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方案涉及用于全部支承车辆的地面接车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汽车自动入库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越来越普及,很多人出行都会驾驶汽车。驾驶汽车前行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将车停好确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新手来说。当在停车场发现一个前后都有车的停车位时,如何将车驶入停车位确难倒了很多的新手驾驶员。往往很多人通过多次尝试后也不能将车顺利的停入停车位中,无奈只好重新寻找停车位,给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公开号为CN102642526的汽车平行泊车装置,包括在地面上设有若干滑轮支撑的移动托板,其特征在于一个移动横梁的两端水平向一侧伸出主、从二个移动托板,其上各设有一个液压伸缩杆,二个移动托板之间设有压板,下面内置有液体的压缩容器,通过液压管分别与二个液压伸缩杆联接,主移动托板上设有一对主、副滚筒,从移动托板上内置有一个从滚筒,主、从滚筒内设有内孔,一个柱体在孔中沿筒轴向滑动,并随滚筒转动,柱体内置螺纹,它绕一个端部与固定横梁联接的螺杆旋转,柱体上设有楔形块与导杆,楔形块与滚筒内孔壁上的楔形槽配合实现柱体的轴向滑动锁定,螺杆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挡板,它与导杆配合实现柱体解锁。
该装置通过利用车轮的转动来控制移动托板的移动,从而方便汽车进行停靠。但是,该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1、主、从两个移动托板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而现有车辆的轴距都各不相同,于是该装置只能适应轴距与之匹配的车辆,进而使该装置不能满足各种轴距的车辆的停车要求,使实用性较差。2、只在主移动托板上设置滚筒,当停车时还需要考虑车辆是前驱还是后驱,以便驱动轮可以与滚筒接触,当发现没有对应的时候,还需要进行调头处理,从而不方便进行停车;而且,对于四驱车来说,更是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方案意在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入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入库装置不能适应不同轴距和不同驱动方式的汽车进行停靠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汽车自动入库装置,包括固定架和移动架,固定架上固设有导轨,移动架与导轨滑动连接,固定架与移动架之间连接有连杆机构,移动架上设有两个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移动托板、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呈剪刀形设置,固定架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架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和固定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滑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滑块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块铰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三滑块与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所述移动托板沿垂直于导轨的方向与移动架滑动连接,移动托板与移动架之间设有用于复位的第二拉簧,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驱动移动托板滑动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与移动架固定连接,第三气缸的固定端与移动端之间连接有复位拉簧,第三气缸的缸体通过第一导气管与弹性气囊连通,第一导气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固定连接在导轨上,当移动架移动到远离固定架的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一控制阀开启,所述移动托板上沿竖向滑动连接有支撑块,主动滚筒与支撑滑块转动连接,主动滚筒上同轴固定套设有齿圈,齿圈的下方设有与移动架滑动连接的齿条,齿条与齿圈离合配合,支撑块上设有使齿圈与齿条保持分离状态的弹簧,第三滑块与齿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下方设有与第三气缸连通的按压式排气阀,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弹性气囊,第一气缸与弹性气囊通过第二导气管连通,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二电动控制阀,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空气可以从第一气缸流往弹性气囊的通气单向阀,通气单向阀与第二电动控制阀并联设置;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之间连接有第三导气管,第三导气管上设有第三电动控制阀,所述第二气缸上连接有设有单向阀的进气管,第二气缸上连通有第四电动控制阀;所述移动架远离固定架的一侧设有嵌设在地上的控制盒,控制盒的顶部设有竖向滑动的压板,控制盒内设有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第二开关与第二电动控制阀电连接,第三开关与第三电动控制阀电连接,第四开关与第四电动控制阀电连接。
工作原理:未使用的时候,弹性气囊处于膨胀状态,移动架与固定架处于靠近状态,第三气缸处于收缩状态。当需要停车的时候,驾驶车辆使车轮压在压板上,压板下压触发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使第二电动控制阀关闭、第三电动控制阀和第四电动控制阀开启,从而使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内的空气排出,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失去第一气缸的支撑作用并且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从而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夹角发生改变,使移动架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支撑作用下远离固定架。当移动架移动到远离固定架的极限位置的时候,其中一个移动单元均位于车辆的正前方,另一个移动单元位于车辆的正下方;移动架移动到极限位置的同时,移动架触发第一控制阀,使第一控制阀开启,从而使弹性气囊往第三气缸中充气,使移动托板在第三气缸的推动作用下移动并最终与车轮相抵。然后驾驶车辆前行,使车辆的前轮压在其中一个移动托板上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车辆的后轮压在另一个移动托板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主动滚筒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带动支撑块下移,从而使齿圈与齿条啮合。车轮离开压板后,第二开关控制第二电动控制阀保持关闭,第三开关控制第三电动控制阀保持开启,第四开关控制第四电动控制阀关闭。车辆置前进挡,控制车辆前行,使车辆的驱动轮通过摩擦力带动主动滚筒正向转动,主动滚筒通过齿圈带动齿条移动,从而使齿条带动第三滑块移动,使第三滑块与固定块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互转动,使移动架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移向固定架,进而使车辆进入停车位中。第三滑块与固定块相互远离时,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通过进气管吸气。当需要将车从停车位中移出的时候,车辆置倒挡,控制车轮转动,从而使驱动轮通过摩擦力带动主动滚筒反向转动,从而使主动滚筒通过齿圈和齿条带动第三滑块往固定块的位置移动,使移动架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远离固定架。第三滑块移向固定块的时候,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均处于排气状态,从而使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往弹性气囊中充气,使弹性气囊膨胀。当移动架移动到远离固定架的极限位置时,移动架停止移动,从而使主动滚筒也不能转动,随着车轮的继续转动,车轮从移动托板上移开并使前车轮压在压板上,压板下移触发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使第二电动控制阀开启、第三电动控制阀关闭、第四电动控制阀开启,从而使弹性气囊内的空气充入到第一气缸中,使活塞泵伸长,从而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远离,使移动架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移向固定架,同时,移动托板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两个可以沿移动架滑动的移动单元,从而使移动单元可以适应不同轴距的车辆,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2、通过在两个移动单元上均设置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从而使本装置可以适应前驱、后驱和四驱车,增强了本装置的实用性。3、通过设置弹性气囊、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往弹性气囊中充气,使弹性气囊内形成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弹性气囊能够在较大的压力下往第一气缸内充气,使第一气缸能够充分的伸长,进而使移动架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移向固定架,避免发生因第一气缸内的压力不足导致不能充分伸长而使移动架不能移向固定架的现象;同时,弹性气囊内的空气体积大于第一气缸的空气体积,从而使弹性气囊内的空气可以再排向第三气缸,从而使第三气缸推动移动托板移动,实现移动托板的自动化控制,方便使用。
进一步,所述移动架上设有呈倒圆角的矩形的导向槽,齿条为柔性齿条,齿条嵌设在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槽滑动。通过设置导向槽,将齿条嵌设在导向槽内,使齿条可以沿导向槽发生变形,从而减少齿条移动时所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缩短移动架的长度;同时,导向槽对齿条进行支撑,从而使齿条不易发生变形,使齿条可以推动第三滑块移动。
进一步,所述控制盒内设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的顶部与压板相抵,缓冲气囊上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限流阀。通过设置缓冲气囊,当压板快速挤压缓冲气囊时,由于限流阀的作用使缓冲气囊内的气体不能快速排出,从而使缓冲气囊进行支撑,使压板下移的距离较小,从而实现了当有车辆路过的时候对压板进行短暂的按压时,压板不能下移,从而避免了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在车辆路过时被开启的现象发生。只有当车轮较长时间的压在压板上时才会使压板下移并触发开关,使本装置启动。
进一步,所述缓冲气囊为橡胶气囊。将缓冲气囊设置为橡胶气囊,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使缓冲气囊在排气后自动恢复形状并进行吸气,避免了额外设置弹性件导致结构过于复杂,不方便进行安装。
进一步,所述主动滚筒上固设有若干凸条,凸条沿主动滚筒的轴向延伸。通过设置凸条,可以增大主动滚筒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车辆更好的带动主动滚筒转动。
进一步,所述移动托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万向球。通过设置万向球对移动托板进行支撑,从而方便移动托板的进行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气管、第三导气管均为金属波纹管。将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设置成金属波纹管,方便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随着移动架的移动而发生相应的形变,避免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对移动架的移动造成影响。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气管和第三导气管上均固设有拖链。通过设置拖链,使拖链对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进行支撑,使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沿拖链的形变而形变,拖链的形变比较规整,从而使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比较规整,从而使整个装置看起来比较规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自动入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弹性气囊、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齿圈与齿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固定块18、第三滑块19、第三导气管20、第二电动控制阀21、第三电动控制阀22、第四电动控制阀2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汽车自动入库装置,包括固定架1和移动架2,固定架1上固设有导轨,移动架2与导轨滑动连接。固定架1上固定安装有弹性气囊3。固定架1与移动架2之间连接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6,第一连杆7与第二连杆6呈剪刀形设置;第一连杆7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16,另一端铰接有第三滑块19,第一滑块16沿垂直于导轨的轴向与固定架1水平滑动连接,第三滑块19沿垂直于导轨的轴向与移动架2水平滑动连接;第二连杆6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滑块17,另一端铰接有固定块18,第二滑块17沿垂直于导轨的轴向与固定架1水平滑动连接,固定块18焊接在移动架2上;第一滑块16与第二滑块17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缸4,第一滑块16与第二滑块17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拉簧5;第三滑块19与固定块18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上连接有安装有单向阀的进气管,第二气缸8上连通有第四电动控制阀23,第四电动控制阀23为电磁阀;第一气缸4与第二气缸8之间连通有第三导气管20,第三导气管20为金属波纹管,第三导气管20上连接有拖链;第三导气管20上安装有第三电动控制阀22,第三电动控制阀22为电磁阀;第一气缸4与弹性气囊3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气管,第二导气管为金属波纹管,第二导气管上连接有拖链;第二导气管上设有第二电动控制阀21,第二电动控制阀21为电磁阀,第二导气管上还设有通气单向阀,通气单向阀使空气只能从第一气缸4流向弹性气囊3,通气单向阀与第二电动控制阀21并联设置。
移动架2上设有两个移动单元,移动单元包括移动托板11,移动托板11沿垂直于导轨的轴向与移动架2水平滑动连接,移动托板11的左部与移动架2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簧;移动托板1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万向球;移动托板11上设有水平的主动滚筒13和从动滚筒12,从动滚筒12与移动托板11转动连接,移动托板11上竖向滑动连接有支撑块,主动滚筒13与支撑块转动连接;主动滚筒13的轴向上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的凸条;支撑块的下部与移动托板11之间设有弹簧;主动滚筒13上同轴固定套设有齿圈14,移动架2上设有呈倒圆角的矩形的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嵌设有齿条9,齿条9为柔性齿条,齿条9与齿圈14离合配合。移动架2上固定安装有可推动移动托板11移动的第三气缸10,第三气缸10的固定端与移动端之间连接有复位拉簧;第三气缸10的缸体通过第一导气管与弹性气囊3连通,第一导气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为电磁阀,导轨上设有与第一控制阀电连接的第一开关,第一开关为复合式按钮开关,交替按动第一开关的按钮时实现第一开关的开启和关闭的切换,移动架2移动到远离固定架1的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一开关的按钮。
移动架2远离固定架1的一侧设有嵌设在地上的控制盒,控制盒的顶部设有竖向滑动的压板15,压板15的下侧设有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第二开关与第二电动控制阀21电连接,第三开关与第三电动控制阀22电连接,第四开关与第四电动控制阀23电连接。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为复合式按钮开关,第四开关为常闭式按钮开关。控制盒内设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为橡胶气囊;缓冲气囊的顶部与压板15相抵,缓冲气囊上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限流阀。
使用时,弹性气囊3处于膨胀状态,移动架2与固定架1处于靠近状态,第三气缸10处于收缩状态。当需要停车的时候,驾驶车辆使车轮压在压板15上,压板15下压触发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使第二电动控制阀21关闭、第三电动控制阀22和第四电动控制阀23开启,从而使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8内的空气排出,使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7失去第一气缸4的支撑作用并且在第一拉簧5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从而使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6的夹角发生改变,使移动架2在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6的支撑作用下远离固定架1。当移动架2移动到远离固定架1的极限位置的时候,其中一个移动单元均位于车辆的正前方,另一个移动单元位于车辆的正下方;移动架2移动到极限位置的同时,移动架2触发第一控制阀,使第一控制阀开启,从而使弹性气囊3往第三气缸10中充气,使移动托板11在第三气缸10的推动作用下移动并最终与车轮相抵。然后驾驶车辆前行,使车辆的前轮压在其中一个移动托板11上的主动滚筒13和从动滚筒12上,车辆的后轮压在另一个移动托板11的主动滚筒13和从动滚筒12上。主动滚筒13在车辆的重力作用下带动支撑块下移,从而使齿圈14与齿条9啮合。车轮离开压板15后,第二开关控制第二电动控制阀21保持关闭,第三开关控制第三电动控制阀22保持开启,第四开关控制第四电动控制阀23关闭。车辆置前进挡,控制车辆前行,使车辆的驱动轮通过摩擦力带动主动滚筒13正向转动,主动滚筒13通过齿圈14带动齿条9移动,从而使齿条9带动第三滑块19移动,使第三滑块19与固定块18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6相互转动,使移动架2在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6的作用下移向固定架1,进而使车辆进入停车位中。第三滑块19与固定块18相互远离时,第二气缸8和第一气缸4通过进气管吸气。当需要将车从停车位中移出的时候,车辆置倒挡,控制车轮转动,从而使驱动轮通过摩擦力带动主动滚筒13反向转动,从而使主动滚筒13通过齿圈14和齿条9带动第三滑块19往固定块18的位置移动,使移动架2在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6的作用下远离固定架1。第三滑块19移向固定块18的时候,第二气缸8和第一气缸4均处于排气状态,从而使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8往弹性气囊3中充气,使弹性气囊3膨胀。当移动架2移动到远离固定架1的极限位置时,移动架2停止移动,从而使主动滚筒13也不能转动,随着车轮的继续转动,车轮从移动托板11上移开并使前车轮压在压板15上,压板15下移触发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使第二电动控制阀21开启、第三电动控制阀22关闭、第四电动控制阀23开启,从而使弹性气囊3内的空气充入到第一气缸4中,使活塞泵伸长,从而使第一滑块16和第二滑块17相互远离,使移动架2在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6的作用下移向固定架1,同时,移动托板11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