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固件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用于机械维修的松紧部位加固件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维修过程中,通常需要工具对松了的零件进行夹紧操作,然后在进行修复,这时就需要用到加固结构进行暂时的夹紧。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松紧部位的加固件结构在进行逐步夹紧固定方面不够完善,不利于节省体力,且现有的松紧部位的加固件结构在多个结构进行夹紧方面做的不够完善,在进行夹取的时候,不便于逐次夹紧从而进行逐次固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械维修的松紧部位加固件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松紧部位的加固件结构在进行逐步夹紧固定方面不够完善,不利于节省体力,且现有的松紧部位的加固件结构在多个结构进行夹紧方面做的不够完善,在进行夹取的时候,不便于逐次夹紧从而进行逐次固定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用于机械维修的松紧部位加固件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机械维修的松紧部位加固件结构,包括主体,防滑件,上件,移动孔,插入孔,支撑弹簧,限位槽,定位块,移动件,固定齿,按压件,定位杆,插入槽,挡件,支撑杆,挡板,外撑弹簧,加紧槽,竖槽,按压杆,底杆,旋转件,插入块,限位件,转动件,凹槽,插入块和契合件;所述主体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主体的右侧为楔形结构,且主体的上方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橡胶材质的防滑件,且防滑件的顶端为楔形结构;且上件的底部两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橡胶材质的防滑件;所述移动件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移动孔的内部,且按压件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插入孔的内部;所述定位杆的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顶端,且定位杆的中间为位置穿过限位槽;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圆柱形结构的手动杆;所述按压杆为圆柱形长条状结构,且按压杆的顶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硅胶材质的缓冲块,且按压杆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支撑杆的内部,且插入块为矩形结构,且限位件为环形板状结构,且限位件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支撑杆的内部底端,且限位件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限位槽,且限位件的顶端通过弹簧与按压杆的底端外侧相连接;所述转动件通过套装的方式安装在支撑杆的外侧,且凹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外撑弹簧的底端,且插入块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加紧槽的内部,且转动件的外部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圆柱形结构的手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上件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上件的右侧为楔形结构,且上件的中间位置设有圆柱形阶梯状结构的移动孔,且移动孔的两侧设有L形结构的插入孔,且插入孔的底端通过支撑弹簧与移动件与按压件的底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件的顶端两侧中间设有安装仓与矩形结构的限位槽,且安装仓的内部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有定位块,且定位块的前端为楔形结构,且定位块的前端通过嵌入的方式插入到挡件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为环形板状结构,且移动件的上方设有楔形长条状结构的固定齿,且移动件的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L形结构的按压件,且移动件的底端与支撑弹簧的顶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定位杆的外侧设有矩形长条状结构的插入槽,且插入槽的内部设有楔形长条状结构的挡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结构,且支撑杆的外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环形板状结构的挡板,且挡板的底端外侧与外撑弹簧的顶端相连接,且挡板下方的支撑杆外侧设有倾斜状弧形结构的加紧槽,且加紧槽的两侧位置设有矩形长条状结构的竖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杆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顶端中间位置,且底杆的顶端通过旋转件嵌入安装在支撑杆的底端导向槽内部,且插入块的底端嵌入在底杆的内部通过弹簧相连接,且插入块的顶端通过插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件内部的限位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结构,且转动件的顶端设有环状的凹槽,且转动件的内部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矩形结构的插入块,且转动件的底端设有环状排列楔形结构的契合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装置中,设置了移动件与定位杆,此处的移动件起到了将转动件进行限位的作用,使得转动件在旋转下压之后不会回转,从而使上件一直处于下压夹取的状态,而固定齿则是用来与契合件相接触的,从而将移动件挡住,使移动件不再旋转,而按压件则是起到了带动移动件进行移动的作用,使得在夹取使用完毕之后,可以通过人力用手指压动按压件的顶端,从而使按压件带动移动件向下移动,从而使固定齿与契合件分离,从而使转动件回转,使得上件可以向上移动,从而不再夹取,而此处的定位杆则是起到了在上件逐次下降的时候,将上件进行固定的作用,防止上件向上移动,使得在逐次下压的时候对上件进行逐次固定,而插入槽则是用来插入定位块与安装挡件的,使得在下移的时候,定位块可以逐次在挡件的外侧进行滑动,当不再下移的时候,定位块插入到挡件的底端,从而将定位块挡住,从而防止上件上升复位,从而解决了在进行逐步夹紧固定方面不够完善,不利于节省体力,且现有的松紧部位的加固件结构在多个结构进行夹紧方面做的不够完善,在进行夹取的时候,不便于逐次夹紧从而进行逐次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转动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件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上件局部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上件局部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支撑杆局部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支撑杆局部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主体-1,防滑件-101,上件-102,移动孔-103,插入孔-104,支撑弹簧-105,限位槽-106,定位块-107,移动件-2,固定齿-201,按压件-202,定位杆-3,插入槽-301,挡件-302,支撑杆-4,挡板-401,外撑弹簧-402,加紧槽-403,竖槽-404,按压杆-5,底杆-501,旋转件-502,插入块-503,限位件-504,转动件-6,凹槽-601,插入块-602,契合件-6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械维修的松紧部位加固件结构,包括有:主体1,防滑件101,上件102,移动孔103,插入孔104,支撑弹簧105,限位槽106,定位块107,移动件2,固定齿201,按压件202,定位杆3,插入槽301,挡件302,支撑杆4,挡板401,外撑弹簧402,加紧槽403,竖槽404,按压杆5,底杆501,旋转件502,插入块503,限位件504,转动件6,凹槽601,插入块602和契合件603;主体1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主体1的右侧为楔形结构,且主体1的上方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橡胶材质的防滑件101,且防滑件101的顶端为楔形结构;且上件102的底部两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橡胶材质的防滑件101;移动件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移动孔103的内部,且按压件20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插入孔104的内部;定位杆3的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且定位杆3的中间为位置穿过限位槽106;支撑杆4的顶端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圆柱形结构的手动杆;按压杆5为圆柱形长条状结构,且按压杆5的顶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硅胶材质的缓冲块,且按压杆5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支撑杆4的内部,且插入块503为矩形结构,且限位件504为环形板状结构,且限位件504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支撑杆4的内部底端,且限位件504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限位槽,且限位件504的顶端通过弹簧与按压杆5的底端外侧相连接;转动件6通过套装的方式安装在支撑杆4的外侧,且凹槽60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外撑弹簧402的底端,且插入块60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加紧槽403的内部,且转动件6的外部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圆柱形结构的手动杆。
其中,上件102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上件102的右侧为楔形结构,且上件102的中间位置设有圆柱形阶梯状结构的移动孔103,且移动孔103的两侧设有L形结构的插入孔104,且插入孔104的底端通过支撑弹簧105与移动件2与按压件202的底端相连接,此处的上件102的右侧与主体1的右侧为楔形结构,则是为了在加固松紧部位的时候,可以对缝隙中或较窄的松紧部位进行加固夹紧,使得本装置可以多位置固定,而移动孔103则是用来使支撑杆4通过的与安装移动件2的,使得移动件2可以对转动件6进行限位,而插入孔104则是用来安装支撑弹簧105与按压件202的,使得可以通过压动按压件202,使按压件202的底端向插入孔104的底端移动,从而将接触对转动件6的限位。
其中,上件102的顶端两侧中间设有安装仓与矩形结构的限位槽106,且安装仓的内部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有定位块107,且定位块107的前端为楔形结构,且定位块107的前端通过嵌入的方式插入到挡件302的底端,此处的限位槽106是用来安装与插入定位杆3的,使得定位杆3在对上件102限位的同时也可以使上件102按照固定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定位块107则是用来插入到挡件302的底端的,从而使上件102固定在需要的位置,而定位块107的内侧为楔形结构,则是为了在定位块107的内侧划过挡件301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流畅。
其中,移动件2为环形板状结构,且移动件2的上方设有楔形长条状结构的固定齿201,且移动件2的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L形结构的按压件202,且移动件202的底端与支撑弹簧105的顶端相连接,此处的移动件2起到了将转动件6进行限位的作用,使得转动件6在旋转下压之后不会回转,从而使上件102一直处于下压夹取的状态,而固定齿201则是用来与契合件603相接触的,从而将移动件2挡住,使移动件2不再旋转,而按压件202则是起到了带动移动件2进行移动的作用,使得在夹取使用完毕之后,可以通过人力用手指压动按压件202的顶端,从而使按压件202带动移动件2向下移动,从而使固定齿201与契合件603分离,从而使转动件6回转,使得上件102可以向上移动,从而不再夹取。
其中,定位杆3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定位杆3的外侧设有矩形长条状结构的插入槽301,且插入槽301的内部设有楔形长条状结构的挡件302,此处的定位杆3则是起到了在上件102逐次下降的时候,将上件102进行固定的作用,防止上件102重新向上移动,使得在逐次下压的时候对上件102进行逐次固定,而插入槽301则是用来插入定位块107与安装挡件302的,使得在下移的时候,定位块107可以逐次在挡件302的外侧进行滑动,当不再下移的时候,定位块107插入到挡件302的底端,从而将定位块107挡住,从而防止上件102上升复位。
其中,支撑杆4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结构,且支撑杆4的外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环形板状结构的挡板401,且挡板401的底端外侧与外撑弹簧402的顶端相连接,且挡板401下方的支撑杆4外侧设有倾斜状弧形结构的加紧槽403,且加紧槽403的两侧位置设有矩形长条状结构的竖槽404,此处的支撑杆4是用来安装转动件6的,使得转动件6可以进行夹紧,而挡板401则是用来挡住外撑弹簧402的顶端的,使得外撑弹簧402可以受力,将转动件6向下顶动,而加紧槽403则是在转动杆6处于最低位置进行夹紧的时候,可以使插入块602在加紧槽403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夹紧,使上件102与主体1对松紧部位进行最大化的夹紧,而竖槽404则是用来使转动件6之下落下的,使得在对上件102进行下压的时候可以快速的进行夹取。
其中,底杆501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中间位置,且底杆501的顶端通过旋转件502嵌入安装在支撑杆4的底端导向槽内部,且插入块503的底端嵌入在底杆501的内部通过弹簧相连接,且插入块503的顶端通过插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件504内部的限位槽内部,此处的底杆501使用来进行进一步进行夹取固定的,当转动件6固定在最低端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力使用支撑杆4顶端的手动杆,然后下压按压杆5的顶端,使按压杆5的底端下移,将插入块503进行顶动,使插入块503从限位件504内部的限位槽内部脱离,缩入到底杆501的内部,然后转动支撑杆4与按压杆5,从而使加紧槽403进一步转动,使转动件6进一步下移,从而最大化的进行加紧固定。
其中,转动件6为圆柱形内部中空结构,且转动件6的顶端设有环状的凹槽601,且转动件6的内部两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矩形结构的插入块602,且转动件6的底端设有环状排列楔形结构的契合件603,此处的转动件6起到了下压移动,从而将上件102下压,从而进行加固的作用,而凹槽601则是用从来嵌入外撑弹簧402的底端的,而插入块602则是用来插入到加紧槽403或竖槽404中的,从而使转动件6可以逐渐下移,将上件102进行下压,而契合件603则是用来与固定齿201接触的,使得转动件6转动之后,契合件603被固定齿201挡住,从而不会出现转动件6回转的现象。
使用时:首先通过人力将本装置进行移动到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通过人力使转动件6上升,然后掰动顶块107的顶端,使上件107上升,然后将主体1与上件102插入到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旋转转动件6,使插入块602插入到竖槽404的内部,从而使转动件6下移,使上件102下移,将加固的位置进行初步的夹紧,然后通过人力扭动转动件6两侧的手动杆,使插入块602在加紧槽403的内部转动,从而进一步的进行夹紧,当转动件6无法旋转的时候,通过人力使用支撑杆4顶端的手动杆,然后压动按压杆5的顶端,使支撑杆4解除限位,然后继续转动支撑杆4,从而进行最大限度的夹紧。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