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善成纱质量的纺纱装置与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但是该项技术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产生量。因此,对于环锭纺纱技术尤其是其加捻过程的改进一直是纺纱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并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紧密纺、缆型纺、错位纺等。尤其是紧密纺技术,其通过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集聚区,使得纤维在平行、紧密的状态下实现加捻,是环锭纺纱技术领域的重要改革。由于成纱过程中纤维受力更加均匀,抱合紧密,因而纱线结构和质量有了质的突变,在国内的使用规模也逐渐扩大,尤其是近五年,从2008年不到100万锭、2010年500多万锭、到2014年已超过2500万锭,而且未来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五种不同结构的紧密纺纱系统,其中四个厂家为负压气流集聚,1个厂家为机械式集聚。因此,负压式集聚是目前紧密纺纱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集聚形式,其利用负压气流使牵伸后的纤维须条横向收缩、聚拢和紧密,进而使须条边缘的纤维有效地向纱干中心集聚,最大限度地减少加捻三角区,从而大幅度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纤维利用系数和成纱强力。而机械式紧密纺由于品种适应性问题,目前使用仍受到限制。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改善成纱质量的纺纱装置与纺纱方法,通过在空心前罗拉内部加装负压装置,将牵伸后的须条内部的短纤和杂质吸附去除,从而提高须条内纤维的长度和排列的整齐度,改善成纱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将牵伸后的须条内部的短纤和杂质吸附去除从而实现成纱质量改善的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成纱质量的纺纱装置,包括前罗拉,所述前罗拉为直径在50-55mm之间的空心钢质结构,在所述前罗拉的中间部位的表面开有等间距的横向槽,所述横向槽的长度占前罗拉长度1/3-1/2,在所述相邻横向槽之间连接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的长度等于相邻横向槽之间的间距,所述竖向槽的宽度小于须条的宽度,大于须条内纤维的直径,沿着前罗拉表面一个圆周内的所述竖向槽随机分布,相邻两个前罗拉之间通过空心轴一体化连接,在细纱机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一排前罗拉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连接有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所述右空心轴由电机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前罗拉转动,在所述左空心轴的左侧互通性连接有短纤收集装置,所述短纤收集装置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所述短纤收集装置一端与左空心轴互通性连接,另一端封闭,在所述前罗拉的内部加装有第一负压管,所述第一负压管与空心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一负压管伸入前罗拉内部的中间部位互通性连接有吸风件,所述吸风件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吸风件与第一负压管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所述吸风件紧贴前罗拉的内壁,在所述吸风件的顶部圆周上开有吸风槽,所述吸风槽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一负压管伸出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的部分通过第二负压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负压管与负压风机连接。
一种改善成纱质量的纺纱方法,电机带动右空心轴转动,继而带动前罗拉转动,由后罗拉喂入的粗纱经牵伸区的牵伸后得到的须条进入前罗拉钳口,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依次经第二负压管、第一负压管、吸风件,而后经吸风件顶部的吸风槽、前罗拉表面的横向槽和纵向槽作用于须条,须条内的短纤和杂质在负压作用下通过纵向槽被吸入第一负压管,继而在负压带动下被带入短纤收集装置,须条内的长纤维在横向槽内的负压作用下被收拢、顺直,而后须条被加捻成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空心前罗拉内部加装负压装置,在空心前罗拉表面开有横向槽和纵向槽,将牵伸后的须条内部的短纤和杂质吸附去除,从而提高须条内纤维的长度和排列的整齐度,同时将须条内的长纤维在横向槽内的负压作用下被收拢、顺直,实现成纱综合质量的有效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前罗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善成纱质量的纺纱装置,包括前罗拉1,前罗拉1为直径在50-55mm之间的空心钢质结构,在前罗拉1的中间部位的表面开有等间距的横向槽14,横向槽14的长度占前罗拉长度1/3-1/2,在相邻横向槽之间连接有竖向槽13,竖向槽13的长度等于相邻横向槽之间的间距,竖向槽13的宽度小于须条的宽度,大于须条内纤维的直径,沿着前罗拉1表面一个圆周内的竖向槽13随机分布,相邻两个前罗拉之间通过空心轴2一体化连接,在细纱机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的一排前罗拉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连接有左空心轴3和右空心轴4,右空心轴4由电机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前罗拉1转动,在左空心轴3的左侧互通性连接有短纤收集装置12,短纤收集装置12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短纤收集装置12一端与左空心轴3互通性连接,另一端封闭,在前罗拉1的内部加装有第一负压管5,第一负压管5与空心轴通过第一轴承6连接,在第一负压管5伸入前罗拉内部的中间部位互通性连接有吸风件8,吸风件8为空心圆柱形结构,吸风件8与第一负压管5之间通过第二轴承7连接,吸风件8紧贴前罗拉1的内壁,在吸风件8的顶部圆周上开有吸风槽9,吸风槽9为长方形结构,第一负压管5伸出左空心轴和右空心轴的部分通过第二负压管10相互连通,第二负压管10与负压风机11连接。
一种改善成纱质量的纺纱方法,电机带动右空心轴4转动,继而带动前罗拉1转动,由后罗拉喂入的粗纱经牵伸区的牵伸后得到的须条进入前罗拉钳口,负压风机11产生的负压依次经第二负压管10、第一负压管5、吸风件8,而后经吸风件顶部的吸风槽9、前罗拉表面的横向槽14和纵向槽13作用于须条,须条内的短纤和杂质在负压作用下通过纵向槽13被吸入第一负压管5,继而在负压带动下被带入短纤收集装置12,须条内的长纤维在横向槽14内的负压作用下被收拢、顺直,而后须条被加捻成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