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削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圆弧面铣削工具。
背景技术
铣削是以铣刀作为刀具加工物体表面的一种机械加工方法,针对具有大量平坦曲面的复杂型腔曲面进行铣削工作时,同时需要特定的铣削刀具进铣削工作,例如汽车覆盖件模具、电机组件模具等,其圆弧面结构打磨难度较大,在圆弧面铣削时需要使用的铣削刀具大多为平底刀、环形刀和球头刀等普通刀具,在精加工中最常使用的刀具就是小直径的球头刀,为了保证加工型面的残余高度非常小,在小加工带宽的条件下就要保证刀具加工时的步距值非常小,导致刀路增多,加工时间延长,效率低下。
目前,市场上的圆弧面铣削工具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易磨损端,铣削工具在铣削工作时断裂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使用安全,同时在进行圆弧面零件打磨时,铣削工具表面与圆弧面零件贴合,操作时需要谨慎控制力度,避免用力多度使圆弧面零件打磨损坏报废,同时长时间进行圆弧面零件打磨十分耗费精力,易使打磨者疲劳。
因此,需要在现有的耐磨损圆弧面铣削工具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耐磨损圆弧面铣削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耐磨损能力差、圆弧面零件打磨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耐磨损圆弧面铣削工具,通过设置xx等部件,使得耐磨损圆弧面铣削工具铣削加工效果好,耐磨损能力强,安全性高,使用操作方便,加工效率高,对铣削工具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圆弧面铣削工具,包括转台、连接固定柱、连接柱、齿轮、内转柱、限位外壳、插柱、内槽板、耐磨陶瓷、铣刀、铣刀盘、耐磨铸铁层和连接槽,所述转台右侧底部螺纹连接有连接固定柱,所述转台顶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转台底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内转柱,所述转台底部设置有限位外壳,所述限位外壳右侧顶部一体设置有插柱,所述限位外壳左侧前后两端一体设置有内槽板,所述内槽板左侧嵌入设置有耐磨陶瓷,所述内转柱底部设置有铣刀,所述铣刀底端一体设置有铣刀盘,所述铣刀盘外壁嵌入设置有耐磨铸铁层,所述铣刀顶端外壁嵌入设置有连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铣刀盘呈圆盘状设置,且铣刀盘为耐磨钢板层,且耐磨钢板层为铬、锰、钼、铌、镍等合金混合铸造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外壳右侧顶端呈圆柱状设置,且限位外壳底部呈顶部向右侧倾斜的圆柱状设置,且限位外壳底端与铣刀盘契合,且限位外壳底端与铣刀盘持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槽板均呈圆弧状设置,且内槽板左侧呈向中部弯曲设置,且内槽板与铣刀契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柱呈圆柱状设置,且转台底端右侧嵌入设置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与插柱契合,且插柱中部嵌入设置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与连接固定柱契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转柱底端中部呈螺纹中空状,且内转柱底部与连接槽契合,且内转柱外侧中部嵌入设置有圆环状卡槽,且圆环状卡槽与转台契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通过铣刀盘呈圆盘状设置,且铣刀盘为耐磨钢板层,且耐磨钢板层为铬、锰、钼、铌、镍等合金混合铸造而成,铣刀盘在转动时能对圆弧面零部件进行打磨工作,同时耐磨钢板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能力,避免铣刀盘再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损坏,同时与耐磨铸铁层相配合,增加铣刀盘的耐磨损能力,避免在铣削工作时,铣刀盘断裂发生安全事故,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
2、本实用通过限位外壳右侧顶端呈圆柱状设置,且限位外壳底部呈顶部向右侧倾斜的圆柱状设置,且限位外壳底端与铣刀盘契合,且限位外壳底端与铣刀盘持平,限位外壳具有良好的限位和防护能力,使用时限位外壳将铣刀盘防护于内侧,避免在铣削工作时铣刀盘断裂,使铣刀盘碎片甩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同时限位外壳底部呈顶部向右侧倾斜的圆柱状的设置,使得增加视野,便于进行圆弧面零部件的打磨工作。
3、本实用通过内槽板均呈圆弧状设置,且内槽板左侧呈向中部弯曲设置,且内槽板与铣刀契合,内槽板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使用时将内槽板与圆弧面零部件表面贴合进行限位,使铣刀盘进行打磨工作更加轻松,避免在打磨圆弧面零部件时,因用力多度导致圆弧面零部损坏的情况发生,能有效的提高打磨效率。
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稳定,铣削加工效果好,耐磨损能力强,安全性高,使用操作方便,加工效率高,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转台,101-连接固定柱,102-连接柱,1021-齿轮,103-内转柱,2-限位外壳,201-插柱,202-内槽板,2021-耐磨陶瓷,3-铣刀,301-铣刀盘,3011-耐磨铸铁层,302-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损圆弧面铣削工具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圆弧面铣削工具,包括转台1、连接固定柱101、连接柱102、齿轮1021、内转柱103、限位外壳2、插柱201、内槽板202、耐磨陶瓷2021、铣刀3、铣刀盘301、耐磨铸铁层3011和连接槽302,转台1右侧底部螺纹连接有连接固定柱101,转台1顶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柱102,连接柱102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1021,转台1底端中部嵌入设置有内转柱103,转台1底部设置有限位外壳2,限位外壳2右侧顶部一体设置有插柱201,限位外壳2左侧前后两端一体设置有内槽板202,内槽板202左侧嵌入设置有耐磨陶瓷2021,内转柱103底部设置有铣刀3,铣刀3底端一体设置有铣刀盘301,铣刀盘301外壁嵌入设置有耐磨铸铁层3011,铣刀3顶端外壁嵌入设置有连接槽302。
进一步的,铣刀盘301呈圆盘状设置,且铣刀盘301为耐磨钢板层,且耐磨钢板层为铬、锰、钼、铌、镍等合金混合铸造而成,铣刀盘301在转动时能对圆弧面零部件进行打磨工作,同时耐磨钢板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能力,避免铣刀盘301再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损坏,同时与耐磨铸铁层3011相配合,增加铣刀盘301的耐磨损能力,避免在铣削工作时,铣刀盘301断裂发生安全事故,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
进一步的,限位外壳2右侧顶端呈圆柱状设置,且限位外壳2底部呈顶部向右侧倾斜的圆柱状设置,且限位外壳2底端与铣刀盘301契合,且限位外壳2底端与铣刀盘301持平,限位外壳2具有良好的限位和防护能力,使用时限位外壳2将铣刀盘301防护于内侧,避免在铣削工作时铣刀盘301断裂,使铣刀盘301碎片甩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同时限位外壳2底部呈顶部向右侧倾斜的圆柱状的设置,使得增加视野,便于进行圆弧面零部件的打磨工作。
进一步的,内槽板202均呈圆弧状设置,且内槽板202左侧呈向中部弯曲设置,且内槽板202与铣刀3契合,内槽板202具有良好的限位作用,使用时将内槽板202与圆弧面零部件表面贴合进行限位,使铣刀盘301进行打磨工作更加轻松,避免在打磨圆弧面零部件时,因用力多度导致圆弧面零部损坏的情况发生,能有效的提高打磨效率。
进一步的,插柱201呈圆柱状设置,且转台1底端右侧嵌入设置有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与插柱201契合,且插柱201中部嵌入设置有螺纹通孔,且螺纹通孔与连接固定柱101契合,通过插柱201与圆形通孔的插接,使限位外壳2与转台1连接,再通过连接固定柱101与插柱201螺纹固定,使得限位外壳2与转台1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不易晃动。
进一步的,内转柱103底端中部呈螺纹中空状,且内转柱103底部与连接槽302契合,且内转柱103外侧中部嵌入设置有圆环状卡槽,且圆环状卡槽与转台1契合,使用时,由转台1所属的外部铣削工具通过连接柱102带动齿轮1021转动,齿轮1021转动时通过内转柱103带动铣刀3转动,从而进行铣削加工工作,通过内转柱103外侧中部嵌入设置有圆环状卡槽,且圆环状卡槽与转台1契合的设置,使内转柱103与转台1的连接更加的稳固,不易晃动。
工作原理:首先,将铣刀3通过连接槽302与内转柱103螺纹连接,再将插柱201与圆形通孔的插接,使限位外壳2与转台1连接,再通过连接固定柱101与插柱201螺纹固定,使得限位外壳2与转台1的连接更加的稳固,然后由转台1所属的外部铣削工具通过连接柱102带动齿轮1021转动,齿轮1021转动时通过内转柱103带动铣刀3转动,从而进行铣削加工工作,同时限位外壳2将铣刀盘301防护于内侧,避免在铣削工作时铣刀盘301断裂,使铣刀盘301碎片甩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同时限位外壳2底部呈顶部向右侧倾斜的圆柱状的设置,使得增加视野,便于进行圆弧面零部件的打磨工作,再将内槽板202与圆弧面零部件表面贴合进行限位,使铣刀盘301进行打磨工作更加轻松,避免在打磨圆弧面零部件时,因用力多度导致圆弧面零部损坏的情况发生,能有效的提高打磨效率。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