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智能家居地漏除毛装置。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下水道排水管和室内地面的重要部件,地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室内的环境质量及空气质量,根据调查发现,卫生间的地漏经常会缠绕较多的毛发,而业主在清理毛发时,需要用手将地漏的盖子取下,再用手将毛发从盖子上清理,非常容易弄脏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地漏除毛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方便业主清理地漏上的毛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家居地漏除毛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开口朝下的杯状壳体,所述杯状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2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以杯状壳体的中心呈对应设置;所述杯状壳体的中部穿设有除毛组件,所述除毛组件包括转动杆、安装架、圆柱形粘附体、轴承和可拆卸连接头;所述轴承安装于杯状壳体的顶部;所述转动杆包括杆套、主杆和杆柄;所述杆套固定套设于轴承的内圈上,所述主杆活动套设于杆套内,并与杆套滑移配合;所述杆柄安装于主杆的顶端;所述圆柱形粘附体由多层圆形的圆形粘贴层堆叠而成,所述圆形粘贴层的材料和结构与胶带的材料相同;所述圆柱形粘附体固定于安装架的底部;所述安装架的顶部通过可拆卸连接头与主杆的底端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头、支撑轴、竖杆和固定盘;所述支撑轴活动穿设于主头上,且其一端与杯状壳体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顶端与主头固定连接,底端与固定盘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除毛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安装于主杆位于杯状壳体内的杆体上;所述顶板安装于杯状壳体内,且被转动杆穿过;所述弹簧套设于主杆位于杯状壳体内的杆体上,且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抵触。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的底部竖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穿过所述圆柱形粘附体;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包覆有BOPP原膜。
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套杆、第一顶杆;所述第一套杆竖直穿设于安装架上,其中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顶杆活动套设于第一套杆的内部,并与第一套杆的内壁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业主可将本装置安装于地漏的上方,然后手动地操作除毛组件,将地漏的盖板上的毛发轻松地去除,而不需要将盖板取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智能家居地漏除毛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压紧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杯状壳体;2、支撑轴;31、转动杆;311、主杆;312、杆套;313、杆柄;32、安装架;33、圆柱形粘附体;34、可拆卸连接头;35、轴承;36、第一弹簧;37、顶板;38、底板;41、主头;42、杯状罩体;43、竖杆;44、环形密封圈;45、固定盘;5、螺杆;6、压紧杆;61、第二套杆;62、第二顶杆;63、第二弹簧;7、地漏;71、盖板;81、第一套杆;82、第一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地漏除毛装置,包括开口朝下的杯状壳体1,杯状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2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以杯状壳体1的中心呈对应设置。
支撑组件包括主头41、密封罩、支撑轴2、压紧杆6、竖杆43和固定盘45。其中,支撑轴2活动穿设于主头41上,且其一端与杯状壳体1垂直固定连接;如此,杯状壳体1可通过支撑轴2相对于主头41进行转动。另外,竖杆43的顶端与主头41固定连接,底端与固定盘45固定连接。固定盘45采用吸盘,或者涂有强力胶的塑胶板(与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一些可贴在墙面上的置物架的固定部件相同)。
密封罩包括杯状罩体42,螺杆5和环形密封圈44;杯状罩体42的开口朝下,且被竖杆43穿过;螺杆5与主头41竖直螺纹连接,且下端与杯状罩体42转动连接;环形密封圈44固定于杯状罩体42的开口处。
压紧杆6包括第二套杆61、第二顶杆62和第二弹簧63;第二套杆61的顶端固定于杯状壳体1上,底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二顶杆62的一端活动设置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二弹簧63位于第二套杆61的内部,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纳槽的槽底和第二顶杆62固定连接。
因此,在安装时,先将地漏7附近的地砖清理干净,然后将装置放在地漏7的正上方,使第二顶杆62能够压在地漏7的盖板71上。然后将固定盘45贴在地砖上;若固定盘45是具有粘性的,则需要等待几个小时。之后,转动螺杆5,将杯状罩体42下压,使得环形密封圈44能够压紧于地砖上,将固定盘45封闭,以避免水与固定盘45接触,影响其稳固性。
杯状壳体1的中部穿设有除毛组件,除毛组件包括转动杆31、安装架32、圆柱形粘附体33、轴承35和可拆卸连接头34;轴承35安装于杯状壳体1的顶部;转动杆31包括杆套312、主杆311和杆柄313;杆套312固定套设于轴承35的内圈上,主杆311活动套设于杆套312内,并与杆套312滑移配合。
圆柱形粘附体33固定于安装架32的底部,其由多层圆形的圆形粘贴层堆叠而成,圆形粘贴层的材料和结构与胶带的材料相同,底面具有粘性,顶面无粘性。需要说明的时,最上层的圆形粘贴层,其顶面也采用胶带的粘贴面的结构,进而能够通过更强的强力胶固定于安装架32上。另外,每一层圆形粘贴层的边缘均一体形成有撕条,并且上下两层的圆形粘贴层上的撕条呈交错设置。如此,可方便将每一层圆形粘贴层撕下。
安装架32的顶部通过可拆卸连接头34与转动杆31的底端连接,进而可进行对安装架32的拆卸。
另外,除毛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36、顶板37和底板38;顶板37安装于主杆311位于杯状壳体1内的杆体上;顶板37安装于杯状壳体1内,且被转动杆31穿过;第一弹簧36套设于主杆311位于杯状壳体1内的杆体上,且两端分别与顶板37和底板38抵触。如此,主杆311在第一弹簧36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向上的趋势。
另外,安装架32的底部竖直设置有伸缩杆,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套杆81、第一顶杆83;所述第一套杆81竖直穿设于安装架32上,其中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顶杆82活动套设于第一套杆81的内部,并与第一套杆81的内壁紧密接触(通过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顶杆82不会自由滑动)。第一顶杆82穿过圆柱形粘附体33,其表面包覆有BOPP原膜,进而不会与圆形粘贴层粘住。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
在安装完成后,业主通过杆柄313下压主杆311,使得圆柱形粘附体33的下表面与盖板71接触,使得毛发能够粘在圆形粘贴层上,然后再转动杆31柄(一般360度即可),使得圆形粘贴层充分地将毛发粘住。然后释放杆柄313,待圆柱形粘附体33回位后,再将杯状壳体1转动至水平状态,撕下圆柱形粘附最下层的圆形粘贴层即可。由于伸缩杆的存在,圆柱形粘附体33也不会相对于安装架32转动。随着圆形粘贴层越来越少,第一顶杆82也会沿着第一套杆81上升。当圆形粘贴层用完后,可将备用的圆柱形粘附体33重新安装于安装架32上,安装时,先将第一顶杆82复位。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