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床垫是一种为了保证使用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一种物品,床垫的舒适度决定着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对生活质量有了追求,睡眠的质量对人体的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市场上床垫的品种越来越多,但是大多床垫的体积和质量都较大,当床垫闲置或需要更换时,都为使用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床垫支撑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大多床垫的体积和质量都较大,当床垫闲置或需要更换时,都为使用者造成了极大困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把手和活动辊,所述底板的外侧拐角处均转动连接有移动轮,且移动轮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侧通过滑槽与底板滑动连接,且限位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滑槽相互固定,同时滑槽分别预留在底板的前后表面,所述把手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与凹槽转动连接,且凹槽预留在底板的左表面,所述底板的左端上方通过旋转接头与支撑板相互连接,且支撑板的左端后方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活动辊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左右两端,且右端的活动辊后方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活动辊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连接轴与立柱转动连接,且立柱固定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活动辊的外侧包裹有传送带,且传送带的下端从通孔内部穿过,所述通孔开设在承重板的下端内部,且承重板固定在支撑板的上方,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粘性层,且粘性层的上方通过魔术贴与床垫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呈弧形,且该弧形结构的半径与移动轮的半径相同,同时限位板关于移动轮的垂直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后方通过滑槽与底板构成滑动机构,且该滑动机构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滑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左端下方通过旋转接头与底板构成翻转机构,且该翻转机构的翻转范围为0-90°。
优选的,所述活动辊的外表面和传送带的内表面均呈锯齿状结构,且二者啮合连接,同时传送带的厚度等于通孔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厚度等于活动辊的直径,且承重板的宽度大于传送带的宽度,同时传送带的宽度等于通孔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床垫的下方通过魔术贴和粘性层与传送带构成拆卸安装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在底板的外侧拐角处均转动连接有移动轮,使用者可通过对装置整体进行推动,完成其位置的调节,该设置便于将床垫提前移动至指定地点,同时移动轮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动结构的限位板,限位板呈弧形结构,可通过限位板与移动轮的贴合,增大移动轮滚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完成了移动轮的固定,避免装置整体发生滑动。
(2)、该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在底板的上方翻转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上方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活动辊,且活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相互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活动辊的转动完成传送带的滚动,从而使床垫与装置整体分离,完成床垫的拆卸,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移动轮;3、限位板;4、滑槽;5、固定螺栓;6、把手;7、转轴;8、凹槽;9、旋转接头;10、支撑板;11、第一电机;12、活动辊;13、第二电机;14、连接轴;15、立柱;16、传送带;17、通孔;18、承重板;19、粘性层;20、魔术贴;21、床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移动轮2、限位板3、滑槽4、固定螺栓5、把手6、转轴7、凹槽8、旋转接头9、支撑板10、第一电机11、活动辊12、第二电机13、连接轴14、立柱15、传送带16、通孔17、承重板18、粘性层19、魔术贴20和床垫21,底板1的外侧拐角处均转动连接有移动轮2,且移动轮2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板3,限位板3的内侧通过滑槽4与底板1滑动连接,且限位板3通过固定螺栓5与滑槽4相互固定,同时滑槽4分别预留在底板1的前后表面,把手6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转轴7与凹槽8转动连接,且凹槽8预留在底板1的左表面,底板1的左端上方通过旋转接头9与支撑板10相互连接,且支撑板10的左端后方安装有第一电机11,活动辊12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0的上方左右两端,且右端的活动辊12后方安装有第二电机13,活动辊12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连接轴14与立柱15转动连接,且立柱15固定在支撑板10的上方,活动辊12的外侧包裹有传送带16,且传送带16的下端从通孔17内部穿过,通孔17开设在承重板18的下端内部,且承重板18固定在支撑板10的上方,传送带16的外表面设置有粘性层19,且粘性层19的上方通过魔术贴20与床垫21相互连接;
限位板3呈弧形,且该弧形结构的半径与移动轮2的半径相同,同时限位板3关于移动轮2的垂直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提高了限位板3与移动轮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可通过限位板3对移动轮2进行固定,避免其进行滚动;
限位板3的后方通过滑槽4与底板1构成滑动机构,且该滑动机构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滑动,可通过限位板3的滑动使其内表面与移动轮2相贴合,以增大移动轮2滚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完成移动轮2的固定;
支撑板10的左端下方通过旋转接头9与底板1构成翻转机构,且该翻转机构的翻转范围为0-90°,可通过支撑板10的翻转使床垫21与地面相垂直,便于使用者将床垫21贴着墙面安置,为使用者闲置床垫21的安置提供了便利;
活动辊12的外表面和传送带16的内表面均呈锯齿状结构,且二者啮合连接,同时传送带16的厚度等于通孔17的深度,可通过活动辊12的转动带动传送带16进行滚动,从而对床垫21进行传送,完成床垫21与装置整体的分离;
承重板18的厚度等于活动辊12的直径,提高了传送带16与承重板18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且承重板18的宽度大于传送带16的宽度,同时传送带16的宽度等于通孔17的宽度,便于传送带16从通孔17内部穿过;
床垫21的下方通过魔术贴20和粘性层19与传送带16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便于对床垫21进行拆卸。
使用时,首先将床垫21置于传送带16正上方,然后将床垫21向下平移,使魔术贴20与粘性层19之间进行贴合,从而完成床垫21与装置整体之间的安装,当需要对床垫21进行拆卸时,使用者可先通过转轴7将把手6向外转动,并通过把手6将装置整体拖动至目的地,在此过程中移动轮2发生滚动,从而完成装置整体的移动,待装置移动至指定区域后,使用者可对移动轮2左右两侧的限位板3进行滑动,使限位板3的内表面与移动轮2相贴合,并通过固定螺栓5对限位板3进行固定,以增大移动轮2滚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完成移动轮2的固定,避免装置整体进行滑动,此时使用者可将装置整体接入外置电源并启动第一电机11,与此同时支撑板10进行转动,待其向上翻转90°与底板1相互垂直时,即可关闭第一电机11,此时床垫21与地面相垂直,与墙面相平行,使用者可启动第二电机13,使第二电机13带动活动辊12进行转动,由于活动辊12与传送带16啮合连接,因此在活动辊12转动的过程中,传送带16在其外侧进行滚动,将床垫21向下传送,在此过程中,床垫21的下端内侧的魔术贴20逐渐与传送带16外侧的粘性层19分离,待床垫21底部与地面相接触时,即可关闭第二电机13,此时使用者可对床垫21与传送带16进行进一步分离,待二者完全分离后,再次启动第一电机11,使支撑板10向下翻转90°与底板1相贴合,最后再将装置整体移动至初始位置进行固定即可,这就是该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的使用过程,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辅助卸装的床垫支撑装置,在底板1的外侧拐角处均转动连接有移动轮2,使用者可通过对装置整体进行推动,完成其位置的调节,该设置便于将床垫21提前移动至指定地点,同时移动轮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滑动结构的限位板3,限位板3呈弧形结构,可通过限位板3与移动轮2的贴合,增大移动轮2滚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完成了移动轮2的固定,避免装置整体发生滑动,除此之外,在底板1的上方翻转连接有支撑板10,且支撑板10的上方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活动辊12,且活动辊12之间通过传送带16相互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活动辊12的转动完成传送带16的滚动,从而使床垫21与装置整体分离,完成床垫21的拆卸,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