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材添加复合材料设备,特别的,是一种木塑材料加工多向纤维处理的加工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木塑建材是通过木粉、稻壳、秸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与粘合剂配合经过挤压、模压、注射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但是在混合材料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由于常见的树脂粘合剂本身不溶于水与植物纤维间的相容性较差,界面粘结强度低,没有处理好就容易影响木塑建材的硬度,且还会影响木塑建材的颜色使其出现色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木塑材料加工多向纤维处理的加工搅拌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木塑材料加工多向纤维处理的加工搅拌设备,其结构包括:揉搓器、烘干箱、搅拌腔、底座、进料机体、控制器,所述揉搓器水平贯穿烘干箱左侧的端头,所述烘干箱垂直固定在搅拌腔的顶部且边缘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底座顶面与进料机体的脚杆通过焊接固定,所述进料机体侧边的线性电机与揉搓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弯管固定在烘干箱的顶部,所述搅拌腔垂直固定在进料机体的右侧并且与内部的电机相连接,所述揉搓器其内部结构包括:纤维分离腔、底板、加热板、插槽、集中斗,所述纤维分离腔紧密贴合在底板的上端,所述加热板嵌套固定在底板的内部并与插槽紧密贴合,所述集中斗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的底部,且顶部的端头与纤维分离腔底面平齐,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进料机体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分离腔由二阶干燥腔、压腔、搓板组成,所述二阶干燥腔水平固定在压腔的顶部并且通过左侧的料管连接,所述压腔水平固定在搓板的顶部且端面紧密贴合,所述二阶干燥腔右侧的端头与烘干箱相契合,所述搓板安设在底板的上端且边缘紧密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阶干燥腔由延伸料管、静电板、外腔、连接斗、换向中板组成,所述延伸料管通过胶连接固定在外腔右侧的凹槽,所述静电板设有两个水平贴附在外腔内壁的上下端并与中部的换向中板平行,所述连接斗通过外螺纹与压腔左侧的螺纹相咬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腔由滑槽、阻向底板、嵌板组成,所述阻向底板设有两个垂直安设在滑槽之间,所述嵌板贴附在滑槽通孔的顶部且与阻向底板左侧端面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搓板由底槽、梯板、横板组成,所述底槽焊接固定在横板上端并与顶部的滑槽相平行,所述梯板设有两个,且均安设在阻向底板的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向底板由伸缩盒、滑杆、承力轴、压板、搓片组成,所述滑杆垂直贯穿伸缩盒的中部并与底槽紧密嵌套,所述压板通过两侧的承力轴与伸缩盒底端端头连接,所述搓片嵌套固定在压板的底部且通过胶水加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嵌板由卡位板、滑板、边槽垫组成,所述滑板水平贯穿卡位板的底端,所述边槽垫贴合固定在卡位板与滑板形成的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向中板中部为镂空结构且通过倒角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中部设有一个与集中斗圆径一致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梯板靠上表面设有弧形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内部为波浪型状内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揉搓器对需要添加的木粉以及其他植物纤维进行处理,通过压板戳片进行挤压揉散,然后底部的加热板发热干燥其水分使纤维变得松散更好与粘合剂进行混合,部分粘合剂可以附着在纤维交织的区域使粘合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进后揉散植物纤维利用纤维产生的空隙使粘合剂附着在其交织的位置,提高材料间的相容性,在经过后期挤压的过程中材料的硬度以及韧性能够有很大程度上的加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木塑材料加工多向纤维处理的加工搅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揉搓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纤维分离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二阶干燥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阻向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压腔与搓板的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阻向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滑杆与滑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揉搓器-1、烘干箱-2、搅拌腔-3、底座-4、进料机体-5、控制器-6、纤维分离腔-11、底板-12、加热板-13、插槽-14、集中斗-15、二阶干燥腔-111、压腔-112、搓板-113、延伸料管-1111、静电板-1112、外腔-1113、连接斗-1114、换向中板-1115、滑槽-1121、阻向底板-1122、嵌板-1123、底槽-1131、梯板-1132、横板-1133、伸缩盒-a1、滑杆-a2、承力轴-a3、压板-a4、搓片-a5、卡位板-b1、滑板-b2、边槽垫-b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11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揉搓器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木塑材料加工多向纤维处理的加工搅拌设备,其结构包括:揉搓器1、烘干箱2、搅拌腔3、底座4、进料机体5、控制器6,所述揉搓器1水平贯穿烘干箱2左侧的端头,所述烘干箱2垂直固定在搅拌腔3的顶部且边缘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底座4顶面与进料机体5的脚杆通过焊接固定,所述进料机体5侧边的线性电机与揉搓器1相连接,所述控制器6通过弯管固定在烘干箱2的顶部,所述搅拌腔3垂直固定在进料机体5的右侧并且与内部的电机相连接,所述揉搓器1其内部结构包括:纤维分离腔11、底板12、加热板13、插槽14、集中斗15,所述纤维分离腔11紧密贴合在底板12的上端,所述加热板13嵌套固定在底板12的内部并与插槽14紧密贴合,所述集中斗15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12的底部,且顶部的端头与纤维分离腔11底面平齐,所述底板12通过螺栓固定在进料机体5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分离腔11由二阶干燥腔111、压腔112、搓板113组成,所述二阶干燥腔111水平固定在压腔112的顶部并且通过左侧的料管连接,所述压腔112水平固定在搓板113的顶部且端面紧密贴合,所述二阶干燥腔111右侧的端头与烘干箱2相契合,所述搓板113安设在底板12的上端且边缘紧密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阶干燥腔111由延伸料管1111、静电板1112、外腔1113、连接斗1114、换向中板1115组成,所述延伸料管1111通过胶连接固定在外腔1113右侧的凹槽,所述静电板1112设有两个水平贴附在外腔1113内壁的上下端并与中部的换向中板1115平行,所述连接斗1114通过外螺纹与压腔112左侧的螺纹相咬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腔112由滑槽1121、阻向底板1122、嵌板1123组成,所述阻向底板1122设有两个垂直安设在滑槽1121之间,所述嵌板1123贴附在滑槽1121通孔的顶部且与阻向底板1122左侧端面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搓板113由底槽1131、梯板1132、横板1133组成,所述底槽1131焊接固定在横板1133上端并与顶部的滑槽1121相平行,所述梯板1132设有两个,且均安设在阻向底板1122的右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向底板1122由伸缩盒a1、滑杆a2、承力轴a3、压板a4、搓片a5组成,所述滑杆a2垂直贯穿伸缩盒a1的中部并与底槽1131紧密嵌套,所述压板a4通过两侧的承力轴a3与伸缩盒a1底端端头连接,所述搓片a5嵌套固定在压板a4的底部且通过胶水加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嵌板1123由卡位板b1、滑板b2、边槽垫b3组成,所述滑板b2水平贯穿卡位板b1的底端,所述边槽垫b3贴合固定在卡位板b1与滑板b2形成的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向中板1115中部为镂空结构且通过倒角处理,便于纤维在内部更快的进行干燥,同时利用顶部的静电板1112使其分散开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12中部设有一个与集中斗15圆径一致的通孔,用于对底部的原理进行收集便于揉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梯板1132靠上表面设有弧形内槽后端出料的时候避免与边角过多的摩擦,使纤维变碎混合的时候难以附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1121内部为波浪型状内槽,在移动的时候使阻向底板1122能够左右进行移动摩擦。
工作原理:
机器在工作的时候通过进料机体5进行装料处理,木纤维材料经过进料机体5进入顶部的揉搓器1进行加工然后经过烘干箱2进行烘干最后进入搅拌腔3进行混合,揉搓器1通过进料机体5位置的线性电机进行驱动,采用线性电机能够减少机械噪音,且耗能也能够得到控制。
揉搓器1通过纤维分离腔11在底板12上滑动进行工作,底板12内部装有加热板13对集中斗15放进的材料进行加热烘干,有利于揉搓的过程中纤维水分的去抽,材料从搓板113中部的孔位进入,顶部的压腔112装有的阻向底板1122沿着滑槽1121移动,滑槽1121内部为曲线形状,使阻向底板1122内部滑杆a2在移动的时候左右偏移,使中部承力轴a3固定的压板a4与搓片a5能够四个方向对植物纤维进行处理,能够揉散得更蓬松。
压板a4移动的过程中后端跟随的滑板b2会将材料阻隔,直至压板a4到达梯板1132顶端的时候,滑板b2会将整个进料口覆盖避免再次进料,处理后的材料由于顶部二阶干燥腔111产生的吸力向上排出,进入外腔1113内部,静电板1112工作产生静电使其短暂吸附,使材料团分离,同时电荷使内部的纤维二次分离,有利于纤维搅拌中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