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捞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排水管道清杂用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我们生活离不开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直接影响热门的生活质量,而工厂和市政的排水管道往往比较大,而这种排水管管道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这种排水管道容易在排放污水时夹杂着这种各样的垃圾,而这些垃圾直接排放在河道中会影响河道的环境,破坏生态,同时现有的垃圾打捞装置并不方便在垃圾进入河道前将垃圾打捞生来,进而导致大量的垃圾进入河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管道清杂用打捞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这种排水管道容易在排放污水时夹杂着这种各样的垃圾,而这些垃圾直接排放在河道中会影响河道的环境,破坏生态,同时现有的垃圾打捞装置并不方便在垃圾进入河道前将垃圾打捞生来,进而导致大量的垃圾进入河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排水管道清杂用打捞装置,包括防护罩和防护罩后端设有管道,防护罩后端设有连接头,且防护罩下半部分设有与其弧度相匹配的漏板,漏板底端连接有安装圈,管道和防护罩之间通过卡箍进行连接,还包括防护罩正下方连接的承接网,承接网顶端设有套环,套环顶面对齐卡口的位置均设有挂钩;防护罩便于对排水管的出水口进行防护,避免污水喷射而出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防护罩也便于对污水进行导向,方便承接网对污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便于将污水和垃圾进行分离,避免大量的垃圾碎污水进入河道,卡箍便于将管道和防护罩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防护罩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管道上,便于防护罩稳定的对污水进行导向,管道方便排放城市污水,从而便于保证城市环境的良好。
进一步的,连接头后端设有卡圈,管道前端对齐连接头的位置也设有卡圈,漏板上均匀的设有漏孔;卡圈便于连接头配合卡箍,从而方便卡箍能够稳定的将管道和防护罩连接在一起,漏孔便于污水能够顺利的通过漏板,同时也方便在污水通过漏板时将污水内部的垃圾过滤出来。
进一步的,安装圈和防护罩内部相通,且安装圈圆弧侧面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卡口;安装圈和防护罩内部相通是方便防护罩过滤的垃圾能够通过安装圈漏入承接网,同时也方便水流漏入承接网,便于承接网对垃圾进行承接,卡口方便承接网和防护罩进行连接,同时这种结构也方便承接网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套环的内径于安装圈的外径相匹配,挂钩和套环之间转动连接;套环的内径于安装圈的外径相匹配时方便承接网顶端能够稳定的套在安装圈上,从而方便对安装圈进行固定,挂钩与套环连接是方便挂钩卡入卡口内部,从而方便承接网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卡箍有两个卡板和连接螺栓构成,两个卡板对称设置,且两个卡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卡板方便卡在连接头和管道之间,进而方便通过连接螺栓收紧两个卡板之间的距离来紧固连接头和管道,方便固定防护罩的位置。
进一步的,卡板内侧中部设有卡槽,且两个卡板的卡槽相通;这种结构方便卡箍稳定的卡合在管道和防护罩的卡圈上,从而保证管道和防护罩之间连接的稳定,便于垃圾打捞装置能够稳定的对管道排放的污水进行过滤,避免大量垃圾进入河道而影响河道生态。
使用时使得防护罩后端的连接头对齐管道,然后将两个卡板的卡槽对齐管道和防护罩的卡圈并使得卡板卡在卡圈上,然后通过连接螺栓将两个卡板连接在一起并拧紧连接螺栓,从而方便固定防护罩,之后将承接网顶端的套环套在安装圈上,然后翻转挂钩,使得挂钩卡入卡口内部,从而使得承接网挂在防护罩底端,之后再排放污水时承接网和漏板只允许水流通过,而垃圾则会留在承接网内部,定期对承接网内部垃圾进行处理时只需要将挂钩从卡口处抠出即可使得承接网和防护罩脱离,这种结构安装和使用均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垃圾打捞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得垃圾打捞装置方便安装在排水管道出口,从而方便在排水管道在排放污水时能够将污水中的管道过滤出来,从而得以避免大量排水管道中的垃圾随着污水进行河道,从而造成对河道生态的破坏的问题,同时这种垃圾打捞装置方便对垃圾进行处理,便于整个垃圾打捞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捞装置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捞装置在后部仰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护罩在后部仰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承接网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箍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道在前部俯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罩;11-连接头;111-卡圈;12-漏板;13-安装圈;131-卡口;2-承接网;21-套环;22-挂钩;3-卡箍;31-卡板;311-卡槽;32-连接螺栓;4-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排水管道清杂用打捞装置,包括防护罩1和防护罩1后端设有管道4,管道4和防护罩1之间通过卡箍3进行连接,还包括防护罩1正下方连接的承接网2;防护罩1便于对排水管的出水口进行防护,避免污水喷射而出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防护罩1也便于对污水进行导向,方便承接网2对污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便于将污水和垃圾进行分离,避免大量的垃圾碎污水进入河道,卡箍3便于将管道4和防护罩1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防护罩1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管道4上,便于防护罩1稳定的对污水进行导向,管道4方便排放城市污水,从而便于保证城市环境的良好;这种结构使得垃圾打捞装置方便安装在排水管道4出口,从而方便在排水管道4在排放污水时能够将污水中的管道4过滤出来,从而得以避免大量排水管道4中的垃圾随着污水进行河道,从而造成对河道生态的破坏的问题,同时这种垃圾打捞装置方便对垃圾进行处理,便于整个垃圾打捞装置的使用。
参照图3所示:防护罩1后端设有连接头11,且防护罩1下半部分设有与其弧度相匹配的漏板12,漏板12底端连接有安装圈13;连接头11便于防护罩1和管道4进行连接,从而方便防护罩1的安装和拆卸,漏板12便于水流从防护罩1内溢出,避免防护罩1影响水流排放,安装圈13便于在防护罩1底端安装承接网2,进而方便防护罩1配合承接网2使用,从而达到有效的过滤效果,保证污水中的垃圾能够被清理干净;连接头11后端设有卡圈111,且管道4前端对齐连接头11的位置也设有卡圈111,漏板12上均匀的设有漏孔;卡圈111便于连接头11配合卡箍3,从而方便卡箍3能够稳定的将管道4和防护罩1连接在一起,漏孔便于污水能够顺利的通过漏板12,同时也方便在污水通过漏板12时将污水内部的垃圾过滤出来;安装圈13和防护罩1内部相通,且安装圈13圆弧侧面上均匀的设有若干卡口131;安装圈13和防护罩1内部相通是方便防护罩1过滤的垃圾能够通过安装圈13漏入承接网2,同时也方便水流漏入承接网2,便于承接网2对垃圾进行承接,卡口131方便承接网2和防护罩1进行连接,同时这种结构也方便承接网2的安装和拆卸。
参照图4所示:承接网2顶端设有套环21,且套环21顶面对齐卡口131的位置均设有挂钩22;套环21便于套在安装圈13上,从而方便承接网2配合安装圈13和防护罩1进行连接,卡口131便于挂钩22卡入安装圈13,从而方便承接网2于防护罩1进行连接,便于承接网2的安装和拆卸;套环21的内径于安装圈13的外径相匹配,挂钩22和套环21之间转动连接;套环21的内径于安装圈13的外径相匹配时方便承接网2顶端能够稳定的套在安装圈13上,从而方便对安装圈13进行固定,挂钩22与套环21连接是方便挂钩22卡入卡口131内部,从而方便承接网2的安装和拆卸。
参照图5所示:卡箍3有两个卡板31和连接螺栓32构成,两个卡板31对称设置,且两个卡板3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32进行连接;卡板31方便卡在连接头11和管道4之间,进而方便通过连接螺栓32收紧两个卡板31之间的距离来紧固连接头11和管道4,方便固定防护罩1的位置;卡板31内侧中部设有卡槽311,且两个卡板31的卡槽311相通;这种结构方便卡箍3稳定的卡合在管道4和防护罩1的卡圈111上,从而保证管道4和防护罩1之间连接的稳定,便于垃圾打捞装置能够稳定的对管道4排放的污水进行过滤,避免大量垃圾进入河道而影响河道生态。
安装方法:使用时使得防护罩1后端的连接头11对齐管道4,然后将两个卡板31的卡槽311对齐管道4和防护罩1的卡圈111并使得卡板31卡在卡圈111上,然后通过连接螺栓32将两个卡板31连接在一起并拧紧连接螺栓32,从而方便固定防护罩1,之后将承接网2顶端的套环21套在安装圈13上,然后翻转挂钩22,使得挂钩22卡入卡口131内部,从而使得承接网2挂在防护罩1底端,之后再排放污水时承接网2和漏板12只允许水流通过,而垃圾则会留在承接网2内部,定期对承接网2内部垃圾进行处理时只需要将挂钩22从卡口131处抠出即可使得承接网2和防护罩1脱离,这种结构安装和使用均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