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清洗茶垢的茶具。
背景技术
茶壶使用一定时间,内壁易产生茶垢,现有茶壶一般为一体结构,特别是茶壶内壁和茶嘴处不便拆卸清洗,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方便清洗茶垢的茶具,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洗茶垢的茶具,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便于茶壶进行拆卸清洗,并且茶壶结构连接处不易漏水,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方便清洗茶垢的茶具,包括:茶壶上身和茶壶下身,所述茶壶上身和所述茶壶下身为螺纹连接,所述茶壶下身顶端固定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表面贯穿设有出水口,所述茶壶上身和茶壶下身侧面分别设有上把手和下把手,所述上把手和下把手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茶壶上身顶端活动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下方螺纹连接有内胆,所述内胆表面贯穿设有排水孔,所述密封塞顶端贯穿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侧面贯穿设有密封孔,所述内胆底部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下方固定设有密封棒。
优选的,所述茶壶上身和茶壶下身为两个半圆形,且通过连接块螺纹连接后茶壶上身和茶壶下身之间间隔5mm。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横截面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茶壶上身和茶壶下身连接后出水口高于茶壶上身底端。
优选的,所述上把手和下把手为L状,且通过固定块螺纹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密封孔位于进水管侧面底部。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内胆侧面顶端。
优选的,所述通孔和密封棒为匹配设置,且通过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茶壶上身和茶壶下身以及连接快,在茶壶内壁需要清洗时,可将拧开茶壶上身即可对内壁进行清洗,在茶壶使用时,可通过连接块上的出水口倒出茶水,通过将上把手和下把手通过固定块连接,可对茶壶上身和茶壶下身进一步加固,防止倒茶时脱落,通过在进水管侧面设置密封孔,当茶壶内进入足够水量时,可通过旋转进水管将密封孔旋至密封塞内部,即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茶壶内部,通过在内胆底部设置通孔和通孔下方设置密封棒,可对内胆内流入茶壶内的茶水量进行控制,以至于控制茶壶内部的茶水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茶壶上身;2-茶壶下身;3-连接块;4-出水口;5-上把手;6-下把手;7-固定块;8-密封塞;9-内胆;10-排水孔;11-进水管;12-密封孔;13-通孔;14-密封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清洗茶垢的茶具,包括: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为螺纹连接,茶壶下身2顶端固定焊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上表面贯穿设有出水口4,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侧面分别设有上把手5和下把手6,上把手5和下把手6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块7,茶壶上身1顶端活动设有密封塞8,密封塞8下方螺纹连接有内胆9,内胆9表面贯穿设有排水孔10,密封塞8顶端贯穿设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侧面贯穿设有密封孔12,内胆9底部贯穿设有通孔13,通孔13下方固定设有密封棒14。
其中,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为两个半圆形,且通过连接块3螺纹连接后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之间间隔5mm,需要对茶壶内壁进行清洗时,只需将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分离即可,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之间留有间隙,茶水可通过间隙流出。
其中,连接块3横截面为三角形,在大气压作用下,当茶壶位于水平面时,连接块3内部储存的茶水与茶壶上身1底端保持相平。
其中,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连接后出水口4高于茶壶上身1底端,防止平放的茶壶内的茶水沿着出水口流出。
其中,上把手5和下把手6为L状,且通过固定块7螺纹连接为一体,对茶壶上身1和茶壶下身2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时便于拆卸。
其中,密封孔12位于进水管11侧面底部,当茶壶内进入足量水后,可通过拧动进水管11将密封孔12旋入密封塞8内部,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茶壶内部。
其中,排水孔10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内胆侧面顶端,可将进水管11进入的少部分水存储在内胆9内进行泡茶,其余水通过排水孔10进入茶壶内。
其中,通孔13和密封棒14为匹配设置,且通过螺纹连接,当内胆9内部茶水泡好后,可通过密封棒14旋出通孔13将茶水排放至茶壶内部,也可通过密封棒14旋入通孔13对茶水排放量进行控制,可灵活控制茶壶内茶水浓度。
工作原理,首先,将密封塞8连同内胆9一同旋出茶壶上身1,接着内胆9与密封塞8分离,茶叶放入内胆9内,将内胆9于密封塞8螺纹连接为一体,继而将密封塞8于茶壶上身1螺纹连接为一体,然后,将进水管11外接水源,水通过密封孔12进入到内胆9内,内胆9内储存一定水后,剩余水由排水孔10排入茶壶内部,待茶壶内部装满一定水量时,可通过旋转进水管11将密封孔12旋入密封塞8内部,即可切断外界水源进入茶壶内,内胆9内部茶水泡好后,通过拧松密封塞8使密封棒14旋出通孔,即可将内胆9内部茶水排放至茶壶内部,通过拧紧密封塞8也能够将密封棒14旋入通孔,达到控制内胆9茶水排放量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茶壶内部茶水浓度的作用,最后,需要对茶壶内部进行清洗时,将茶壶上身1旋出与茶壶下身2固定焊接的连接块3,即可将茶壶一分为二,方便茶壶内壁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