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出料口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机械设备用喷气式双振动效果的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出料口装置为机械设备对产品加工后进行出料的一种出料机构,其一般为斗口状结构,按倾斜的方式安装在设备的底部,便于流出的物料被有效接取,一般的结构为焊板焊接而成构成的斗口状,结构复杂一点的带有振动马达,利用振动马达的振劝效应,使物料更容易下滑,提高落料出料速度。
基于上述对结构复杂的振动式出料口机构的描述发现,现有的这类结构的出料口结构单一,功能性差,振动马达振动效应一般多作用于出料口本身上,并且机械设备底部出料时由于有些结构带有铰笼出料器,会在铰笼出料器的底侧位有物料滞留,因此,这种带有铰笼出料器结构的出料装置在功能结构上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机械设备用喷气式双振动效果的出料机构,以解决现有的这类结构的出料口结构单一,功能性差,振动马达振动效应一般多作用于出料口本身上,并且机械设备底部出料时由于有些结构带有铰笼出料器,会在铰笼出料器的底侧位有物料滞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机械设备用喷气式双振动效果的出料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机械设备用喷气式双振动效果的出料机构,包括左撑架,填料口,出料斗,接料斗,第一波纹座,第二波纹座,铰笼,法兰接口,连杆,轴承座,左接架,右接架,振动马达,带轮,扳管架,右架板,进管口,拐槽,喷头放置孔,撑座和外接管;所述左撑架的顶面安装有填料口,且在左撑架的底面设有漏斗腔状结构的出料斗,并且在出料斗的一外壁上安装有一处与外电源实现电性连接的振动马达;所述填料口的右侧设有与之贯通的左接架,左接架的右侧设有第二波纹座和第一波纹座,并且在第一波纹座和第二波纹座之间连接有一段腔体结构的接料斗;所述第一波纹座的右端面连接有右接架,且右接架的右侧安装在架体结构的右架板的左端面上;所述右架板和填料口上通过左右两处轴承座贯穿有一处螺旋推进器结构的铰笼,并且在铰笼的右端输出杆上安装有用于与顶部机械设备传动部件传送带挂接配合的带轮。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斗,第一波纹座,第二波纹座,左接架以及右接架共同构成了一个长方形槽腔结构的斗腔结构,构成的斗腔结构与填料口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波纹座和第二波纹座为长方形斗腔结构的弹性中间段,它们与顶侧铰笼之间留有两厘米的间隙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马达的右端通过弧形板连接有一根连杆,且连杆为右上倾斜式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右端头安装有一处撑座,且撑座为回形板与圆柱焊接而成的支撑件结构,其圆形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接料斗底面右侧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右架板上贯穿有进管口,且在喷头放置孔的外侧对应安装有法兰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管口的外围延伸开设有两道内沉式槽结构的拐槽,且在拐槽的终端还设有与槽腔相连接的喷头放置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这款底部出料机构为复合式结构,在现有的铰笼式出料机构的结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性添加及结构的改进,首先,位于出料口一侧的接料斗腔做成弹性结构,双端采用波纹柔性段连接在斗腔的左右架上,将其与出料口外壁上原有的振动马达实现接触式连接,使振动马达产生的振动效果同步传递到接料斗上,从而可加速接料斗的出料效果,使接料斗内接入的物料,向左流向出料口时更加顺利,配合顶侧铰笼能够更好的出料。其次,在接料斗腔右侧架上设有法兰接口,用于与外部进气管道实现连接,使外部压力气源进入料斗内,使装置使用完毕后,一些粉尘式的滞留物料被向左吹走,滞留粉尘状物料实现气源式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左撑架-1,填料口-2,出料斗-3,接料斗-4,第一波纹座-5,第二波纹座-6,铰笼-7,法兰接口-8,连杆-9,轴承座-10,左接架-11,右接架-12,振动马达-13,带轮-14,扳管架-15,右架板-16,进管口-17,拐槽-18,喷头放置孔-19,撑座-20,外接管-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机械设备用喷气式双振动效果的出料机构,包括有:左撑架1,填料口2,出料斗3,接料斗4,第一波纹座5,第二波纹座6,铰笼7,法兰接口8,连杆9,轴承座10,左接架11,右接架12,振动马达13,带轮14,扳管架15,右架板16,进管口17,拐槽18,喷头放置孔19,撑座20和外接管21;所述左撑架1的顶面安装有填料口2,且在左撑架1的底面设有漏斗腔状结构的出料斗3,并且在出料斗3的一外壁上安装有一处与外电源实现电性连接的振动马达13;所述填料口2的右侧设有与之贯通的左接架11,左接架11的右侧设有第二波纹座6和第一波纹座5,并且在第一波纹座5和第二波纹座6之间连接有一段腔体结构的接料斗4;所述第一波纹座5的右端面连接有右接架12,且右接架12的右侧安装在架体结构的右架板16的左端面上;所述右架板16和填料口2上通过左右两处轴承座10贯穿有一处螺旋推进器结构的铰笼7,并且在铰笼7的右端输出杆上安装有用于与顶部机械设备传动部件传送带挂接配合的带轮14。
其中:接料斗4,第一波纹座5,第二波纹座6,左接架11以及右接架12共同构成了一个长方形槽腔结构的斗腔结构,构成的斗腔结构与填料口2贯通,铰笼7横跨在这些结构的上面。
其中:第一波纹座5和第二波纹座6为长方形斗腔结构的弹性中间段,它们与顶侧铰笼7之间留有两厘米的便于物料流出间隙距离,这一间隙距离也是速接料斗4产生振动效果的起伏间隙,同时为避免物料在第一波纹座5和第二波纹座6的内壁形成滞留,两波纹段内壁为水平面结构。
其中:振动马达13的右端通过弧形板连接有一根连杆9,且连杆9为右上倾斜式设置,振动马达13所产生的振动效果,传递到连杆9上,使连杆9产生同步振动效果。
其中:连杆9的右端头安装有一处撑座20,且撑座20为回形板与圆柱焊接而成的支撑件结构,其圆形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接料斗4底面右侧位置处,连杆9产生的同步振动效果,利用撑座20传递到接料斗4上,使接料斗4产生振动效果,从而可加速接料斗4的出料效果,使接料斗4内接入的物料,向左流向出料斗3时更加顺利,配合顶侧铰笼7能够更好的出料。
其中:右架板16上贯穿有用于使带有喷头的气管穿入到斗腔内的进管口17,且在喷头放置孔19的外侧对应安装有用于使外部气源管道密封接入的法兰接口8。
其中:进管口17的外围延伸开设有两道内沉式槽结构的拐槽18,拐槽18用于使现有技术的双喷头式气管双侧式沉入安装,且在拐槽18的终端还设有与槽腔相连接的,用于放置双喷头的喷头放置孔19。
使用时:本装置正常使用时,位于机械设备的底侧,并将机械设备上的动力主动轮挂到本装置上的带轮14上,使铰笼7实现出料推动动作,振动马达13通电动作时,产生的振动效果不但会作用于填料口2上,而且还会在如图3所示连杆9的传递作用下,将振动效果同步作用于接料斗4上,由于接料斗4的两侧是通过柔性连接的第一波纹座5和第二波纹座6连接在装置两侧的,因此,接料斗4受到振动效应时,右侧会向左作趋势性的振动效果,使接料斗4内不易滑出的物料更易滑出,配合顶部铰笼7动作,向左方向的出料效果更好,将如图2所示的进管口17内穿入双喷头或三喷头式结构的气管,喷头及气管分别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安装在两侧的拐槽18和喷头放置孔19内,并使气管与如图7所示穿入到法兰接口8内的外接管21相对接,使外部气源进入外接管21内的气体进入到所安装的喷头式气管内,对接料斗4内滞留气体进行清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上述所提到的喷头式气管,为现有技术,不在保护范围内,为市场标准喷管件,本装置只提供右架板16内侧面的管槽结构,以便于这种喷管件的合理沉入式放置,实现较好的喷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