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学习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体验感的教学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科技越来越完善,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其中,在教育上,机器人也面临着挑战,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给孩子购买机器人来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解答,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休息时,可能被孩子拿到地毯上玩耍,在地毯上移动时,机器人底部的滚轮滚动产生静电,容易使地毯上的灰尘、纤维堆积在滚轮周围,使滚轮灵活度降低,用户体验感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体验感的教学机器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体验感的教学机器人,其结构包括硅胶吊环、摄像头、机身、按键板、滚轮,所述机身上部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机身顶部连接有硅胶吊环,所述按键板镶嵌在机身上,所述滚轮安装在机身底部,所述滚轮包括轮体、轮轴、吹落装置,所述轮体的中心两侧分别与轮轴连通,所述吹落装置设在轮体与轮轴内部;所述吹落装置包括启动器、传动结构、打气器、通管、吹气装置,所述轮体内部为空心,所述轮体中间设有通管,所述通管与设在轮体内部的打气器连通,所述启动器设有3个并均匀分布在轮体内,其中一个启动器与打气器相连接,且两侧分别通过传动结构与剩下的两个启动器活动连接,所述通管的两侧分别与吹气装置相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启动器包括气囊、缸体、小活塞、活塞杆、滑块、弹簧,所述气囊设在轮体外侧,所述气囊与缸体较小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缸体较小的一端设有小活塞,所述小活塞与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杆、滑块中间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缸体较大的一端相配合,所述滑块与缸体靠近通管的一端之间设有弹簧。
作为优化,所述打气器包括开关活塞、筒体、气阀,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开关活塞,所述开关活塞上安装有气阀,所述开关活塞与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筒体与通管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输入齿轮、主皮带轮、皮带、单向齿轮、副皮带轮、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主皮带轮通过轴连接,所述主皮带轮通过皮带与副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副皮带轮与单向齿轮活动连接,所述单向齿轮与设在侧面的输入齿轮相啮合。
作为优化,所述活塞杆与开关活塞相连接的一端设有齿,所述齿与输出齿轮相啮合。
作为优化,所述单向齿轮中间设有棘轮型凹槽,所述副皮带轮的延长轴上安装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棘轮型凹槽相配合。
作为优化,所述吹气装置包括气流道、伸缩管、推板、推杆、输出活塞、细缸体,所述细缸体内设有输出活塞,所述输出活塞通过与推杆与推板相连接,所述推板与气流道进风口之间连接有伸缩管,所述细缸体与通管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轮轴侧面均匀分布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气流道连通。
作为优化,所述气流道的剖面为m型。
作为优化,所述启动器设有3个,除了与打气器连接的一个,其他两个启动器的活塞杆都较短。
作为优化,所述传动结构设有2个,并沿与打气器连接的启动器对称分布。
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机身进行行走时,当轮体上的其中一个气囊被挤压时,会推动缸体内的小活塞移动杆,带动活塞杆向中间移动,如果是与打气器直接连接的那个启动器时,活塞杆直接推动开关活塞下推,这是其他两个启动器的活塞杆与传动结构不接触,因为不产生影响,当其他两个启动器的活塞杆移动时,会带动输入齿轮旋转,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递给单向齿轮进行旋转,单向齿轮通过输出齿轮改变方向使与打气器直接连接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因为单向齿轮与副皮带轮采用棘轮结构连接,因此在其他两个启动器缩回时不会对与打气器直接连接的活塞杆产生影响,通过上述的任何一个打气器都能使开关活塞下推,下推时气阀闭合,向通管里面灌气,而气体直接推动与通管连通的细缸体内的输出活塞移动,使推板挤压伸缩管将气流道内的空气通过通孔流出,从而产生气流将周围的灰尘吹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行走的动力和重力对吹落装置提供动力,能够在行走产生静电的同时对灰尘进行吹落,避免灰尘堆积,保证行走的流畅,提高用花体验感,且不行走时不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提高体验感的教学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轮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被行走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打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传动结构去掉皮带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轮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硅胶吊环1、摄像头2、机身3、按键板4、滚轮5、轮体50、轮轴51、吹落装置52、启动器a、传动结构b、打气器c、通管d、吹气装置e、气囊a1、缸体a2、小活塞a3、活塞杆a4、滑块a5、弹簧a6、开关活塞c1、筒体c2、气阀c3、输入齿轮b1、主皮带轮b2、皮带b3、单向齿轮b4、副皮带轮b5、输出齿轮b6、凹槽b40、棘爪b50、气流道e1、伸缩管e2、推板e3、推杆e4、输出活塞e5、细缸体e6、通孔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体验感的教学机器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硅胶吊环1、摄像头2、机身3、按键板4、滚轮5,所述机身3上部安装有摄像头2,所述机身3顶部连接有硅胶吊环1,所述按键板4镶嵌在机身3上,所述滚轮5安装在机身3底部,所述滚轮5包括轮体50、轮轴51、吹落装置52,所述轮体50的中心两侧分别与轮轴51连通,所述吹落装置52设在轮体50与轮轴51内部;所述吹落装置52包括启动器a、传动结构b、打气器c、通管d、吹气装置e,所述轮体50内部为空心,所述轮体50中间设有通管d,所述通管d与设在轮体50内部的打气器c连通,所述启动器a设有3个并均匀分布在轮体50内,其中一个启动器a与打气器c相连接,且两侧分别通过传动结构b与剩下的两个启动器a活动连接,所述通管d的两侧分别与吹气装置e相连通。
所述启动器a包括气囊a1、缸体a2、小活塞a3、活塞杆a4、滑块a5、弹簧a6,所述气囊a1设在轮体50外侧,所述气囊a1与缸体a2较小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缸体a2较小的一端设有小活塞a3,所述小活塞a3与活塞杆a4相连接,所述活塞杆a4、滑块a5中间设有滑块a5,所述滑块a5与缸体a2较大的一端相配合,所述滑块a5与缸体a2靠近通管d的一端之间设有弹簧a6,弹簧a6能在不挤压时使小活塞a3复位,使气囊a1重新恢复充气。
所述打气器c包括开关活塞c1、筒体c2、气阀c3,所述筒体c2内部设有开关活塞c1,所述开关活塞c1上安装有气阀c3,所述开关活塞c1与活塞杆a4相连接,所述筒体c2与通管d连通,气阀c3在下推的时候会自动关闭,在上移时自动打开,防止倒抽气。
所述传动结构b包括输入齿轮b1、主皮带轮b2、皮带b3、单向齿轮b4、副皮带轮b5、输出齿轮b6,所述输入齿轮b1与主皮带轮b2通过轴连接,所述主皮带轮b2通过皮带b3与副皮带轮b5传动连接,所述副皮带轮b5与单向齿轮b4活动连接,所述单向齿轮b4与设在侧面的输入齿轮b1相啮合,在3个启动器a中,传动结构b能够帮助其他两个启动器a与其中一个启动器a进行传动连接。
所述活塞杆a4与开关活塞c1相连接的一端设有齿,所述齿与输出齿轮b6相啮合,便于进行推动。
所述单向齿轮b4中间设有棘轮型凹槽b40,所述副皮带轮b5的延长轴上安装有棘爪b50,所述棘爪b50与棘轮型凹槽b40相配合,使单向齿轮b4只能进行单向旋转。
所述吹气装置e包括气流道e1、伸缩管e2、推板e3、推杆e4、输出活塞e5、细缸体e6,所述细缸体e6内设有输出活塞e5,所述输出活塞e5通过与推杆e4与推板e3相连接,所述推板e3与气流道e1进风口之间连接有伸缩管e2,所述细缸体e6与通管d连通,细缸体e6较细,能够提供更长的推动力。
所述轮轴51侧面均匀分布有通孔510,所述通孔510与气流道e1连通,通孔510空隙较小,灰尘较难进入。
所述气流道e1的剖面为m型,便于对空气进行导流。
所述启动器a设有3个,除了与打气器c连接的一个,其他两个启动器a的活塞杆a4都较短,便于各自工作。
所述传动结构b设有2个,并沿与打气器c连接的启动器a对称分布。
在使用时,当机身3进行行走时,当轮体50上的其中一个气囊a1被挤压时,会推动缸体a2内的小活塞a3移动杆,带动活塞杆a4向中间移动,如果是与打气器c直接连接的那个启动器a时,活塞杆a4直接推动开关活塞c1下推,这是其他两个启动器a的活塞杆a4与传动结构b不接触,因为不产生影响,当其他两个启动器a的活塞杆a4移动时,会带动输入齿轮b1旋转,通过皮带b3将动力传递给单向齿轮b4进行旋转,单向齿轮b4通过输出齿轮b6改变方向使与打气器c直接连接的活塞杆a4向下移动,因为单向齿轮b4与副皮带轮b5采用棘轮结构连接,因此在其他两个启动器a缩回时不会对与打气器c直接连接的活塞杆a4产生影响,通过上述的任何一个打气器c都能使开关活塞c1下推,下推时气阀c3闭合,向通管d里面灌气,而气体直接推动与通管d连通的细缸体e6内的输出活塞e5移动,使推板e3挤压伸缩管e2将气流道e1内的空气通过通孔510流出,从而产生气流将周围的灰尘吹落。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获得的技术进步是:利用行走的动力和重力对吹落装置提供动力,能够在行走产生静电的同时对灰尘进行吹落,避免灰尘堆积,保证行走的流畅,提高用花体验感,且不行走时不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耗。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