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罐,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常压储罐。
背景技术
储罐是长输油气管道输送介质的储存容器。输油管道首站的储油罐用于收集、储存石油和保证管线输油量的稳定,末站的储油罐用于接收和储备来油,并提供给用油单位。输气管道末端门站的储气罐主要用于城市燃气的调峰,正逐渐被地下储气库和管道储气所代替。绝大多数塑料成型加工工艺,在成型程中,塑料及模具均处于相当高的压力之下,比如应用极为广泛的注塑、压缩模塑,挤出、吐塑等,因此应用这些成型工艺生产大型塑料制件时,不仅必须使用能够承受很大压力的模具,使模具变得笨重而复杂,而且塑料成型设备也必须设计、制造得十分牢固,机模的加工制造难度相应增大,成本增加。与此相反,防腐储罐由于滚塑成型工艺只要求机架的强度足以支承物料、模具及机架自身的重量,以及防止物料泄漏的闭模力,因此即使滚塑大型及特大型塑料制件,防腐储罐等也无需使用十分笨重的设备与模具,机模的加工制造十分方便,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现有的常压储罐锁接力差,锁接不牢固;防爆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缸通过活塞杆可以控制锁板实现水平移动调节,对罐体的两侧进行牢固锁接;锁架通过锁簧能大大提高锁接力的卧式常压储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卧式常压储罐,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防爆架,防爆架的内底部位置设有限位座,限位座上安装有罐体;防爆架的内顶部位置设有锁架,锁架锁接在罐体的顶部,锁架与防爆架的内顶部位置之间设有锁簧;底座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定位座,第一定位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前部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的前端设有第一锁板,第一锁板锁接在罐体的一侧,底座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轴,第一安装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万向轮;底座的另一侧上设有第二定位座,第二定位座的顶部设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前部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前端设有第二锁板,第二锁板锁接在罐体的另一侧,底座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轴,第二安装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二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管,第一导向管套装在第一活塞杆的外周面。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管,第二导向管套装在第二活塞杆的外周面。
进一步地,所述锁架的底面为弧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座的内顶面设有磁吸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座通过限位座可以对罐体进行限位支撑;通过第一锁板与第二锁板可以对罐体的两侧进行牢固锁接,第一液压缸通过第一活塞杆可以控制第一锁板实现水平移动调节,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二活塞杆可以控制第二锁板实现水平移动调节,从而可以调节第二锁板与第一锁板的相对距离,对罐体的两侧进行牢固锁接;锁架通过锁簧能大大提高锁接力。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式常压储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常压储罐,包括底座11,底座11上设有防爆架12,防爆架12的内底部位置设有限位座13,限位座13上安装有罐体14;防爆架12的内顶部位置设有锁架15,锁架15锁接在罐体14的顶部,锁架15与防爆架12的内顶部位置之间设有锁簧16;底座11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定位座17,第一定位座17的顶部设有第一液压缸18,第一液压缸18的前部设有第一活塞杆19,第一活塞杆19的前端设有第一锁板20,第一锁板20锁接在罐体14的一侧,底座11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安装轴21,第一安装轴2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万向轮22;底座11的另一侧上设有第二定位座25,第二定位座25的顶部设有第二液压缸26,第二液压缸26的前部设有第二活塞杆27,第二活塞杆27的前端设有第二锁板28,第二锁板28锁接在罐体14的另一侧,底座11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轴29,第二安装轴29的两端均设有第二万向轮30;底座11上设有第一支撑架23,第一支撑架23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管24,第一导向管24套装在第一活塞杆19的外周面;底座11上设有第二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1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管32,第二导向管32套装在第二活塞杆27的外周面;锁架15的底面为弧面形状;限位座13的内顶面设有磁吸层。
本实用新型卧式常压储罐,底座11通过限位座13可以对罐体14进行限位支撑;通过第一锁板20与第二锁板28可以对罐体14的两侧进行牢固锁接,第一液压缸18通过第一活塞杆19可以控制第一锁板20实现水平移动调节,第二液压缸26通过第二活塞杆27可以控制第二锁板28实现水平移动调节,从而可以调节第二锁板28与第一锁板20的相对距离,对罐体14的两侧进行牢固锁接;锁架15通过锁簧16能大大提高锁接力。
其中,底座11上设有第一支撑架23,第一支撑架23的顶部设有第一导向管24,第一导向管24套装在第一活塞杆19的外周面;底座11上设有第二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1的顶部设有第二导向管32,第二导向管32套装在第二活塞杆27的外周面;所以通过第一导向管24可以使第一活塞杆19移动稳定性更加好,通过第二导向管32可以使第二活塞杆27移动稳定性更加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