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桩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方便拆卸防外界腐蚀脱壳绝缘体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立式的充电桩,充电箱与支撑杆是组合在一起,较为小巧不占位置,其安装方式是通过滑动卡扣将其组合在一起,当遇到下雨天时,其暴露于最外层的材质是比较耐晒耐潮耐用的材质。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方便拆卸的充电桩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
当充电箱需要拆卸滑动出来进行检修时,内间层将会暴露出来,遇到外界的雨水和空气,在加上设备的滑动安装,较为容易将外部绝缘层刮掉,内部的材质将露出,使其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漏电的危险。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便拆卸防外界腐蚀脱壳绝缘体的充电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当充电箱需要拆卸滑动出来进行检修时,内间层将会暴露出来,遇到外界的雨水和空气,在加上设备的滑动安装,较为容易将外部绝缘层刮掉,内部的材质将露出,使其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较容易出现漏电的危险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方便拆卸防外界腐蚀脱壳绝缘体的充电桩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其结构包括固定底座、收线圈、操作箱、显示端、操作按钮、拆卸伸护层、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底端与固定底座上表面相焊接,所述收线圈安装于支撑杆外表面,所述显示端与操作箱间隙配合,所述操作按钮贯穿于操作箱内部,所述操作箱后方安装有拆卸伸护层,所述拆卸伸护层与支撑杆相连接。
所述拆卸伸护层包括托杆、拖装槽、粘移块、撑闭条,所述拖装槽嵌入于托杆内部,所述撑闭条与粘移块相连接,所述粘移块安装于托杆左右两侧且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粘移块包括托粘层、受力弧条、粘卡角、缓冲囊球、延伸体,所述托粘层贴合于延伸体外表面,所述受力弧条与粘卡角相连接,所述缓冲囊球嵌入于延伸体内部,所述粘卡角与延伸体相连接,所述缓冲囊球为球体结构,所述受力弧条呈半弧条结构,所述粘卡角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回弹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闭条包括定力点、导向芯、外翘头,所述导向芯与定力点相连接,所述导向芯嵌入于外翘头内部,所述外翘头设有两个,所述定力点设有两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拖装槽包括外限壳、固头、导口、卡口、翘夹体,所述固头嵌入于外限壳内部,所述导口安装于外限壳内部,所述卡口与翘夹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头与翘夹体相连接,所述固头设有四个且两个为一组,所述卡口为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防滑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芯包括延伸卡头、顺向芯、托芯、回卡芯、叠口、反钩头,所述延伸卡头嵌入于顺向芯内部,所述叠口与托芯相连接,所述回卡芯与反钩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托芯嵌入于顺向芯内部,所述托芯设有两个,所述叠口设有两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翘头包括半护头、拉伸叠、碾压角、弯凸角,所述半护头设于弯凸角侧方,所述拉伸叠与碾压角相连接,所述半护头设有两个,所述弯凸角为半圆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操作箱往上拖动,与支撑杆拆卸开来时,将其顺向芯支撑起来,让操作箱移动开后,对其内层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护,让翘夹体顺着固头进行转动拉扯,其能够固定一个受力的点,让其更为顺利的转动,让其对上半部分进去夹紧固定,在通过自身往下按压的力,托粘层将抵在支撑杆上进行移动,半护头将限制了其挤压距离,叠口将被伸展开,能够根据所需的宽度进行调节,让回卡芯紧绷住,对其起到一定的反向压力,使其原本贴于支撑杆外表面的挤压收缩在一起,能够在设备拆卸脱离,暴露出内部的绝缘层时的同时,让其外防护层伸展开,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防护,在设备安装回来后,回归原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方便拆卸防外界腐蚀脱壳绝缘体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拆卸伸护层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粘移块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撑闭条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托杆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导向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外翘头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底座-11、收线圈-22、操作箱-33、显示端-44、操作按钮-55、拆卸伸护层-66、支撑杆-77、托杆-aa1、拖装槽-aa2、粘移块-aa3、撑闭条-aa4、托粘层-1ww、受力弧条-2ww、粘卡角-3ww、缓冲囊球-4ww、延伸体-5ww、定力点-m1、导向芯-m2、外翘头-m3、外限壳-20a、固头-20b、导口-20c、卡口-20d、翘夹体-20e、延伸卡头-1a1、顺向芯-2a2、托芯-3a3、回卡芯-4a4、叠口-5a5、反钩头-6a6、半护头-gg1、拉伸叠-gg2、碾压角-gg3、弯凸角-gg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拆卸防外界腐蚀脱壳绝缘体的充电桩,其结构包括固定底座11、收线圈22、操作箱33、显示端44、操作按钮55、拆卸伸护层66、支撑杆77。
所述支撑杆77底端与固定底座11上表面相焊接,所述收线圈22安装于支撑杆77外表面,所述显示端44与操作箱33间隙配合,所述操作按钮55贯穿于操作箱33内部,所述操作箱33后方安装有拆卸伸护层66,所述拆卸伸护层66与支撑杆77相连接。
所述拆卸伸护层66包括托杆aa1、拖装槽aa2、粘移块aa3、撑闭条aa4,所述拖装槽aa2嵌入于托杆aa1内部,所述撑闭条aa4与粘移块aa3相连接,所述粘移块aa3安装于托杆aa1左右两侧且对称分布、
其中,所述粘移块aa3包括托粘层1ww、受力弧条2ww、粘卡角3ww、缓冲囊球4ww、延伸体5ww,所述托粘层1ww贴合于延伸体5ww外表面,所述受力弧条2ww与粘卡角3ww相连接,所述缓冲囊球4ww嵌入于延伸体5ww内部,所述粘卡角3ww与延伸体5ww相连接,所述缓冲囊球4ww为球体结构,所述受力弧条2ww呈半弧条结构,所述粘卡角3ww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回弹性,所述受力弧条2ww能够均匀的承受住外界的力,从而扩展的往内递送,粘卡角3ww将所衔接的力均匀分布挤压,缓冲囊球4ww能够将外界所受到的力接收,对其自身进行挤压,在将其弹送回位,进行释放,托粘层1ww能跟随整体移动进行移动,但是始终粘附于外物进行移动。
其中,所述撑闭条aa4包括定力点m1、导向芯m2、外翘头m3,所述导向芯m2与定力点m1相连接,所述导向芯m2嵌入于外翘头m3内部,所述外翘头m3设有两个,所述定力点m1设有两个,所述定力点m1能够给予其一个固定的受力点,让其衔接的物体能够更好的受力拉扯挤压,外翘头m3对其整体进行一定的导向挤压作用,让其在挤压的过程中,不会偏离太多,导向芯m2能够带动整体顺着其挤压的方向进行移动。
其中,所述拖装槽aa2包括外限壳20a、固头20b、导口20c、卡口20d、翘夹体20e,所述固头20b嵌入于外限壳20a内部,所述导口20c安装于外限壳20a内部,所述卡口20d与翘夹体20e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头20b与翘夹体20e相连接,所述固头20b设有四个且两个为一组,所述卡口20d为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防滑性,所述卡口20d能够根据外物的力对其内部部件进行挤压活动,固头20b给予其一个固定的受力点,且能够在衔接物体失去阻力时,推动其回位,翘夹体20e能够根据外界物体的力向变化而变化。
其中,所述导向芯m2包括延伸卡头1a1、顺向芯2a2、托芯3a3、回卡芯4a4、叠口5a5、反钩头6a6,所述延伸卡头1a1嵌入于顺向芯2a2内部,所述叠口5a5与托芯3a3相连接,所述回卡芯4a4与反钩头6a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托芯3a3嵌入于顺向芯2a2内部,所述托芯3a3设有两个,所述叠口5a5设有两个,所述延伸卡头1a1能够稳固的托住两者衔接的物体,叠口5a5在衔接物体弯曲转动时,辅助其活动,也限制了其的活动范围,回卡芯4a4能够在衔接物体失去阻力时,挤压推送其归位。
其中,所述外翘头m3包括半护头gg1、拉伸叠gg2、碾压角gg3、弯凸角gg4,所述半护头gg1设于弯凸角gg4侧方,所述拉伸叠gg2与碾压角gg3相连接,所述半护头gg1设有两个,所述弯凸角gg4为半圆形结构,所述拉伸叠gg2辅助整体的活动方向,弯凸角gg4能够在整体弯曲时,对其进行防护缓冲,碾压角gg3位于外部限制了其活动范围。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当操作箱33往上拖动,与支撑杆77拆卸开来时,其原本被操作箱33挤压的碾压角gg3将会失去挤压的阻力,通过拉伸叠gg2顺向的力将其碾压角gg3顺向绷回,对其顺向芯2a2进行反向冲力,使其回卡芯4a4受到托芯3a3的力,将其顺向芯2a2支撑起来,由延伸卡头1a1将其外限壳20a托起,让操作箱33移动开后,其整体将托杆aa1撑起,对其内层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护,当操作箱33要在安装回来时,其将通过导口20c,抵在卡口20d上,通过力的推动,让翘夹体20e顺着固头20b进行转动拉扯,其能够固定一个受力的点,让其更为顺利的转动,让其对上半部分进去夹紧固定,在通过自身往下按压的力,托粘层1ww将抵在支撑杆77上进行移动,受力弧条2ww用来抵住操作箱33的力,通过缓冲囊球4ww的冲击受力对其进行缓冲,当m1同时进行受力时,顺向芯2a2会将碾压角gg3往外推动,让弯凸角gg4伸展开,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防护,拉伸叠gg2进行辅助往外推送,半护头gg1将限制了其挤压距离,叠口5a5将被伸展开,能够根据所需的宽度进行调节,让回卡芯4a4紧绷住,对其起到一定的反向压力,使其原本贴于支撑杆77外表面的挤压收缩在一起。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