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支撑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
背景技术
建筑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
例如申请号:CN201710970154.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包括建筑本体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面连接建筑本体,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连接有T型杆,且T型杆贯穿支撑座底壁内开设的第一安装腔的上壁,T型杆位于第一安装腔内部的一段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一顶杆。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加入连接杆、限位板、杠杆、第二弹簧和第二顶杆等结构,此组合结构,利用第一弹簧的弹性、第一顶杆的形变、限位板的强度和第二顶杆的挤压对建筑本体发生摆动时产生的能量进行多次抵消,提高支撑座的承受拉拔的能力,将建筑本体在地震时遭受到的损坏降到最低。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支撑座在应用时,虽然可以利用弹簧弹性对建筑本体发生摆动时产生的能量进行抵消,但上述支撑座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1、由于上述支撑座上端面缝口在应用时缺乏有效的密封结构,使得外界尘土沙石等杂物在风力等外界因素下极易进入到支撑座内部,进而会堵塞连接板上端面与支撑座内侧顶端面之间部位,降低了支撑座的承受力;2、当外界下雨时,很容易使雨水经支撑座上端面缝口进入支撑座内部,且由于上述支撑座内部的通气性较差,使得进入内部的雨水很长时间内不会被挥发,进而会造成上述支撑座内部弹簧等结构生锈烂掉的现象发生,进而降低了支撑座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以解决上述支撑座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1、由于上述支撑座上端面缝口在应用时缺乏有效的密封结构,使得外界尘土沙石等杂物在风力等外界因素下极易进入到支撑座内部,进而会堵塞连接板上端面与支撑座内侧顶端面之间部位,降低了支撑座的承受力;2、当外界下雨时,很容易使雨水经支撑座上端面缝口进入支撑座内部,且由于上述支撑座内部的通气性较差,使得进入内部的雨水很长时间内不会被挥发,进而会造成上述支撑座内部弹簧等结构生锈烂掉的现象发生,进而降低了支撑座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座还包括框形板、加强钢筋、工字型加强板、限流筒、圆形限位槽和框形海绵,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框形板,且支撑座底端面边缘部位呈均匀状设有十二根加强钢筋,所述支撑座左右两端面均呈矩形阵列状固定连接有六个工字型加强板,且支撑座内部设有隔板,所述支撑座内部隔板上端面呈均匀状开设有九个通孔,且支撑座内部隔板上端面每个通孔处均设有一个限流筒,所述支撑座内部底端面呈均匀状开设有九个圆形凹槽,且每个圆形凹槽内侧底端面均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四个圆形限位槽,所述支撑座内部隔板上端面边缘部位还设有框形海绵;所述连接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本体;所述支撑座上端面左右两侧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机构,且支撑座上端面前后两侧设有两个第二密封机构;每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和每个第二密封机构上端面均设有一个限位机构;所述支撑座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安装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风机构,且每个通风机构上均设有引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还包括百叶风口和滤网,所述通风机构进风口处安装有百叶风口,且通风机构内部上端还安装有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上端面开口处粘贴有密封胶圈,所述框形板上端面与支撑座前、后、左、右四个端面之间均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钢筋下端为尖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板、第一滑柱、第一弹簧和第一拉杆,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一侧面粘贴有密封条,且第一密封板另一侧面呈均匀状设有与第一密封机构上滑套滑动相连接的四根第一滑柱,每根所述第一滑柱外部均安装有第一弹簧,且四根第一滑柱外部一端同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当所述第一密封机构与支撑座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密封板底端面与支撑座上端面粘贴的密封胶圈上端面紧密相贴,所述第一拉杆上还设有拉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板、第二滑柱、第二弹簧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一侧面粘贴有密封条,且第二密封板另一侧面呈均匀状设有与第二密封机构上滑套滑动相连接的三根第二滑柱,每根所述第二滑柱外部均安装有第二弹簧,且三根第二滑柱外部一端同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二密封板宽度与建筑本体宽度相等,且第二密封板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密封板上的密封条相对面紧密相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滑轨、销轴插座和销轴,所述限位机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条形滑块,且限位机构通过条形滑块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销轴插座,且销轴插座上插接有销轴,所述限位机构上端面首端开设有限位孔,当销轴与限位机构上限位孔相插接时,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均为限位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机构为管状结构,且通风机构上端呈九十度折弯状分布,所述通风机构折弯处底部开设有通口,四个通风机构在支撑座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机构还包括带动风扇、主动带轮、吸气风扇、从动带轮和皮带,所述带动风扇后侧设有转轴,且带动风扇后侧转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在通风机构上部,所述带动风扇转轴上设有主动带轮,所述吸气风扇后侧设有转轴,且吸气风扇转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在通风机构进风口内部,所述吸气风扇转轴后侧设有从动带轮,且从动带轮通过穿过通风机构通口的皮带与主动带轮传动相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还包括T型杆、第三弹簧和限位圆柱,所述连接板底端面呈均匀状固定连接有九根T型杆,且每根T型杆底端面均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四个限位圆柱,每根所述T型杆外部下端均安装在有第三弹簧,每根所述T型杆上下两端均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四个加强筋,当所述连接板与支撑座处于安装状态时,限位圆柱与圆形限位槽相插接,所述连接板底端面边缘部位设有框形引流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第一密封机构与第二密封机构的配合,当建筑本体与连接板连接完成后,分别再将四个限位机构上的销轴拔出,使两个第一密封板和两个第二密封板分别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向建筑本体前后左右四个端面进行夹压,从而使支撑座缝口处得到密封作用,避免外界尘土沙石等杂物在风力等外界因素下进入到支撑座内部,进而不会堵塞连接板上端面与支撑座内侧顶端面之间部位,从而提高了支撑座的承受力。
本发明通过通风机构与引风机构的配合,当外界下雨时,少量雨水通过支撑座上端面封口渗漏到连接板上端面时,在连接板上框形引流块的引流作用下,使雨水滴落到支撑座内部隔板上的框形海绵上,且同时通过限流筒的限流作用,使这些雨水不会继续下流,从而降低了第三弹簧与雨水接触的几率,同时通过通风机构与引风机构的配合,从而使外界空气通过通风机构被输送至支撑座内,有效提高了框形海绵上雨水的挥发效率,避免内部的雨水存留时间过长的现象,进而提高了支撑座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密封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限位机构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通风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支撑座;101、框形板;102、加强钢筋;103、工字型加强板;104、限流筒;105、圆形限位槽;106、框形海绵;2、建筑本体;3、第一密封机构;301、第一密封板;302、第一滑柱;303、第一弹簧;304、第一拉杆;4、第二密封机构;401、第二密封板;402、第二滑柱;403、第二弹簧;404、第二拉杆;5、限位机构;501、滑轨;502、销轴插座;503、销轴;6、通风机构;601、百叶风口;602、滤网;7、引风机构;701、带动风扇;702、主动带轮;703、吸气风扇;704、从动带轮;705、皮带;8、连接板;801、T型杆;802、第三弹簧;803、限位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包括有:支撑座1,支撑座1内部设有连接板8,支撑座1还包括框形板101、加强钢筋102、工字型加强板103、限流筒104、圆形限位槽105和框形海绵106,支撑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框形板101,且支撑座1底端面边缘部位呈均匀状设有十二根加强钢筋102,支撑座1左右两端面均呈矩形阵列状固定连接有六个工字型加强板103,且支撑座1内部设有隔板,支撑座1内部隔板上端面呈均匀状开设有九个通孔,且支撑座1内部隔板上端面每个通孔处均设有一个限流筒104,支撑座1内部底端面呈均匀状开设有九个圆形凹槽,且每个圆形凹槽内侧底端面均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四个圆形限位槽105,支撑座1内部隔板上端面边缘部位还设有框形海绵106,支撑座1上端面开口处粘贴有密封胶圈,框形板101上端面与支撑座1前、后、左、右四个端面之间均设有加强筋,加强钢筋102下端为尖头结构,使加强钢筋102插入土坑中时更加轻松;连接板8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本体2;支撑座1上端面左右两侧设有两个第一密封机构3,第一密封机构3还包括第一密封板301、第一滑柱302、第一弹簧303和第一拉杆304,第一密封机构3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板301,第一密封板301一侧面粘贴有密封条,且第一密封板301另一侧面呈均匀状设有与第一密封机构3上滑套滑动相连接的四根第一滑柱302,每根第一滑柱302外部均安装有第一弹簧303,且四根第一滑柱302外部一端同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拉杆304,第一拉杆304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5,当第一密封机构3与支撑座1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密封板301底端面与支撑座1上端面粘贴的密封胶圈上端面紧密相贴,第一拉杆304上还设有拉手;支撑座1上端面前后两侧设有两个第二密封机构4,第二密封机构4还包括第二密封板401、第二滑柱402、第二弹簧403和第二拉杆404,第二密封机构4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密封板401,第二密封板401一侧面粘贴有密封条,且第二密封板401另一侧面呈均匀状设有与第二密封机构4上滑套滑动相连接的三根第二滑柱402,每根第二滑柱402外部均安装有第二弹簧403,且三根第二滑柱402外部一端同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拉杆404,第二拉杆404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5,第二密封板401宽度与建筑本体2宽度相等,且第二密封板401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密封板301上的密封条相对面紧密相贴,使得第一密封机构3和第二密封机构4在使用时具有更好的密封性;每个第一密封机构3和每个第二密封机构4上端面均设有一个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还包括滑轨501、销轴插座502和销轴503,限位机构5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条形滑块,且限位机构5通过条形滑块滑动连接有滑轨501,滑轨50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销轴插座502,且销轴插座502上插接有销轴503,限位机构5上端面首端开设有限位孔,当销轴503与限位机构5上限位孔相插接时,第一密封板301和第二密封板401均为限位状态,使建筑本体2与连接板8连接时更加方便;支撑座1上端面四个夹角处均安装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风机构6,且每个通风机构6上均设有引风机构7,通风机构6还包括百叶风口601和滤网602,通风机构6进风口处安装有百叶风口601,且通风机构6内部上端还安装有滤网602,通风机构6为管状结构,且通风机构6上端呈九十度折弯状分布,通风机构6折弯处底部开设有通口,四个通风机构6在支撑座1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使支撑座1内部具有较好的通风性。
其中,引风机构7还包括带动风扇701、主动带轮702、吸气风扇703、从动带轮704和皮带705,带动风扇701后侧设有转轴,且带动风扇701后侧转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在通风机构6上部,带动风扇701转轴上设有主动带轮702,吸气风扇703后侧设有转轴,且吸气风扇703转轴通过轴套转动连接在通风机构6进风口内部,吸气风扇703转轴后侧设有从动带轮704,且从动带轮704通过穿过通风机构6通口的皮带705与主动带轮702传动相连接,主动带轮702与从动带轮704直径相等。
其中,连接板8还包括T型杆801、第三弹簧802和限位圆柱803,连接板8底端面呈均匀状固定连接有九根T型杆801,且每根T型杆801底端面均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四个限位圆柱803,每根T型杆801外部下端均安装在有第三弹簧802,每根T型杆801上下两端均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四个加强筋,当连接板8与支撑座1处于安装状态时,限位圆柱803与圆形限位槽105相插接,连接板8底端面边缘部位设有框形引流块。
使用时:将支撑座1埋入土坑中,在埋入时,将支撑座1底端面边缘上的加强钢筋102通过敲击或施压框形板101插入到土坑内底部,同时通过将支撑座1左右两端面固定连接有工字型加强板103,使埋入土坑中的支撑座1在土坑内更加稳固;当建筑本体2与连接板8连接时,先通过四个限位机构5分别将两个第一密封板301和两个第二密封板401向外侧拉动后限位住,使建筑本体2与连接板8连接时更加方便;
当建筑本体2与连接板8连接完成后,分别再将四个限位机构5上的销轴503拔出,使两个第一密封板301和两个第二密封板401分别在第一弹簧303和第二弹簧403的作用下迅速向建筑本体2前后左右四个端面进行夹压,从而使支撑座1缝口处得到密封作用,避免外界尘土沙石等杂物在风力等外界因素下进入到支撑座1内部,进而不会堵塞连接板8上端面与支撑座1内侧顶端面之间部位,从而提高了支撑座1的承受力;
当外界下雨时,少量雨水通过支撑座1上端面封口渗漏到连接板8上端面时,在连接板8上框形引流块的引流作用下,使雨水滴落到支撑座1内部隔板上的框形海绵106上,且同时通过限流筒104的限流作用,使这些雨水不会继续下流,从而降低了第三弹簧802与雨水接触的几率,同时通过通风机构6与引风机构7的配合,当外界有风时,外部风力带动带动风扇701,使主动带轮702通过皮带705带动从动带轮704进行转动,使吸气风扇703开始转动,从而使外界空气通过通风机构6被输送至支撑座1内,有效提高了框形海绵106上雨水的挥发效率,避免内部的雨水存留时间过长的现象,进而提高了支撑座1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