿轮4进行限定,进而完成对板体2的重新固定,整个调节过程操作起来十分便捷;
所述左立柱6和右立柱7固定在支撑框1的底部,左立柱6的底部开设有一豁口槽61,豁口槽61内安装有左滚轮8,左滚轮8的外轮面与左立柱6的下端面平齐;所述右立柱7的底部设置有坡面71,右立柱72的右侧铰接有摆杆9,摆杆9由第一杆体91和第二杆体92构成,其中第一杆体91与右立柱72相连接,第二杆体92的末端安装有右滚轮10,第一杆体91和第二杆体92之间的夹角与右立柱7的右侧面与坡面71的夹角相同,摆杆9与右立柱7连接点到右立柱7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该连接点到右滚轮10之间的距离,静置状态下,右滚轮10悬空设置,第一杆体91的一侧与右立柱7相贴合,移动状态下,右滚轮10着地,第一杆体91的另一侧与右立柱7相贴合,此时第二杆体92与坡面71相抵触,从而在整体装置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右滚轮10与地面紧密贴合,整体装置处于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左滚轮8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整体移动,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摆杆9产生转动,优选的移动方向应与图2保持一致;
所述左立柱6和右立柱7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垫62,可以提高静置状态下整体装置的防滑能力,保证稳定性;
所述第一杆体91上设置有第一磁块911,右立柱7上设置有第二磁块72,第一磁块911和第二磁块72的相对面磁极相反,当右滚轮10处于悬空状态时,第一磁块911和第二磁块72会相互吸引从而对摆动杆9进行固定;
所述支撑框1的右侧底部还固定有把手12,方便对右立柱7进行抬高,同时还可以作为整体装置移动时的牵引借力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对板体2的高度进行调节,具体方法为:向下拽拉拉环55,从而通过牵引绳54带动滑移杆52向下移动,锁紧块521与限位齿轮4脱离配合,从而解除限位齿轮4对板体2的限定,弹簧53被拉伸,发条31存储的势能得以转化为驱动齿轮3的转动能,驱动齿轮3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直齿轮21带动板体2向上移动,待调整到合适高度以后,松开拉环55,在弹簧53回复弹力的作用下,锁紧块521复位,从而重新对限位齿轮4进行限定,进而完成对板体2的重新固定;静置状态下,左立柱6和右立柱7对整体装置进行支撑,保证稳定性,当需要移动时,将右立柱7抬高,然后转动摆杆9,使得第二杆体92与坡面71相抵触,从而在整体装置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右滚轮10与地面紧密贴合,整体装置处于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左滚轮8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整体移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